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思维飞翔 展个性飞扬

2014-04-10胥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广玉兰语文课堂文本

胥红

经调查发现我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场面热闹了,那种教学形式单调、耗时低效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也存在着片面追求方法翻新而不务实效的现象。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特别明显。究其原因,关键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摸索太少,教学目标的模糊不清,教学结构的不合理等造成的。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标的呼唤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精神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如何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学得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如何让农村的孩子爱上母语,爱上语文。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作为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在十六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扣关键词句,引思维飞翔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地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反思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阅读反思,能够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阅读反思能够促使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能够加深学生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不知不觉培养了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以中心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抓住关键自然段的中心词句来突破教学。

在教学《天游峰》扫路的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语句能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生: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师:能抓住关键词谈感受吗?

生:从“九百多级”、“银丝”、“抛”……等词让人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

……

师:能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吗?

生:读。

2、抓住关键字词,推敲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推敲、斟酌,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同时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抓住课堂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二、寻找“文眼”,赏无限风景

“文眼”就是文章概括全文、点名中心句子,或者说是一个自然段的中心。抓住这些语句巧妙设问,让学生去自我探究。如在教学《广玉兰》这篇课文:

师:首先出示最后一句话:“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

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学生:齐读。

师: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呢?为什么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并写一写心中的感受吗?

生:能。

师: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

生:分组自学。

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扣住了“文眼”:“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组织教学,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学生与书本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师生的互动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呈螺旋阅读,展个性飞扬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书生朗朗的课堂。但是不能让学生傻读,如大声读,再大声读,再大声读。多层次螺旋式的阅读,会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对话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不断循环,螺旋式递进,体现了阅读对话过程中的多层次性。第一层次,学生带着直观的感受走进文本,解读的是文本的表层之意,进行的是浅层次的阅读感悟;第二层次,学生带着自己的初步感受进行个性化阅读;第三层次,师生依托文本互相交流,倾听诉说,进行的是深层次的阅读感悟;第四层次,师生置身文本之中,以声音传情,进行的是立体化的阅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获得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让小学语文课堂呈现百花竞相开放的场面,教师悠闲漫步,欣赏春色满园,做那吹醒万物的春风何尝不是我们教师追求的境界。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首静静流淌的音乐,不知不觉流进了学生的心田,不知不觉学生在音乐中喜怒哀乐,不知不觉,一堂课戛然而止,学生为它沉醉为它着迷。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努力,绽放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创造小学语文课堂无限的精彩!

【作者单位:沭阳县耿圩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广玉兰语文课堂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风中的广玉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