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药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药效比较试验

2014-04-09沈丙奎姚骏李金叶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稻飞虱药剂

沈丙奎 姚骏 李金叶

摘 要: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稻田稻飞虱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中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好。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与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混合使用;稻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防治。

关键词:药剂;稻飞虱;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94-03

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13万hm2。受沿淮特殊的小气候影响,该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稻飞虱一种害虫年发生面积就达6.67万hm2次,重发年份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筛选和推广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1-5],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稻飞虱,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市售;25%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噻嗪酮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毒死蜱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户湖镇桃花村同田组程万江农户承包地,该田土壤质地为马肝土,pH6.7,有机质18.5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1 000㎡。前茬为小麦,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品种为宁粳3号,5月20日浸种,5月23日水育秧,6月22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稗草和莎草为优势杂草,水稻移栽后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药前基数调查平均100丛稻飞虱3 850头左右。其中,白背飞虱虫量约占90%,褐飞虱虫量约占10%;稻飞虱1~2龄若虫约占7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0%,成虫约占5%。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小区间肥水管理、栽培条件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于2012年8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前,空白对照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60㎏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偏东风1~2级,气温25.6~30.7℃,平均温度27.6℃,平均相对湿度85%。施药当天至防效调查结束,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6.2℃,最低温度18.2℃,降雨日4d,日最高降雨量45.0mm,总降雨量85.2mm,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发调查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前(8月16日)调查虫口基数和蜘蛛数量,施药后3d(8月19日)、7d(8月23日)、14d(8月30日)调查飞虱虫口数,同时记录蜘蛛数量,分析药剂对天敌的影响。

1.7 安全性调查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药害发生,及药害发生程度。

1.8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退减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退减率-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情况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间水稻生长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说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

2.2 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3d调查,处理1蜘蛛数量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区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药后7d、14d调查,各处理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说明试验药剂对蜘蛛安全,对天敌杀伤力小。

2.3 对稻飞虱的防效 由表3知,药后3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92.2%、86.2%、78.9%、75.9%、89.5%,处理1与处理2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药后7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9.0%、93.7%、88.8%、84.6%、85.1%,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2.9%、97.0%、94.4%、93.9%、79.0%,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上述5种试验药剂防治稻飞虱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稻飞虱时,若从防治速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若从防治的持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混合使用,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持效性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2]姚骏,吴健,冯晓霞,等.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 845-6 847.

[3]李仁平,张玉美,姚骏,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3):278-279.

[4]沈成军,郝绪春.480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田稻飞虱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52-154.

[5]陈伟强,王会福.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84-58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稻田稻飞虱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中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好。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与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混合使用;稻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防治。

关键词:药剂;稻飞虱;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94-03

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13万hm2。受沿淮特殊的小气候影响,该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稻飞虱一种害虫年发生面积就达6.67万hm2次,重发年份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筛选和推广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1-5],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稻飞虱,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市售;25%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噻嗪酮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毒死蜱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户湖镇桃花村同田组程万江农户承包地,该田土壤质地为马肝土,pH6.7,有机质18.5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1 000㎡。前茬为小麦,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品种为宁粳3号,5月20日浸种,5月23日水育秧,6月22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稗草和莎草为优势杂草,水稻移栽后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药前基数调查平均100丛稻飞虱3 850头左右。其中,白背飞虱虫量约占90%,褐飞虱虫量约占10%;稻飞虱1~2龄若虫约占7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0%,成虫约占5%。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小区间肥水管理、栽培条件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于2012年8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前,空白对照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60㎏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偏东风1~2级,气温25.6~30.7℃,平均温度27.6℃,平均相对湿度85%。施药当天至防效调查结束,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6.2℃,最低温度18.2℃,降雨日4d,日最高降雨量45.0mm,总降雨量85.2mm,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发调查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前(8月16日)调查虫口基数和蜘蛛数量,施药后3d(8月19日)、7d(8月23日)、14d(8月30日)调查飞虱虫口数,同时记录蜘蛛数量,分析药剂对天敌的影响。

1.7 安全性调查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药害发生,及药害发生程度。

1.8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退减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退减率-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情况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间水稻生长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说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

2.2 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3d调查,处理1蜘蛛数量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区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药后7d、14d调查,各处理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说明试验药剂对蜘蛛安全,对天敌杀伤力小。

2.3 对稻飞虱的防效 由表3知,药后3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92.2%、86.2%、78.9%、75.9%、89.5%,处理1与处理2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药后7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9.0%、93.7%、88.8%、84.6%、85.1%,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2.9%、97.0%、94.4%、93.9%、79.0%,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上述5种试验药剂防治稻飞虱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稻飞虱时,若从防治速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若从防治的持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混合使用,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持效性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2]姚骏,吴健,冯晓霞,等.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 845-6 847.

[3]李仁平,张玉美,姚骏,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3):278-279.

[4]沈成军,郝绪春.480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田稻飞虱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52-154.

[5]陈伟强,王会福.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84-58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稻田稻飞虱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其中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好,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对稻飞虱的持效性好。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与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混合使用;稻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25%噻虫嗪WG防治。

关键词:药剂;稻飞虱;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94-03

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13万hm2。受沿淮特殊的小气候影响,该县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稻飞虱一种害虫年发生面积就达6.67万hm2次,重发年份更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筛选和推广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1-5],对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用5种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防治稻飞虱,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WG,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市售;25%噻虫嗪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蚜酮WP,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噻嗪酮WP,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毒死蜱EC,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霍邱县户湖镇桃花村同田组程万江农户承包地,该田土壤质地为马肝土,pH6.7,有机质18.5g/㎏,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1 000㎡。前茬为小麦,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试验田水稻品种为宁粳3号,5月20日浸种,5月23日水育秧,6月22日移栽,株行距20cm×24cm。试验田杂草以稗草和莎草为优势杂草,水稻移栽后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进行常规田间除草。试验用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药前基数调查平均100丛稻飞虱3 850头左右。其中,白背飞虱虫量约占90%,褐飞虱虫量约占10%;稻飞虱1~2龄若虫约占7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0%,成虫约占5%。

1.3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处理见表1,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小区间肥水管理、栽培条件基本一致。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于2012年8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开始,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前,空白对照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每667m2兑水60㎏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匀速对准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阴到多云,偏东风1~2级,气温25.6~30.7℃,平均温度27.6℃,平均相对湿度85%。施药当天至防效调查结束,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6.2℃,最低温度18.2℃,降雨日4d,日最高降雨量45.0mm,总降雨量85.2mm,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无。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发调查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前(8月16日)调查虫口基数和蜘蛛数量,施药后3d(8月19日)、7d(8月23日)、14d(8月30日)调查飞虱虫口数,同时记录蜘蛛数量,分析药剂对天敌的影响。

1.7 安全性调查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情况,记录有无药害发生,及药害发生程度。

1.8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退减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退减率-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退减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情况 药后1、3、7、14d目测观察,各处理间水稻生长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说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

2.2 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3d调查,处理1蜘蛛数量略有下降,其他处理区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药后7d、14d调查,各处理蜘蛛数量均有不等增长,说明试验药剂对蜘蛛安全,对天敌杀伤力小。

2.3 对稻飞虱的防效 由表3知,药后3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92.2%、86.2%、78.9%、75.9%、89.5%,处理1与处理2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显著,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药后7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9.0%、93.7%、88.8%、84.6%、85.1%,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显著;处理3与处理4、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d调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防效分别为82.9%、97.0%、94.4%、93.9%、79.0%,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极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3与处理4防效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防效间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上述5种试验药剂防治稻飞虱均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稻飞虱时,若从防治速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70%吡虫啉WG、40%毒死蜱EC,若从防治的持效性角度考虑,建议选用25%噻虫嗪WG、25%吡蚜酮WP、25%噻嗪酮WP。生产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的年份,防治稻飞虱时,建议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剂混合使用,一般发生年份建议选用持效性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2]姚骏,吴健,冯晓霞,等.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 845-6 847.

[3]李仁平,张玉美,姚骏,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3):278-279.

[4]沈成军,郝绪春.480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田稻飞虱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52-154.

[5]陈伟强,王会福.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84-58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稻飞虱药剂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煤泥分选超净煤的药剂研究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