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4-04-09赵秋颖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生观爱国主义德育

赵秋颖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通过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及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数学 德育 爱国主义 人生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来说,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通过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及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

一、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

教师要具有创设情境的意识,根据各个章节中所包含的德育素材,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特点,明确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如我在讲“有理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学生听了以后,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了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有理数这节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扮演正数,有的学生扮演零和负数,让他们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于教学语言上。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利用丰富的眼神和表情、高低适中的语音、快慢适宜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生动形象的表述等等。换句话说,教师应努力做一名“演员”,不断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号召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在备课时,经常选一些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语言描述,这样可以使课堂效果更为理想,也是创设情境的重要一环。我在讲“勾股定理”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早几百年。通过一些历史片段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

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摸索和尝试,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德育渗透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师更要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要有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地参与到其中,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来说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我在讲授“负数”时,我向学生介绍: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记载有关负数的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指出我国是最早承认负数的国家。讲到“圆周率”时,介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约率”和“密率”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一百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的人,等等。通过这些介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学生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查找生活当中有哪些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桌椅,有的学生说长江大桥,都可以构成三角形,这时我引导学生,针对班级许多桌椅损坏如何动手将它们修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教育他们不要故意破坏公物,号召他们发现公物损坏及时维修。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能够激励学生不断锐意进取的精神。

三、利用德育渗透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在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数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的发展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有关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知识的严谨性,以及严密的推理和分析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数学课上讲“相似形”时,让学生想一想都有哪些相似形,有的学生说两个长短不一样的铅笔,有的学生还举了许多的例子,这时我向学生说:“老师给你们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大家是不是都看过?”学生马上回答:“看过。”我接着问学生:“在五星红旗中,大的五角星和小的五角星有什么特点,国旗上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一样不一样呢?”学生面面相觑,这时我引导学生:“一样,因为它们都有5个角,5个角都是36°,颜色都是黄的。说不一样,也对,一个大,一个小。学生听后恍然大悟,从而得出相似形的特点。我没有就此停住,而是接着问学生:”相似形与全等形一样吗?”学生马上得出了答案,通过这个实例,学生感受到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要热爱五星红旗,加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教学过程,需要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当我在讲“勾股定理”时,我并没有急着来授课,而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相关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学生知道,古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而《周髀算经》为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周髀算经》中明确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句,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学生通过搜集这个定理的产生过程,以及勾股定理在生活上的应用,明确了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动力,以及将来如何学习数学知识,如何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感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熏陶。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教师要不断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数学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朱美玉.浅谈数学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9).(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人生观爱国主义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