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对话活动

2014-04-10郭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石编者教科书

郭浪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及文本在教学中的对话活动。对话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石。只有铺垫好基石,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基石一:设计好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教学性阅读”,它和一般的阅读不同。教师需要从导读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我曾听过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他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分别读一读“匆匆”与“匆”,体会这两个词读起来意思、感觉都不一样。接着,薛老师让学生画出文中所有的重叠词,读句子,体会用重叠词的妙处,再和学生交流体会,感受时光流逝过快,要珍惜时间!我想,正是因为薛老师在备课时能认真读书,连书中的重叠词都一一数过,不放过,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好自己与文本的对话活动,教学才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自主读书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时间。

基石二:设计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活动

学生之间的对话是他们合作学习的过程,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是一种导读活动。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读书时获得的感受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新《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学生会对课文产生独特的感受,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读书获得的感受。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我发现一位女生在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句话时,她自觉地把语气变得激昂,语速变快。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读,她说:“这句话如果读得太轻太慢,就不能表现出叶欣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精神!”学生在读书时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和理解,我真的很欣喜。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彼此取长补短的舞台,更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集体的智慧,使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更可相互分享阅读的乐趣,给阅读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富有实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参与者,能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地说出自己读书的见解和疑问,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与评价。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

3.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尊重并鼓励独到的见解。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我们要给予及时、准确、精当、巧妙、带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产生质的飞跃。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阅读的心理过程,保证学生科学地经历阅读的实践过程,让他们沿着教师设计的导读思路前行,并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基石三:设计好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活动

阅读教学课还要设计好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活动。不久前,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偷罢工》。我认为孙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和学生一起读故事,并故意把故事中精彩和关键的部分设计成填空形式,让学生去想象:如果你是作者,想怎么写?孙老师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自己编故事、说故事。交流时,他还要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写,对说得好的同学毫不吝啬地进行表扬,对说得不太好的同学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孙老师出示故事中的原句,让学生再去读故事,体会所用词句的妙处。一篇故事读到底,学生交流的都和故事原文差不多了。这样的对话活动让老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节课精彩纷呈,与孙老师精心设计的师生与教科书编者在课堂上的对话活动是分不开的。

当然,在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夯实阅读教学的基石,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基石编者教科书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编者语
核 安全基石
编者语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编者语
用爱做教育的基石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中老年人健康的四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