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

2014-04-09于翠萍孙亮韩会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食品类零售价变量

于翠萍,孙亮,韩会朝

(1.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3.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上海 200003)

一、 我国物价指数和代表农产品价格的食品类价格指数的上涨现状

我国的物价上涨主要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予以衡量。CPI是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目的在于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及服务项目收费的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反映总体的物价水平。我国CPI主要由食品类CPI(CPI_F)和非食品类CPI两大类构成,食品类CPI(CPI_F)综合反映粮食、油脂、肉禽、蛋、水产品、鲜菜、鲜果和调味品等的价格情况。非食品类CPI则考察了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以及服务、居住的价格变化。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食品类CPI与农产品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在CPI核算体系中,食品类所占比重达到31.79%,食品价格是CPI上涨的主要部分。根据核算内容,食品类CPI指数的核算内容主要是农产品,其值取决于农产品的零售价格。由于农产品零售价没有专门的一个统计指数,因此文章在下面的分析以食品类CPI代表农产品零售价的变化指数。

CPI、食品类CPI的变动与农产品价格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CPI调查中,食品类的权重最大,约占3成,食品类价格上涨往往直接推动是CPI上涨。而食品类CPI的16个中类中,主要农产品的权重又占了“大半壁江山”。因此,农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动往往直接带动CPI指数的涨跌。由于CPI中没有专门的农产品类指数,因此文章在下面的分析以食品类CPI代表农产品指数。

近几年我国物价的上涨已经成为百姓的心头之痛,例如“豆你玩” (绿豆价格暴涨)、“算(蒜)你狠” (大蒜价格暴涨)、“姜你军” (生姜价格暴涨)等现象的相继发生,正是居民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无奈调侃。居民对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格外关心,食品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吴玲玲(2013)通过对1978-2011期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指出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和边际消费倾向都占八大类消费支出之首,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9%和45.46%。所以我国居民对于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非常敏感,物价水平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的价格水平的上涨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食品支出属于刚性支出,缺乏弹性,物价上涨直接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增加消费支出。图1是我国1994-2012年CPI和食品类CPI(用CPI_F表示) 的同比指数走势图。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来,我国物价和农产品价格经历了4轮不同幅度的上涨,1994、2004、2008、2011分别是各轮上涨周期的高峰,物价水平CPI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4.1%、3.9%、5.9%、5.4%,而CPI_F在这几年的高峰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1.8%、9.9%、14.3%、11.8%。物价水平和农产品价格在第一轮高点在1994年,随后至2002年期间由于国家采用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小幅度变动,物价从1994年的CPI峰值124.1下降到1999年的98.6后,接下来至2002年基本保持不到1个点的变动幅度。

图1 1994-201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_F)同比上涨走势图

国内有很多学者分析了物价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余红艳、褚德银(2010)分析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成分的分解中,来自食品价格的波动因素依然构成其最主要的力量,而来自于非食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对其波动产生了巨大的助力。马敬桂、黄普(2011)认为:物价水平的波动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价格的冲击,物价水平的波动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姚寿福(2012)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CPI与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与CP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抑制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控制CPI上涨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因此,分析我国农产品零售价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物价上涨的动因以及对于如何有效的稳定物价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实证分析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因素

对于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李国祥(2008)通过对比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研究国际食品价格走势,认为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方向基本一致,而且全球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状况难以改变,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马晓河(2008)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既有货币溢出效应、经济周期影响作用.也有成本推动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传导作用。方松海(2008)指出生产成本和比较收益的变化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源。而国际市场行情及国际上的投机行为加剧了涨价过程。刘晓雪(2008)认为,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上涨、国际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国内“供弱需强”的供求关系和政府保护的“两难悖论”。同时,国际油价上涨、生物质能源发展使粮食作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王锐、陈倬(2011)采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结合定性分析研究了“十一五”期间各种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着重考察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认为虽然我国农产品价格中的国际传导因素日益突出,但二者之间只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并存在时滞,我国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农业生产成本决定。张唯婧(2011)也认为农业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最关键因素,而热钱的炒作及国际市场价格传导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章将从供需角度选取影响因素,以分析农产品零售价格的影响因子。

1.模型的选择和数据来源说

为了进一步分析农产品零售价的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根据上文分析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文章选取以下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第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第二,城镇人口数量;第三,国际食品价格指数;第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五,货币供应量M2;第六,全国可耕地面积,关于人口数量和可支配收入两个变量选择城镇作为考察对象,而没有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是一种自己自足状态,所以变量选择放弃考虑农村地区。用食品类CPIF,代表农产品的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如式(1):

其中AMP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OPU为城镇人口指数,CPIF_IN为国际食品价格指数,IM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AREA为全国可耕地面积。

为了克服季节因素的影响和各变量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1995-2012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并且对各变量都进行了以1995年为定基的指数化处理。其中CPIF、POPU、IM、AMP各变量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AREA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公报,数据仅更新到2008年,濒临中国政府规定的18亿亩红线。由于政府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因此2009-2012年的可耕地面积波动不大,文章参考中国统计年鉴处理办法,仍然沿用了2008年的数据。M2来自于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CPIF_IN数据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

表1 5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2.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1) 将5个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模型

通过使用Eviews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得到回归分析结果主要参数见表1。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城镇居民收入IM这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农产品的零售价格的波动影响程度微乎其微。这和农产品消费需要生活必需品的特性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由图2可知反映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表明虽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但是居民食品支出总额变化幅度不大。这是因为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当城镇居民收入提高或下降时,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并不会有太大变化,进而也不会对农产品的零售价有显著影响。

图2 1978-2011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 去掉变量IM,对四个解释变量进行回归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较好,修正的可决系数 R2为0.997762,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各自变量的回归结果的T统计量和F值在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各自变量对于农产品零售价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从整体上看农产品零售价格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变量解释了99.78%的农产品零售价的变化。DW值表明没有异方差。

表2 4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结果

3.模型的回归结果及结论

根据回归结构,得出回归方程式,见式(2),根据各变量对于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系数,文章分析如下:

(1)农产品的零售价主要由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决定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反应了农业生产中物质资料投入价格的变动状况。由回归结果式2,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零售价的波动幅度约50%是由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决定的。尤其是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除了农业生产资料资料以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也是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机会成本。因此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所以,综合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方面的成本来看农产品零售价的变动超过50%的部分是由农业生产成本决定的。

(2) 国际食品价格的传导作用

国际食品价格的波动也会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二者呈现正相关。由式2知,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约15%是由国际食品价格的上涨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都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农产品贸易的外贸依存度上升。根据农业部网站资料,201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达231.5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达21%,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品范围已扩大到粮棉油糖所有主要大宗农产品。因此,当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时,将会通过农产品进口,传导到国内市场,进而对国内农产品的零售价产生影响。

(3)城镇人口的变化与农产品零售价的波动成反比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我国流动人口总量每年以600万-8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结构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增加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同时城镇人口的增加会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对农产品价格是正的影响效应;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增长会促成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农产品价格是负的影响效应。由式2回归结果知,城镇人口对价格的综合影响是负的效应,即城镇人口对农产品零售价的影响是负的17.8%。

虽然这有些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跟我国过去的农业基础和农业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人均耕地面积少,机械化程度非常低,手工劳作,劳动生产率低下,城镇化使得集约生产成为可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广大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衡量农业机械发展的总体水平一般有几个指标,比如农机的总动力,从这个指标来看2011年我国农机的总动力是达到了9.7亿千瓦,相对2004年增长了51.5%,然后从机械化水平来看,也就是农业机械的普及情况,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在54.5%,相对于2005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集中土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成为必要和可能。同时城镇人口的增加,会增加对每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使农产品可以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从而降低农产品成本。

(4)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并没有促成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而是耕地面积与农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公顷,累计减少1605万公顷。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公顷;在1997-2012年,从1997年的12.99亿公顷下降到2004年的12.2亿公顷,此后数据未有更新。我国耕地面积虽然减少,但是我国粮食产量上升,农产品供应并未减少,反而上升,这是由于随着耕地的萎缩压力的提升和农场品市场化,加大了科技的提高,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等等诸多原因;另一方面对着农民工进城,我国耕地面积存在荒废的现象,在农产品价格越低的情况下,荒废的可耕地面积越大。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升,荒废的可耕地面积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可进行集约化经营,荒废比率降低,因此在可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际耕地面积提高,仍然能够提高总体产出。因此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其他单位投入要素的上升,使得单位产出上涨,供给反而提高,使得耕地减少对于农场品零售价的影响为负。

(5)宽松的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零售价有微弱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M2的货币发行量已经从1995年的60.7亿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974亿元。流动性的过剩,使得游资进入到农产品领域进行炒作,推高了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对农产品价格影响微弱,毕竟游资炒作之后的价格是虚高,进入农产品市场的流动性有限,从一个较长的周期来看,最终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因素决定。

(6) 其他要素

由于无法用可计量的定量指标加以核算,比如:农产品的流通费用,气候,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这些因素也都会对农产品零售价产生影响。

三、结论与对策

基于对影响我国农产品零售价的各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造成我国农产品零售价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增长。第二,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食品价格的波动也会通过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对农产品零售价有一定影响。第三,随着城镇人口的上升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小,我们发现反而会对农产品价格有反作用。这跟我国过去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反而能激发出农业更大的产出效率,所以使得农产品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要控制好农产品价格,应着眼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耕地的使用率和利用效率,扩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基础设施投入,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供给量和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成本。其他方面诸如密切关注国际市场食品价格波动,做好市场预期,通过仓储功能和宏观调拨及时调控国内市场供应,缓冲来自国际市场价格的冲击,同时加强流通管理,限制游资炒作。

[1]余红艳,储德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食品类价格指数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J].统计研究,2011(2).

[2]Banse,M.,van Meijl,H.,Tabeau,A and GWoltjer.WillEUBiofuelPolicies AffectGlobal Agricultura lMarkets?[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2).

[3]ApergisN.,Rezitis.Food price volatility andmacroeconomic factorvolatility:"heatweaves"or"meteor showers"? [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3(10).

[4]EngelR F,Rangel JG.The Spline-GARCHModel for low-frequency Volatilityand ItsGlobalMacroeconomic Causes[J].Review of FinancialStudies,2008(3).

[5]Weldegebriel Tadesse,W.Imperfect price Transmission:Is Market Power really to Blame?[J].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2004(5).

[6]程国强,胡冰川,徐学高.新一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 [J].管理世界,2008(1).

[7]马龙,刘澜飚.货币供给冲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吗 [J].经济学动态,2010(9).

[8]卢峰,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4).

[9]康竹君,马红瀚.关于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猜你喜欢

食品类零售价变量
官方零售价22.9万元,全新smart精灵#1 Pulse心动版正式上市
2021 秋冬老爹鞋爆款合集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1-2月淘宝男、女、童、运动鞋爆款周报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