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式打磨
2014-04-10张建平
张建平
每一位教师都曾经历过研讨课、公开课。其中的磨课过程相信很多教师都非常深刻, 在精心的打磨中,常能使我们发现新问题、新规律、新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创新式思维的能量是巨大的,通过个体和团队磨课,数学课常常能磨出不一般的精彩。
“量体裁衣”和看菜吃饭一个意思,就是看情况办事,具体的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数学教学,如何才能达到“有效”?其突破口在哪?我们不妨从“磨课”入手。课堂上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前打磨好所要教学的内容。因此,我认为课前的“磨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的“量体裁衣”,才能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思索——集体备课的现象剖析
笔者认为,磨课应始于集体备课,当前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中,存在认识不够,效率不高的缺点;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其最佳效益。以下就是几种现象和剖析。
现象一: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差位。目前,集体备课虽然在学校中形成了固定的教研活动,但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个花架子,积极性不高。各备课组把集体备课内容经过简单分工,成了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听的讲座形式,导致了其他人准备不充分和部分教师心中有数但不愿交流的现象。
剖析:教师缺乏对集体备课的统一认识,没有真正了解其内涵及作用。因此应加强教师对集体备课内涵、性质、作用、现实意义的认识。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研讨的氛围,没有真正起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作用。集体备课的出发点就应该让教师合作研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象二:集体备课重备知识不重备教法。目前,多数教师的集体备课重视知识点、重难点、考点,而忽视了对教法的研讨,忽视了如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的主题。
剖析: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只考虑一节课的整个的教学流程,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忽略了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忽略了对教法和学法上的突破。
现象三:多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重视课前讨论,而缺少教后反思,致使教师们不能根据教学实际而适当调整所教知识的广度、深度,至于针对学生方面,就更是无从谈起。
剖析: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对研究的内容缺乏进行深度思考的习惯,往往就是一教一撂。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重新进行审视和分析。
量体裁衣的磨,量的是学生,磨的是自己。打磨要在实践中内化教育先贤们的教育真谛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在集体的精磨中磨出属于自己的自我。
二、行为设想——磨课的价值取向
我想磨课活动如果得到常态下的正常开展,会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不一样的益处。打磨是一个永远的过程,没有最好,只要更好。
(一)力促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
对于磨课教师来说,磨课过程中,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对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参与磨课的教师对相同教材的不同理解,可以使执教者取长补短。
(二)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磨课活动的常态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常态的互动交流的平台。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只有思维的碰撞才能闪出明亮的火花。办公室里,茶余饭后,磨课应该成为教师日常最热门的话题。这也正是学校期望达到的最佳的教研氛围。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策略,将课程改革的理论转化成行动成果。通过一次次的磨课,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更准确了,教师的语言更加凝练、丰富、精彩,对教材的解读更深刻了,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更透彻了。
三、行动策略——“量体裁衣”使数学教学更具研究性
常态下的“量体裁衣”需要怎样的打磨?以往在上一节展示课,我们要磨教师的课堂组织,磨教师教材内涵的挖掘,磨目标定位,磨教学版块,磨教学细节,磨教师课堂的教育机智……所有这些,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而常态下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认为常态下的“磨课”着重要“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磨”教学理念——解决如何设计教学
把握好教学理念,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吃透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那些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就放手,不做无用功。案例一:在磨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表象,所以在磨的时候就确定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作过多讲解,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方法做出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重“磨”教学方法——解决如何进行教学
在磨课中,教师已经经过了自己的充分备课,整个的教学流程无须再进一步的深入雕琢,重点应放在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对于重点难点的问题如何去教,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很少的时间进行切磋,找到得以解决的办法。
(三)重“磨”教学细节——以求课堂完善之美
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轻若重。教学处处有细节。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细节的追求。把握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正迁移,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突兀之感。
(四)重“磨”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我内涵
磨完一节课后,上课的教师要从课堂上教学的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只有在常态下的有效“磨课”,才能保证常态下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精心地打磨好我们常态下的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打无准备的战斗,不上无准备的课,鲜花与掌声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