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即合理

2014-04-09董魏魏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态度

董魏魏

摘要:当前西方二十世纪音乐不断涌入中国,受到了广大学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人们却很难找到由中国乐评人针对这一特定时期的音乐作品所做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反思,而关于西方这一时期的中译版本的二十世纪新音乐著作目前在中国面世的更是极为少见。可想而知,尚未翻译的著作不能得到普及和阅读,学者们对这一音乐无法理解,这种现状极大地降低了国人在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这一时期作品的能力。因此,现在摆在中国音乐学者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是,今天身处二十一新世纪的中国人如何理解二十世纪新音乐?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来看待它,并对它进行一個怎样的全面梳理和给予一个怎样的完整评判呢?

关键词:二十世纪 新音乐 态度

一、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二十世纪音乐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在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科技的进步使整个世界的发展紧密而快速地联系在一起。时空距离在二十世纪已被超乎想象地缩短了。当然,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不过在这里,音乐的快速发展是指在相对短的时间范围内所发生的音乐观念、风格、创作手段等方面和作品产量巨大的变化等等。

翻开音乐史的华彩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中世纪到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史,特别是音乐在二十世纪发生的变化竟令人瞠目结舌。当然,在其迅速产生和发展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二十世纪音乐发展时所面临的一种困境,即人们很难像对之前各时期那样,用一种风格定位的词汇对其加以界定,“新音乐”是人们最常用来指代二十世纪音乐的较为普遍认可的词汇。虽然新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革新性和现代性,但除了这特性之外,它们不能完全概括这一时期音乐的整体特性,如像“巴洛克”或“古典”那样表达出一种统一的风格特征。面对这一难题,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无需约定的共识:二十世纪新音乐,这一表述不知从何时被逐渐地确定了下来。

当我们(特别是中国人)谈论西方二十世纪新音乐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我们对于它知之甚少!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应该看到,在当今中国,西方的二十世纪新音乐确实面临着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即大多数人很少听到那些构思奇特、音响怪异的所谓离经叛道的现代音乐作品(指非调性、个性突出的实验性作品,它们是二十世纪新音乐为人们梳理出一个音乐作品发展的新思路,是二十世纪音乐发展中的主流),并对它们的作曲技法、音乐派别和风格几乎一无所知。我想这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重要的不外乎两点,一种是没有机会接触,第二种是没有兴趣,再或者虽有机会也有兴趣,但就是听不懂,继而不想再听。这也就导致了很少有中国音乐学者愿意积极地就西方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音乐著书立说,教化读者。

二、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和评判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意思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他说的所谓“存在”不是指自然或事物,而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共相,亦即事物的本质。而所谓“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我深深赞同这句话,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存在正是由于它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新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建构中存在着很多主、客观因素。比如:1.社会环境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2.哲学思潮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3.艺术思潮对新音乐建构的影响等等。新音乐的基础含有传统音乐中的因素,特别是非主流音乐元素,并且在利用新作曲技法的同时注重对传统音乐中的非主流因素的应用,在运用过程中将传统音乐在“新音乐创作”中的嬗变。比如凯奇在他的机遇音乐创作中,从中国的《易经》的卦象推测吉凶祸福中得到启发,用丢硬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

曾经有人说:“二十世纪的音乐对当代没有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多数人的审美水平或风格没有动摇。它打着无调性的旗帜进行音乐创作改革,发展到二十世纪70年代,大多数追随无调性的作曲家又回到了有调性音乐,可见其发展影响之微。”

上段话的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好多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精通哲学的人都明白,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当前可以看到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些新的作曲法(如序列音乐作曲法、拼贴计法和简约派风格等),还运用这些新的作曲技法结合传统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这说明它是在承上启下地发展,是取其精华、为其所用的作曲技法的新型探索。至于一些作曲家回归有调性音乐进行创作,我想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抑或是作曲家想深层次挖掘传统音乐语言,更好地为新型作曲技法所用。

细想,这是“新”音乐发展的必然阶段。时间将会给出我们所要的答案。那些没有深度、喧哗取宠的音乐,终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很难流传下来;相反,有深度的音乐能让人揣摩百年甚至上千年,很多学者穷其一生来研究、膜拜。例如,巴赫自己在生前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研究者被其伟大的创作力所折服。今天他被公为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几位作曲家之一。这就是时间效应。

我们都知道,对于音乐存在的本质来说,其价值是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的欢愉。我想二十世纪新音乐正是在注重观众和演奏家的内心感受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探索、创作的。在当代,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一方面为作曲家创作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可能,另一方面,它更好地发挥和挖掘了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就让我们以“怀天下,海纳百川”的心态拭目以待吧!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态度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态度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籍目录提要》订补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