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10黄师菊李晓玲
黄师菊,李晓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黄师菊,李晓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目的 探讨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组护生入科后分入责任小组,分3个阶段,跟不同层级的带教教师完成实习任务。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出科考核成绩及住院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满意度。结果 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受到护生的欢迎,实验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及住院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结论 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让护生在不同实习阶段跟不同层级的带教教师完成实习任务,学习各层级带教教师的优点,使护生尽快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小组责任制;外科;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是护生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需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责任护士依照临床护理工作新模式,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2011年我们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行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即临床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临床实习任务。护生入科后分入责任小组,分3个阶段,跟不同层级的带教教师完成实习任务,让护生尽早接触、融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一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2011年在外科实习的护生230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2岁,平均(19.6±1.9)岁。2010年实习护生(对照组)有108人,其中大专82人,本科26人;2011年实习护生(实验组)有122人,其中大专91人,本科31人。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来源学校、文化、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即师生班次相同,一位带教教师全方位对一名实习护生实行带教,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以经验教学为主。实验组实行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护生入科后分入责任小组,分3个阶段,跟不同层级的带教教师完成实习任务,与同组带教教师共同分管责任床位,强化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发挥护生的最大潜能。
1.2.1 小组责任制与护生带教相结合 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下,每位护生分管3~5名患者,由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共同负责护生带教,管床护生在其指导下对分管的患者全面负责,即从生活护理到基础护理、从疾病护理到心理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侧重基础护理落实、简单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等。
1.2.2 分层级带教教师负责制 落实小组责任制带教,由小组不同年资的责任护士负责护生实习带教,统一按照外科实习计划要求,全面落实分阶段实习管理:
(1)第一阶段(1~3周)为三基培训、实习阶段。此阶段主要注重护生对科室环境、基础护理操作、病种、专科基础知识的了解、熟悉。
(2)第二阶段(4~6周)为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实习阶段。此阶段注重护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让其了解整体护理的概念,通过独立管床模式将整体护理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生3~4人一组,相互合作完成一次护理查房,由总带教主持并提出意见建议。通过护理查房可以提高护生对某种专科疾病的认识程度。
(3)第三阶段(7~9周)为整体护理程序培训、实习阶段。此阶段重点培养护生整体护理的实施能力。在前一阶段独立管床模式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单独管理3~5张病床,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1.2.3 护生责任制管床 每名护生分管3~5名患者。带教教师把护生介绍给患者。实施小组带教法,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护生由“学徒式”的传统角色转化为“责任护生”的角色,减少了实习的盲目性和跟随性,护生固定管床但不固定教师,当天所属责任小组的管床教师负责指导护生。护生在责任组长及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全面、连续地落实患者的各项治疗及护理。
2 效果评价
2.1 出科考核
根据“整体护理综合考核评分表”的项目进行出科考核。即患者评估、护理病史、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专科相关理论及操作、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操作、人文关怀、应变能力、健康宣教、整体素质评价。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给责任小组分管的住院患者发放“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实习护生的仪表,操作技术水平,护理相关的饮食、药物、健康宣教指导,主动服务精神的满意度并请患者填写自己最满意的实习护生姓名。每项按4级评分,1为不满意,2为一般,3为较满意,4为满意。共发放调查表46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455份,有效回收率98.9%。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1)实验组出科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对分管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存在的健康问题知晓率从75.0%提高到98.3%。
表1 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为了便于比较两组各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将权重后的成绩均换算为百分制成绩
评价内容P患者评估护理病史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专科相关理论及操作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操作人文关怀应变能力健康宣教整体素质评价对照组(n=108)实验组(n=122)t值4.48 13.32 24.48 11.58 5.66 9.01 8.80 16.53 15.37 8.71 80.6±9.6 82.7±4.5 81.1±3.8 81.2±4.7 81.3±5.3 80.4±4.8 78.1±2.8 77.1±3.2 80.3±2.9 81.5±6.1 91.5±3.8 89.9±5.2 88.4±2.7 86.6±3.5 86.2±5.9 87.2±4.4 83.5±4.6 84.5±2.1 88.2±3.4 89.2±4.5<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住院患者对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仪表、操作技术水平、健康宣教、主动服务精神、总体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最喜爱护生名字写出率由24.1%提高至96.7%。
表2 住院患者对两组护生满意度的评分比较(±s,分)
表2 住院患者对两组护生满意度的评分比较(±s,分)
评价内容 P仪表操作技术水平健康宣教主动服务精神总体满意度对照组(n=108)实验组(n=122)t值93.6±4.6 80.2±3.5 73.3±3.1 82.1±6.2 77.5±5.4 95.3±2.7 89.5±4.3 87.2±4.1 94.3±5.8 93.7±5.7 2.56 14.61 23.61 12.41 17.88<0.05<0.001<0.001<0.001<0.001
4 讨论
4.1 提高了护生临床综合能力
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既有助于实现以护生为主体的临床教学,也为护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受到护生的普遍欢迎。该带教模式注重对护生人文关怀、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了单纯一对一带教模式下教师知识与技能片面的缺憾。结果表明,护生对分管患者综合情况知晓率从75.0%提高到98.3%,差异有显著性。
4.2 提高了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工作的满意度
在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下,护生在不同层级带教教师指导下,主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病情,能给予患者简单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使患者对护生管床的信任度增加,愿意接受带教教师指导下护生的操作和治疗,并给予鼓励,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实习护生主动关心患者,深入病房时间多了,主动了解患者思想和病情变化,及时解决患者问题,让患者及其家属均感到满意,在出科满意度调查、病友工休座谈会上,实习护生多次受到患者的表扬,增强了实习护生的自信心。患者对实习护生工作的满意和认同,对护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立捷,包良笑.强化护生创优意识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学报,2011,18(1A):30-32.
G424.4
B
1671-1246(2014)17-0095-02
中山大学教改基金“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82000116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