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课“疑、悟、升”学习指导策略

2014-04-09林祖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型政治课情境

林祖浮

探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问题”,疑惑是政治课程学习的起点。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顿悟依赖于情境。政治课要把学科理论体系化解为一个个情境问题,诱导学生利用自身生活经验和课程情境产生的经验审视、探究、重组知觉经验,从而产生顿悟。引导学生顿悟就要实施原型启发。明确情境问题的“原型事件”和“关键启发信息”,并予以“激活”和“启发”。在学生顿悟后,也必须引导学生在知识上由点到面,结构化、系统化,使其符合知识逻辑,且必须按照逻辑思维规律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检验提升。

学习 顿悟 疑问 原型事件 检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落实这一课程标准要求,以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为指导,我校进行了一个《高中政治课基于“顿悟”的学习指导策略研究》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了“高中政治‘疑、悟、升学习指导策略”。

一、情境问题,因“疑”而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包含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要素,探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问题”。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探究,导致收集论据和阐释问题现象。

高中政治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问题、疑惑、困境是课程学习的起点。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顿悟,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顿悟依赖于情境。解决问题往往会遇到一个障碍、困境、疑惑,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有时会突然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产生顿悟和理解,有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特点是突发性、独特性、情绪性和或然性。政治课要把学科理论体系化解为一个个情境问题,诱导学生利用自身生活经验和课程情境产生的经验审视、探究、重组知觉经验,从而产生顿悟。

设置情境问题,情境是载体,问题是中心。问题要有整体性、障碍性、目的性、针对性、现实性,有宽度、深度、向度、精度、难度,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如果情境本身已经带有老师具有倾向性的提示,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是不可取的。

二、原型启发,为“悟”而导

顿悟是在思考过程中逐步获取更多的启发信息,直到在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中突然获得关键性的启发信息,最终的顿悟就发生了。

关于解释顿悟发生,有表征转变理论、进程监控理论和原型事件激活理论。原型事件激活理论认为,对解决当前顿悟问题最具有决定性和指导性的是关键性启发信息。关键性启发信息是原型事件中所包含的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最具决定性和指导性的信息(突然意识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活是将关键性启发信息与当前问题形成联系,使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原型启发包括原型事件激活和其中启发信息的控制加工。

根据原型事件激活理论,政治课要引导学生顿悟就要实施原型启发。首先要明确情境问题的“原型事件”和“关键启发信息”。“原型事件”,是指能对目前的顿悟问题解决起到启发作用的认知事件。它可能是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原型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的表征,也可能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还可能是学生在解决当前顿悟问题过程中发现的有启发作用的线索。由于原型中所包含的信息很多,并不一定对当前顿悟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启发作用,因此,原型事件中所包含的对于解决当前顿悟问题最具决定性和指导性的启发信息才是解决顿悟问题的关键,我们把它称为“关键启发信息”。如探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其原型就可以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可以是金币银元,可以是商品及其交换,可以是“交换媒介”、“等价物”,也可以是“食品的来源和本质”。其次是善于“激活”和“启发”。“激活”是指在解决当前问题时想到了原型。而“启发”,则是指将原型事件的关键性启发信息用以指引当前问题空间的启发式搜索,从而促使当前顿悟问题的顺利解决。探讨货币产生和本质中,“交换媒介”、“等价物”是关键启发信息。实施原型启发,就是政治教学教师指导的核心任务。实施原型启发,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问题的答案由他人直接呈现在眼前并被学生所理解,这可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顿悟过程,而是一种领悟。

三、系统整理,以“升”为向

顿悟具有或然性,不可能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实现顿悟;有了顿悟,也不一定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部。在学生达到顿悟后,也必须引导学生在知识上由点到面,结构化、系统化,使其符合知识逻辑。否则,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很混乱、无序、低效。高中政治课程模块的建构,要做到“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顿悟是一种复杂的直觉和灵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火种。顿悟依赖于知识累积、深思熟虑、苦思冥想时受到的原型启发,它带来的是一种思路和假设。由顿悟到科学思维必须有一个思维过程的整理和提升,整个思维过程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指引、调控和验证。由直觉思维而产生的顿悟,尽管能对事物之间的复杂、隐蔽关系(内隐关系)做出快速的综合判断,但不能保证这种判断必定正确,而且基于直觉思维或形象思维所做出的这种整体综合判断,在需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的场合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于顿悟的结果,通常还要通过逻辑思维来加以论证或检验。爱因斯坦所说的创造性思维的第二阶段,就是强调逻辑思维在这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学生实现了顿悟之后,必须按照逻辑思维规律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整理提升。

在追求知识和思维的系统整理中,元认知策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元认知就是学生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切实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高峰,刘恩山.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倡导的科学探究.教育科学,2009(5).

[2] 邓铸,余嘉元.问题解决中对问题的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心理学动态,2001(3).

[3] 张庆林,邱江.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心理科学,2005(1).

[4] 吴真真.顿悟过程的原型启发机制.西南大学,2010.

[5] 吕慧超.原型学习条件对于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西南大学,2012.

[6] 张庆林,朱海雪,邱江等.顿悟的原型启发机制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见习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原型政治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包裹的一切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