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旗帜下的摩托罗拉手机
2014-04-10卢宝锋
卢宝锋
联想旗帜下的摩托罗拉手机
卢宝锋
临近农历春节,联想在2014年1月23日宣布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此时中国人正在进行“年度大迁徙”,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欢喜期待中。即便不是这个时节,尽管金额巨大,“服务器”这样远离普通消费者的字眼也不会吸引多少眼球。但是七天后,联想又宣布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虽然已经是除夕,但这个消息还是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各种媒体的新闻也不受假期影响,蜂拥而来。
交易的内容相当清晰,联想以6.6亿美元的现金,7.5亿美元的联想普通股股份以及三年期本票支付的15亿美元,共计29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摩托罗拉移动3500名员工、2000多项专利、摩托罗拉移动的品牌和注册商标;并且接收了摩托罗拉移动与全球50多家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作为出售方的谷歌则保留了摩托罗拉移动的15,000件专利以及摩托罗拉移动的研发实验室。
国外媒体对交易的关注焦点之一是“谷歌高买贱卖,亏大了”。2011年8月谷歌以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是至少十年来无线移动业务领域最大的一笔收购案。其金额是谷歌在2004年上市以来的185项收购的总和。但仅仅两年半左右,谷歌就以几乎五分之一的价格将其转手。简单来看,谷歌似乎亏了,但也有不少专业人士为谷歌算了一下细账:考虑到摩托罗拉移动2011年账面有近30亿美元现金、由于摩托罗拉移动美国以及海外业务亏损而使谷歌获得约17亿美元税收减免以及并购后谷歌卖掉摩托罗拉移动机顶盒业务所收获的23.5亿美元现金,如果再扣除联想的29亿,谷歌实际的支出仅为25亿美元左右。即便算上两年多来摩托罗拉移动给谷歌带来的损失、约 20亿美元,谷歌的支出也没有超过55亿美元。55亿美元是2012年谷歌对摩托罗拉移动“专利以及已开发科技”的估值。
对于财大气粗,现金流稳定的谷歌而言,其关注点并非是账面上的数字,更为重要的是战略上的得失。当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时正是智能手机专利诉讼的高峰时期。谷歌当时的智能手机专利“弹药”非常匮乏,安卓操作系统完全暴露在苹果和微软的“专利炮火”之下。尤其2011年7月苹果和微软联合收购了破产的北电网络的6000多件专利后,谷歌面临智能手机专利匮乏的不利竞争地位。当谷歌大手笔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有评论认为那次交易多少有点赌气和担忧的味道。但不可否认,谷歌掌握了曾经移动设备霸主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后,确实给它自己以及安卓阵营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极大的信心。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第三季度的25.3%跃升为2013年同期的81%。如今,谷歌在保留绝大部分摩托罗拉移动专利的情况下转手其制造和品牌资产,不仅继续保有专利防御工具,而且缓和了与安卓阵营中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尤其是出货量最大的三星公司的紧张关系。三星公司不愿意看到提供自己操作平台的谷歌同时在智能手机硬件制造上与自己竞争。在甩掉摩托罗拉这个包袱,稳定了其在移动通讯市场业务的同时,我们看到谷歌接连并购了多家机器人公司,还花费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用设备制造商Nest,其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的意图非常明显。
作为收购方的联想,这笔交易似乎也不亏。虽然联想只获得了2000件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但其意图并非获取专利资产(而且联想目前的现金也未必能购买全部的摩托罗拉移动专利)。通过收购,联想获得了摩托罗拉的品牌。虽然联想在收购IBM PC后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生厂商,但在智能手机领域,联想品牌认知度在美国、拉丁美洲以及欧洲地区要远远低于摩托罗拉。以美国为例,摩托罗拉移动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约为7%,而联想品牌几乎为零。摩托罗拉移动与全球50多家移动运营商的关系也为联想智能手机打开了大踏步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同时与谷歌的交易中所包含的股票支付以及谷歌的专利许可也强化了联想与谷歌的战略关系,使得联想进军国际智能手机市场更加有底气、充满信心。
其实联想对摩托罗拉移动“心仪已久”,只不过谷歌实力更加雄厚,而且当年志在必得。联想曾经试图收购加拿大的黑莓公司,但最终被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也盛传台湾HTC有被联想收购的可能。不过最终“闪婚”摩托罗拉,联想认为是在最好时机的最好的选择,即便这与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同时发生给联想带来极大的现金压力。
这次收购如能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据称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谷歌可以安心去开发它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设备以及尖端的机器人业务;联想则踌躇满志地计划再次在智能手机领域复制其收购IBM PC的成功案例,在国际市场上树立Lenovo的手机品牌;而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尤其是业态相近、处于市场份额下滑趋势的HTC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摩托罗拉移动的不断转卖让人不禁联想到似乎处于同样尴尬境地的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似乎不在出身于云服务部门的新微软CEO的优先工作列表中。如果微软要出售诺基亚,谁又会是下一个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