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影响因素
——2013年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发展模式论坛综述

2014-04-09刘兴云

商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商学院贡献率大国

刘兴云,杜 焱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大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影响因素
——2013年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发展模式论坛综述

刘兴云,杜 焱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学术论坛”于2013年6月在湖南商学院举行。论坛主要就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改革导向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指出了促进大国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加速农业转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改革导向;分析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家综合优势、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等因素对大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国经济;战略模式;改革导向;影响因素

由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学术论坛”于2013年6月22日在湖南商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开发银行、武汉大学、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无锡学院、湖南商学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择其要者,综述如下:

一、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

与小国相比,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辽阔疆域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内生发展与对外开放度选择等一系列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当必将制约大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格局。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就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对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实施的具体行动策略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认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也是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开放型的贸易投资大国,我们的梦想是在未来30多年后成为开放型经济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中国成为贸易强国、国际投资强国、国际货币强国、全球经济治理强国,才标志开放型经济强国真正形成。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使我国的“世界工厂”成为贸易强国的摇篮;二是要采取有效政策激励,有针对性地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使我国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全球市场;三是要转变吸收外商投资的指导思想,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在吸收外商投资中应借鉴供应经济学理论的政策主张,如提高资本效率、着眼于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利用人力资本的服务引资力度等;四是我国对外投资应以建立全球性生产经营的供应链网络为重要政策目标;五是要以全球跨国生产经营为基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加大资本输出力度、建立跨国企业和全球生产经营供应链,促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支付功能扩大;六是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速各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建立,在边境开放方面做出较多让步,以开放促进国内改革。湖南商学院张子杰博士以Kose(2003)的样本为基础,通过对43个样本国家和地区1983~2008年的贸易开放度、金融开放度和经济开放度计算发现,金融开放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提出,发展中大国选择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把握好经济开放度,尤其是金融开放度。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贸易开放已经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所以进一步深化开放需要审慎进行并注意经济开放的结构:一方面要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分工地位,改善贸易开放度的质量;另一方面要适当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使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协调发展。

湖南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通过对5个典型大国(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和5个典型小国(新加坡、芬兰、卢森堡、泰国和以色列)2000~2011年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发现如下一些基本规律:①发达大国的消费贡献率与发达小国的消费贡献率相比较大,说明发达大国可以通过国内市场规模和推动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发达小国的消费贡献率趋于稳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所以发达小国更多地通过对外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中大国的消费贡献率与发展中小国的消费贡献率相比也较大。②无论是发达大国还是发达小国,投资贡献率一般趋于平缓,保持一定的投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比发展中国家较小。但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投资贡献率处于上升,对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较大。但到了某个阶段趋于保持平缓。这时大国只有依靠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小国则倾向于依靠外需来推动经济增长。③典型小国的净出口贡献率与典型大国相比,一般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发达大国的净出口贡献率与发达小国相比,发达小国的净出口贡献率较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发达大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的内需,净出口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甚至长期为负;发展中大国的净出口贡献率与发展中小国相比,发展中大国的净出口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小国的净出口贡献率呈长期上升趋势。据此,认为坚持以内需为主的大国发展道路,构建内需主导的大国模式,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以内需为主的大国发展模式。湖南商学院李定珍教授分析了大国市场范围的特定优势、缺乏统一管辖权的对外贸易诺斯悖论化趋势,提出大国政府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国内市场建设、扩大国内需求来促进区际贸易发展,化解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无锡学院李玉双博士在总结大国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时发现,虽然在财政政策方面各个大国采取的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方式,刺激国内需求,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二、大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导向

社会整体变迁意义上的进步莫过于城市社会取代农业社会。西方发达大国经验表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加速农业转型、确立并实施城市化的改革导向。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学研究员伊莎贝拉(T.Isabelle)博士以美国为中心研究、总结了超级大国农业成功转型的基本经验。她以美国为个案,从农业成功转型的内涵、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成功转型的一般模式、美国经济成功转型的主要特征以及引领美国努力追求转型的政治哲学等视角,报告了超级大国农业转型的成功经验。认为美国农业的成功转型,一是得益于宏观政治的稳定、技术转移系统的有效、市场获利丰厚、奖励辛勤劳作的财产制度、创造非农业部门的就业等条件;二是得益于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服务于市场的投资和发明不断增加以及对商业合同以和私有产权的保护;三是得益于美国的鼓励创新价值系统和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建国之父的政治哲学思想,尤其是汉密尔顿所强调的公私部门合作投资、市场中突出民间部门作用的思想。毫无疑问,这对中国走出“三农”困境,成功实现农业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欧阳峣教授认为,中国的农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共同达到经济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改善这两个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中国农业已经取得重要成就,但目前仍处在困境中,关键是规模经营难以实现。为此,需要采取鼓励农民工进城、企业家下乡、办家庭农场的形式和办法,从而逐步减少农业人口,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现阶段坚持城镇化改革导向,既是破解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一元现代化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使然,也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简新华教授在总结欧美城镇化道路发展经验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现状和前景、思路和对策等。他认为,任何一个发展中大国若要想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最重要的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实现工业化,二是要实现城镇化。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而言,城镇化显得有所滞后,正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的一条“短腿”,突出表现为十大问题和六个滞后,即“半城镇化”现象突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同步,“两个非农业化和城镇化”不协调,城镇化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市集中度偏低,部分地区存在“被城镇化”或“大跃进”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存在“贵族化”倾向,城镇建设滞后和管理水平不高。因此,中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协调“两个非农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化以实现“五化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城镇化步伐以形成新的城市群“增长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深化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严格城镇规划,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加速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综合治理“城市病”,以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并举。湖南商学院刘兴云博士认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加强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即将城镇化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着眼于整体性、协调性,进行统筹思考和长远规划。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公正和谐的价值目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针原则,结合本地资源要素禀赋、生态容量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有序实现人的城镇化。

三、大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除了必要的要素投入之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化以及制度环境变迁等因素均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世界经济格局既是大国利益博弈的结果,又是大国经济发展不容选择的外部环境。西南财经大学蒋南平教授从世界政治经济演进的历史逻辑,分析了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秩序对大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主要经历了自然经济条件下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阶段、工业革命后强国暴力征服掠夺阶段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国主导的“竞争——合作”阶段。国际经济秩序的现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且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由于大国在全球经济的比重数量巨大、大国的经济地位及影响力难以动摇以及大国的经济问题将迅速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因此大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不可阻挡。大国是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建立与维护的主导力量,经济大国之间的一种“竞争——合作”关系是当前国际经济新秩序主要表现。亚洲开发银行万广华教授从中印宏观经济稳定、治理以及对外开放三个视角比较分析了中印关系对世界经济格局特别是对亚洲经济兴衰的影响。合则两利,争则俱伤。中印在亚洲政治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从而也是对世界政治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尽管中国拥有较好的初始条件,创造了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发展将持续超越印度,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印关系走向密切相关。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关系,促进亚洲和平发展,助推多极化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但中印是否合作最终取决于印度。

大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形成在于大国综合优势的存在。这种优势不仅仅是单纯的由技术落后而引起的后发优势,更应该是一种由资源要素禀赋引起的比较优势和由技术、内在核心能力引起的竞争优势而形成的综合优势。湖南商学院李坚飞博士基于欧阳峣教授提出的大国综合优势理论,利用2010年世界3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综合优势进行评价和排序,并据此对各国的综合优势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经济发展综合优势的形成与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与能力、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禀赋以及技术能力四个因素密切相关。四个要素之间与国家经济发展综合优势形成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与能力、资源要素禀赋对国家经济发展综合优势形成的贡献率较大,技术能力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

产业部门之间的增长率的差异性是导致产业结构变迁内在动力。产业结构变迁必然带动区域间经济资源向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区域转移,从而加速经济增长。湖南商学院生延超博士、易先忠博士等以“金砖四国”为对象,利用1992~2009年数据测度产业结构变迁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对新兴大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在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每个国家都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自2005年以来,各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下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并且发现,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新兴大国必须着眼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瞄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型战略产业,努力实现经济转型。湖南商学院邓柏盛博士以中美为例,对两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标,测度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相似性,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极强的相似性。进一步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不稳定。因此,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来发展经济和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出发点制定、完善相应产业政策。

制度具有“导引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激励”的功能。因此,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制度是继资源要素禀赋、技术进步之后,影响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合理有效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的步伐,而僵化落后的制度安排则会使技术创新偏离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轨迹,甚至遏制技术创新的趋势和环境。湖南商学院汤长安博士认为,与小国相比,发展中大国制度变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变迁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制度变迁任务演绎多重性和复杂性。这直接导致转型中发展中国家新旧制度博弈异常激烈,很难短时间内找寻到有效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展中大国关键是要采取稳健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方式,构建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建立技术进步对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推动的良好机制,以充分释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能量。

此外,与会学者还就影响大国经济发展的货币错配现象、税收竞争现象、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需求动力机制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责任编辑:周小红)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Mo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g Countries—Survey of the 2013 Academic Forum on Big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in HUC

LIU Xing-yun DU Yan
(Hunan Universityof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Academic Forum on Big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was held in June,2013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Deep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form orien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g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orum.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choice of open economy and domestic demand-led mode were suggested,reform orientation of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 were brought abou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ig countries at the forum.

the big countries;strategy mode;reform orient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F113.2

A

1008-2107(2014)01-0010-04

2013-12-25

刘兴云(1975—),男,湖南耒阳人,法学博士,湖南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大国治理;杜焱(1975—),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国经济、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商学院贡献率大国
HICOOL商学院 集结来自世界的科技力量
吐槽大国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多想记住你的脸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搜寻“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学院的机会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