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4-04-09周崇武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周崇武

摘要:目前高中学生地理成绩普遍不高,已影响到高考总体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地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中学教育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师资缺乏,成绩较低,在高中阶段,学生仍然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高考总体成绩,中学地理教师也感到无能为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所有中学地理教师前面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一、抓好第一节课,转变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态度

高中生入学的第一节地理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能抓好第一节课,对他们之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地理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影响。那怎样上好第一节地理课呢?这就要教师抓住现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自己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学生大多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地理课。

二、善于挖掘趣味,利用趣味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习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教育学家乌申斯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曰:“知之者之不如好之者。”这就道出了学习与兴趣的关系。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教好地理的良好开端。所以,除了把握好第一节课外,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善于挖掘趣味,利用趣味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多媒体的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得到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利用声、光、色彩的多变,场景变换,过程动画演示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难为简,深入浅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提出的“三网融合”使得城乡实现宽带上网普及成为可能,这样拓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渠道。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有趣的地理话题、图片、旅游素材等。

三、结合生活,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所学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可增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天气预报、旱涝灾情、环境污染、交通运输……在地理教学中,联系这些生活实际,尤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是增加中学地理教学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关心、认识社会和环境,改造、利用社会和环境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最佳手段。

四、引经据典,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1.将古诗文、歌词、成语等与地理现象相联系,提高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以促进对地理知识的内化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的目的。例如我在复习热力环流时,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巴山夜雨涨秋池”与谷风和山风相联系。学习气候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相联系,通过这两句诗让学生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这些地理知识。

2.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注重引入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例如在洋流一节中,我引入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到来自北极的冰山沉没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四月会撞到冰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哥伦布两次到美洲: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用了37天,第二次沿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仅用22天,你能解释其中原因吗?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为何都是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俄罗斯在北极圈内的港口——摩尔曼斯克为何冬季不冻?2002年装载着7.7万吨燃料油的“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北部海域漏油,法国、荷兰等国为何要引起恐慌?世界四大著名渔场的成因跟洋流有怎样的关系?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问题得到一一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记忆深刻。

五、巧妙引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地理,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例如,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一节中,我给学生分析本节内容的结构,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区域就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分析这个问题时,首先从区域背景条件入手,分为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地形等(即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人为因素主要是破坏植被。其次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从当地的危害和对下游的危害讲起。最后分析治理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我让学生按照这个结构看书、归纳、总结,掌握整个分析思路后,引入生活实际,尝试解决江南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课后出示西北地区荒漠化、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湖泊面积缩小的资料,学生按照所学知识,探讨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的策略。

在三大自然区一节中,我先以东部季风区为例,引导学生回忆自然地理知识,复习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文(降水较多,多外流河)、植被(森林草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原丘陵为主),这样的自然条件导致东部地区区域发展与其他两个区域截然不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交通便利。随后按照这个结构让学生自己总结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大陆性气候,干旱、高原盆地为主,多内流河,草原荒漠为主,土壤贫瘠,导致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交通不便)和青藏高寒区(高寒气候,冰川广布,高寒草甸荒漠,地势高原为主,土壤贫瘠,畜牧业为主,可以发展河谷农业,交通不便)。通过三大自然区自然要素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区域之间比较差异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逐渐缩小对比的范围,比较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即南北方的差异。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差异又导致南北方农业、交通、民居、文化、工业都不一样。

六、结束语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要依据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及其原有的知识实际,按照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只要有努力,只要有研究,只要在进步,就一定可以得到飞跃。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中学地理教育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