APP下载

问讯桃渚

2014-04-10林晖

地球 2014年1期
关键词:景区

文/林晖

“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当代邑人张崇文将军的对联点出了桃渚魂魄。桃渚城是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前,浙江沿海的37个卫所之一,是扼守着进入台州府城通道的关隘要塞,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抗倭古城,我国海防史上基本完好的军事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城是一张临海历史文化的金名片,问讯桃渚也无疑必须首先问讯这座英雄城。

桃渚城在桃渚镇境内的后所山山麓,前对石柱峰,后靠将台山,东连狮子山,西望伏虎山。其实千百年前,这里是汪洋一片,那七山八山的都是大海中的一块块礁石与岛屿,犬牙交错、门户犄角,形势复杂。

明代洪武三年(1370),日本、朝鲜、中国的海盗集团——倭寇开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于是,洪武二十年“九月,筑台州健跳、桃渚土城,各置千户所以防倭”(《明实录》)。但那时的桃渚城距海岸仅1000米许,旧称“下旧城”。由于濒遭风浪潮的破坏,永乐年间(1403~1424)卫所后退10里迁至“中旧城”,每逢涨潮,卫所四周即被海水包围,仍然易攻难守。

正统四年(1439)倭寇陷城,“官庾民舍,焚劫一空”,“城野萧条,过者陨涕”(明佚名《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因此,正统八年(1443)卫所又后退10里,三迁至今址。官兵与百姓齐心协力,易土为石,“召匠抡材,乃筑乃构”(明黄淮《桃渚千户所迁城记》),坚城固池。不难看出,这是浩劫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众志成城。

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十九日,一位名叫崔溥的朝鲜官员从济州岛“奔丧过海,被风而来”“到桃渚所”(崔溥《漂海录》)。他先后见到了海门卫千户许清、桃渚所千户陈华,体验了一回古城军民同仇敌忾,常备不懈,防备倭寇的境况。他在写给朝鲜国王的“考察报告”《漂海录》中云:“行将近城七八里间,军卒带甲束戟,铳!、彭排夹道填街。至其城,则城有重门,门有铁扃,城上列建警戍之楼。城中市店联络,人物繁富。”四天后,他从桃渚启程,踏上回国之路。

嘉靖二十六年(1547)12月,桃渚城有效抵御了倭寇的大举进犯。越九年,戚继光镇守宁、绍、台三府。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又一次入侵桃渚,在“被围七昼夜,城几岌岌,时千户翟铨膺是城守,羽书告急”(明何宠《桃城新建敌台碑记》)的危难时候,戚继光自宁波“统大兵压境长驱,以破巢穴,城赖以全,活者数万”(同上),取得了历史上的桃渚大捷。

之后,戚继光又发动军民对桃渚城进行一番修建改造:“坠者修,废者举,增城浚濠,靡不周悉”,并用官府空基易价换来的钱,建造了两座!望敌台 ,同时加固了东面上塘山顶的七处烽火台,构成互为表里的警戒网络,至今基本完好。于是,石砌砖垒的桃渚城成为高二丈一尺、周长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城外、纤悉莫隐藏”(同上),一座烽燧俨然、瓮城拱卫、卧山枕水、固若金汤的抗倭名城。

此后城又经多次修缮,不断加固。遗憾的是上世纪大跃进年代拆除了软墙和垛口。时光流逝,但英雄城并没有被遗忘,本世纪初市政府努力争取了800万旅游国债开始大规模恢复修缮桃渚城,形成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前有护城河,东有桃江、西南北为群山,周长1366米的方形明代城池。城基宽10米,城高近5米,上有跨墙而建的双层敌台2座,护墙而建的敌台(又叫墩台、马面)12座。城池有门三面,东、西、南门均有瓮城。南门瓮城城墙中还嵌着一只大石龟,城头还蹲着大石猫。这龟和猫忠心耿耿守护着城池,一守就是500年。城池是卫所,所在的山也就叫后所山了。

山上有棋盘岩、点将台、烽火台,岩壁上还清晰地刻着明楚将军胡海题名的“眺远”和明古越鲍大谋题名的“镇海”四个大字。山坡上尚存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的天妃宫,系当地百姓祭祀妈祖娘娘和护佑出海渔民的场所,现有三间庙宇。每年农历3月22日天妃娘娘寿诞,以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这里人如潮水,香满林间。《桃城新建敌台碑记》就竖在山上,并已建碑亭保护。传为元末明初所立的佛号石柱亦立在山腰,一如既往地为众人普渡、指迷,同时也让人敬仰、期待。

明代古城墙上面已经细说了,现在我们不妨到城内的老街走一走。桃渚城内街巷房屋设施的布局设计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明代的军事格局。街道弯曲、城中设鼓楼、城南建粮仓、城北有军火库、大校场、西北角藏大水池、全城有序分布着40多眼水井,主街全长380多米,4至5米多宽的石板加石子路面,从东到西、像一个大写的“Z”字连接两个城门。其状酷似蜈蚣身体,向北伸出8条脚(巷),向南伸出9条脚(巷),且相互错开,高高矮矮的明清建筑有序地分布着。

而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的鼓楼则位于北街与主街的交叉口上。楼原由三间两层楼房组成,是当时击鼓通报敌情的地方,中间主楼今尚存,楼下为过道。这一切的设计皆因攻守进退的作战需要。主街两侧尚存不少古宅大院,其中有建于明末的柳氏三进台门四合院、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的郎家里二进台门四合院、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郎德丰四合院。还有西门头北侧巷中的清代经学名家尤莹(鹿笙)的故居金家里。城墙内侧,又有一条1米左右宽的古道围绕整个街区形成环路。街北有一条与主街平行的化龙渠,清清的渠水已不知流过多少岁月,至今仍然叮咚叮咚地唱着无名的小调,缓缓流淌着。

城内还有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重建于清代的关帝庙。后所山东麓有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鹤峤书院。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杨镇毅先生曾于光绪三十年(1904)出任鹤峤书院山长。当代著名教育家林迪生先生少年时就读于该书院,以后还在这一带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所山南麓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观音堂。

城内小景点还有,由年轻时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叔亮题字的黄衙井、有神奇传说的化龙桥、清代衙门遗址、校场遗址、古楼石笋等。可以说,桃渚城完全是由军事卫所发展成集镇的。这座英雄古堡至今还传递着古战场信息。走进古城,也就走入历史,走近英雄,走向光荣。

桃渚不仅是明代古战场,戚家军大捷地,有着令人感奋的一部抗倭伟史,而且还是淡笔浓墨、古趣新意、逐渐展开的一幅山水画卷。“江岸桃花带雨浓,山城鸡犬间村舂。

至今,境内的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湿地、国家AAA级旅游区,无一不造化玄幻,色彩斑斓,其天生丽质,真还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试想一下,国内有哪个景区能像桃渚那样集火山、碧水、森林、老城、湿地、岛屿、大海于一体,拥雄、秀、古、幽、险、奇、壮300余处景点为一身。含火山遗迹、沙滩岛礁、古城老宅、石林峰谷、锦江绣渚……几十个特色片区为一镇的。

不信是吧,那就让我们步出桃渚城,到周边走走。桃城四周68平方公里都属于国家地质公园,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凡目力所及处,均美不胜收。我在千亩橘林中穿行,触目皆景,移步变形,真是“风景直冠东南”啊!我不得不佩服邑人、清代旅行家冯赓雪这句赞美词的精准。

桃渚风光,除了古城,最吸引眼球并使我心驰神往,梦魂萦绕的还有四处。第一处为眼前的桃江十三渚。十三渚是典型的天然湿地,它涵养着这一方的水源,净化着这一方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属于农耕式河网湖泊类型。在这区域面积600多亩的“地球之肾”中,有方圆80余亩的大渚,也有面积仅半亩的小渚。

第二处是古城附近东南方的石柱山景区、城西南的芙蓉景区和城南稍远处的武坑景区。如果说渚以水与地的结合称奇,那这里是以岩(峰)与洞(穴)的形状居雄。岩石造型千变万化,形象逼真,洞穴形态千奇百怪,引人入胜。

桃渚与雁荡山同属全球罕见的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地质地貌为主题的公园,前者国家级,后者世界级,因此,游客常以桃渚比较、媲美雁荡山。

第三处是城东南方向,大堪头村的大火山景区,俗称珊瑚岩石林景区。当然,这里也属于地质公园范围,也是火山岩熔景观,但它的火山地貌却十分独特,非常罕见。你看,那距今约亿万年前的火山岩浆喷发后,骤然遇冷而形成的1500多万根,直径30~60厘米,以六边形为主,不规则的多边形柱状节理岩柱,直立着、紧挨着、直插地心,就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表演的活字印刷方块字阵,宽近千米,方圆6平方公里,高高矮矮、密密麻麻,从山顶到谷底,断续垂直延伸高度300多米。火山颈、火山锥、火山弹、火山管道、火山岩球、熔岩流动等构造较完善,遗迹很清晰,就像一部正打开等待解读地球奥秘的无字天书。那场面可曰石林、可名石城,可称石阵,属于全球十大非正常自然现象之一。

临海大火山景区规模之大、发育之早、造型之美、景观之特、数量之多、石柱之高,远远超过北爱尔兰安特令郡、南京六合的同类岩柱,为世界罕见,天下奇绝。这种开花于远古,雄峙在现代所呈现的线条美、气势美,堪称晚白垩纪火山活动的经典范本,天然地质博物馆的完美样板。

该景区南面即为浙江省自然化石产地保护区,七具8千万年江南翼龙化石发现地。第四处是城东最远处,南门坑村的龙湾海滨景区。景区相邻的南面是国家一级渔港,红脚岩渔港。龙湾海滨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海天岩洞胜景为主。沿着北沙、南沙、朱门沙漫步,你可随心所欲地在这一带,观海听涛、上滩拾贝、挖沙玩泥、击水戏浪。当然,也可钻一下海边的海蚀洞、朝阳洞、龙王洞、观音洞,考察流纹岩、球泡岩、玲珑岩、火山熔岩,满足一下好奇心。你还可上博望岛海钓、金沙滩赏月、登朱门山顶观日出。

如果天公作美、而时间又凑巧的话,你将看到霞飞霞卷、潮涨潮落、日出月升的美景,这可是很有缘的噢。毫无疑问,这里的景象常常让城市的游客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目前,景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二期工程,将以休闲度假为主题,实现碧水、温泉、游艇的梦想。我认识这些追梦人,我深深地敬佩他们,同时也衷心地祝愿海水变蓝,海水变热的设想早日梦圆。

我与桃渚是有因缘的。早在1985年秋,有幸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起赴桃渚勘查。一行人翻山越岭,涉水过溪,走的是老百姓种田砍柴的崎岖小路,走遍了当时所知道的所有“景点”。当然,那时桃渚还没有景区的概念。但就从那时起,桃渚的秀山丽水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忘之不能。尽管时至今日还不了其因,也未明其缘。2002年底,我有幸回故乡工作,时不时地因公因私,与领导、同事、朋友游走石柱、海滩、橘林,徜徉古城、老街、民宅。还曾在城内的一家“农家乐”——郎宅住了一宿,体验了一回舌尖上的桃渚海鲜,那美味、那快感,直逼出文字的苍白。夏天专程去南门坑龙湾景区做了几回“浪里白条”,玩水至退潮后,又玩泥半天,同时还观摩了桃渚“go go go”大型亲子闯关节目。今年年底,相约了几位同龄人一起参观了洞港青年农场知青文博馆,心中珍藏着的那早已逝去的激情岁月,又无言地燃烧了一遍。在桃渚,我收获着登山临水、听涛观海、采风摄影、明心静性,古今人士的众多乐趣。我不停地丈量着当下的桃渚土地,也不断地构想着未来的桃渚影像。在美哉乐哉之余,又不免陷入天马行空式的漫想。从血泪铸就的抗倭史到山海交融的散文诗,从军事文化的线装书到渔民风俗的道情调,从黄色(黄土地)文明与蓝色(海洋)文明的冲突、交融,到桃江十三渚的山风带来的龙湾海潮的梵音,我不停地穿行,不停地观闻,一回回沉思,一次次醉倒。在大学,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而最感兴趣的是唐诗、宋词、元曲,也许这些才与我的性情契合。于是,我对桃渚进行了大胆地比拟:其东头挑着唐诗。那龙湾海滨的万顷波浪,正如英雄豪放,一篇篇吟诵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中部飘着元曲。那十三渚湿地的嘉禾蜜橘,宛如仕女婉约,垂眉挽手,一遍遍浅唱着:“江声撼枕,一川残月,满目遥岑”(乔吉《满庭芳》);“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元好问《人月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其西边挂着宋词。那峰峦簇拥,像万朵莲花绽放,有如长者沉郁,吹箫抚琴,逍遥旷达,一回回长歌着:“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至于宋末文天祥的那首《乱礁洋》诗,描写的究竟是临海的桃渚武坑,还是三门的羊礁、石柱、牛门诸岛,抑或象山石浦,现在还是有争议的。前几年,我曾专程去三门拜谒了仙岩洞文信国公大忠祠,并远眺牛门诸岛。当时,我就想,如果时间真的可以穿越,那倒真可看到文天祥笔下的三门湾一带的海山胜景:“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篷。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古往今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桃渚从沧海变成桑田,变成国保,变成名城。尤其是1999年以来,市、镇两级政府加大了规划、投资、开发、管理力度,桃渚的发展步伐加快了。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事业是干出来的。桃渚的当家人没有充裕的资金可以运作,但凭着干事业的心,成功利用了军事古城、生态湿地、海洋文化、火山遗迹的大舞台,硬是策划出一幕幕山魂海魄、颇具影响力的精彩活动。本文定稿之时,又欣然获悉桃渚城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怀古思远,真了不起啊,桃渚人!目睹这一切,我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倾情、认真地、踏实地坚持干起来,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的,关键是选好人,用对人。

山花落尽人不见,云海深处一声钟。在桃渚镇政府大楼的南面,有一座当代雕刻的据说是世界最高(24.8米)的石窟释迦牟尼佛造像。佛祖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头作螺髻 ,慈眉善目,手结弥陀印,行人远远就能瞻仰。听说,在镇东面,红脚岩渔港附近将开凿一尊218米高的大佛立像,若成,也必是世界第一。虽然,我非方外人,但对佛道的哲理和修为向来仰之景之。既然桃渚之因未明,之缘未了,故只有将此心寄托于山海之间,以境生象外的不了之了的自在,敬献心香以示虔诚,并奉上问讯两字以叩首桃渚:问城、问街、问山、问海、问石、问潮、问林、问渚……推而广之,以至于问讯故乡临海,问讯父老乡亲。

猜你喜欢

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猴”安保
一个拓荒人,带富一片村——记驼梁景区拓荒人刘富拴
全国80%高标准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
国家AAAAA级景区葡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