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税制改革创新的角度探讨“营改增”的意义

2014-04-09刘燕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税制改革营改增影响

刘燕

摘要:作为新时期我国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营改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营改增”的背景与基本内涵,阐述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创新性,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探讨了“营改增”实施过程中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税制改革 营改增 影响 对策

增值税与营业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1994年我国确立了“两税并存”的格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服务市场日趋成熟,商品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现行“两税并存”给实际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阻碍了我国新时期商品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此背景下,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把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大至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将传统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与国际税制管理的接轨。新一轮中国“营改增”税制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长期性改革,是一种制度变革与创新,因此,从税制创新角度来分析与探讨 “营改增”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营改增”的基本认识

“营改增”其实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对以前交营业税的项目比如提供的服务也采取增值部分纳税的原则计税。按照国家规划,“营改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促进上海经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发挥其在全国范围内增值税改革的引领与示范作用,至此,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第二阶段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已经在部分行业、全国所有省份范围内开始试行;第三阶段待时机成熟将在所有行业、全国范围推广“营改增”的改革成果。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创新性分析

“营改增”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来看,此轮“营改增”税制改革无疑是完善我国税务制度的一次重要税制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完善了我国的流转税税制

我国自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全部税种按照国税和地税两大基本原则在中央和地方进行了划分,这实质上是在事权确定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财税分享机制的确立。在近20年的运行中,分税制在发挥了一系列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累积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征税问题。“营改增”在解决重复征税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两税合一”,完善了我国的流转税制度。

(二)彻底消除重复征税,扩大就业

在原有“两税并存”条件下,营业税纳税人外购货物所形成的增值税、增值税纳税人外购劳务形成的增值税都无法实现抵扣,重复征税带来的税务负担抑制了市场交易规模,不利于社会分工。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郑建新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营改增”后对商品和服务都采取统一的征税标准和计算方式,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了社会服务业的精细分工,有利于降低小额纳税人税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了就业。

(三)破解了市场活动中混销、兼营给税收征管带来的难题

在具体的市场活动中,征税对象的经营活动除了单纯的货物经营和服务经营以外,还存在着货物和劳务相互包含的情况,有时很难区分一个课税对象是货物还是劳务,这就造成了税务征收的困难。“营改增”实施后对全部课税对象都征收增值税,从而解决了混合销售、兼营给税收征管带来的困扰,既方便了税收征管工作,又活跃了市场经营活动。

(四)扩大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在传统税收制度下,增值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货物,就其行业划分来说,集中于除了建筑业以外的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商品批发、销售、加工以及修理和修配,而营业税的征收对象则是劳务,行业范围则覆盖了大部分的第三产业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劳务等。“营改增”以后,对货物和劳务统一征收增值税,原有征收营业税的第三产业也纳入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这就直接扩大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三、“营改增”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一年多以来,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经济效应”开始凸显,这些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降低税负总体效果明显,经济转型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截止到2013年2月份,“营改增”总计实现试点企业减负超过550亿元,超过95%的试点企业实现了减负或税负无变化,而所有小规模纳税人均实现了减税,平均减负程度达到了40%。相当部分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税收对投资者投资意向的影响,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认识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以上海市为例,在“营改增”试点推动下,2012年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60%的大关,较之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加大,这种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表明了我国经济转型步伐正不断加快。

(二)“虹吸效应”与“边际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受“营改增”试点的吸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纷移师上海,对所在城市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在财政部副部长白景明看来,这一“虹吸效应”是由于从长远时间来看,随着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重复征税现象会逐步消除,发展红利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必然加快,这一税制改革政策得到了众多跨国企业的认可。“营改增”的重大影响还在于对促进对投资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这一税制改革创新的“边际效应”,开始摒弃以前单纯关注财税收入数量增减的传统观念,转向从大系统的动态变化视角去考察“营改增”带来的长远效果;回顾一下“营改增”税制改革从提出到试点,再到试点扩展,最后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不难看出这一税制改革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带来的明显变化。endprint

四、“营改增”的对策与建议

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为多数人带来利好的同时,必然也会给少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作为一项总体上较为成功的税制改革制度,“营改增”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因此,面对机遇与挑战,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防患于未然。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机制

在目前试点的推行过程中,“营改增”所得税收完全返还给了地方政府,没有按照75%和25%的惯例由中央和地方分享。但是在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中,营业税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且“营改增”带有明显的减税性质,所以这一改革创新并不能有效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窘境。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营改增”为契机,参考国外经验,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共享机制,在保证中央财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增加地方政府税收,从而增强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动力。

(二)完善我国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营改增”的深入实施必然要求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步伐的加快,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财力承担相应的事权,在分税制中,这一缺陷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弥补,但是我国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不仅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同时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还附带要求地方提供配套资金支持,这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因此,中央政府要有意识地增加转移支付中一般性支付的比例,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并且通过法律法规监督和规范转移支付,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进一步完善税制,稳步推进“营改增”

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要进一步完善新增值税税制。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税率档次的精简、进项抵扣项目的调整,避免新税制带来新的行业税负不公、以及企业寻租行为的发生。由于当前我国地区间、行业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营改增”在全国范围试行的推行要注重稳步前进,做到“点和面”的有机结合,充分总结试点取得的经验和及时反思教训,为全面实施“营改增”提供全方位指导,以保证“营改增”在全国试行的稳步推进。

五、结束语

“营改增”是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已经是毋庸置疑。在此轮税制改革创新中,“营改增”税改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地方与中央税收分享机制的重建成为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关键之处。毋容讳言,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短时期来讲对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冲击较大,但是从长远来说,这一改革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链的完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地方财税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琪.国营业税改增值税问题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12期

[2]徐莹等.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内容及其影响分析[J].经济师,2013年第8 期

[3]刘东辉.试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J].经济师,2012年05期

[4]章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J].新会计,2012年0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税制改革营改增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税收问题的建议
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影响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