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铁军”精神 克服职业倦怠
2014-04-09王为军
王为军
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学校共同关注、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学校之间的竞争激烈,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必须推进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一、任务驱动型课堂的内涵与操作要旨
任务驱动型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单或导学案的引导下,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按照“教师引导——任务驱动——有效合作——边学边悟”的模式,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掌握为目的”的“三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型课堂的模式有:教师引导,任务驱动,有效合作,边学边悟。
(一)教师引导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其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去感知、去探索、去发现,继而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导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完成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究,思想碰撞,人格升华等等。教师要善于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从而形成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就不可能获得高效、积极、持久的发展。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型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務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思考、讨论、研究、探索,以求通过合作的形式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传递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习得的。任务单的设计有导学式和随堂式,这要根据不同课型和内容设定。任务单的设计是任务驱动型课堂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 的效果,取决于任务单的设计。任务设计的要求:明确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轻松愉快的环境;阶梯式的相互联系;任务与学生科学地结合。
(三)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好进行混合编组。所谓混合编组,就是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互补的,而小组之间是同质的,这样可以形成平等的小组竞争。混合编组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个性、性别和家庭背景等。可以根据教室大小、学生数等因素编成4人组、5人组、6人组等,但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但无论按几人小组编排,要尽量留有教师行走的空间。
每个小组内设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提问人、资料员等,小组内成员按1号、2号、3号等编号,根据组内所设的职责,每星期推磨式交换,采用轮流制,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全班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主动积极地思考,融入到认真学习的氛围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活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捕捉信息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等等。教师应避免总是由一人思考发言,其他人不动脑子,被动地听,被动地学,小组活动成为虚设的形式。小组内各成员职责: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课内外的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观点和结果;提问人负责提出本组内的疑问之处;资料员负责查阅、收集学习资料。
(四)边学边悟
在教师的引导和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体验、去经历、去探究、去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悟”是一种体验有得的创造性心理活动,是一种以已有相关知识或经验为前提的思维。自悟才能自得,自悟才能内化,从而形成能力。课堂上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引导、任务驱动、有效合作、边学边悟”的模式下,学生自己去悟得的,而不是靠教师去告知。
二、任务驱动型课堂的流程
任务驱动型课堂的流程:预设任务——呈现任务——完成任务——小组展示——评价总结。预设任务: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呈现任务:指令明确,给定任务;完成任务:小组合作,教师调控;小组展示:陈述、演示、提问、解答;评价总结:激励为主,重点突出。任务驱动型课堂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所以以上的流程是完成一个任务的流程,课堂上是需要多次使用的。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评价,可以对小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小组成员的听讲情况进行评价等等。这种评价方式把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与小组联系在一起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刚开始时,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这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三、推进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推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关键在教师。因为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只有课堂高效,质量才会提高,只有质量提升,学校才会改变。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体教师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克服职业倦怠,端正思想作风,牢固树立课改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改变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式为技能并重式,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让我们单纯地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去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即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要扎实。用集体的智慧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备课任务单设计的切入点要准,检测题要精挑细选,这些无一例外都要严格认真的落实。为此,我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织开展对一线教师的系列培训,分学段、分学科探索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新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观摩交流等形式,围绕课改目标,全面理解课改精神,迅速掌握新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流程,快速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校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们将继续弘扬“铁军”精神,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抓手,努力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