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2014-04-09秦静
◇秦静
一、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状况
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促进了全球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和融合,这一潮流又促进了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时代的到来。
在世界范围内,区域旅游合作规划与发展比较成功的案例当属欧盟。欧盟是基于制度发展的典型,其旅游一体化的维系与发展模式也是依靠制度和机制。在我国,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尤为突出,虽然也存在些问题,但是日趋成熟,是我国其他地区争相效仿的典范。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成功案例,我国东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布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类型、景域组合等方面具有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组合性好的特点,东北部区域的旅游业开发应加强合作,紧随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实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走区域化合作道路。
二、我国东北地区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区域旅游合作的必然性和优势
(一)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业是东北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交通、住宿、饮食、娱乐、购物等多种服务,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市场,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促进文化交流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相互了解。同时有利于广大旅游者对东北特色文化的了解,体验东北的风俗习惯,体验不同的生活,加深彼此之间文化的交流。
(二)我国东北区域概况和旅游合作发展的必然性
东北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7亿,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国的8.2%。本区以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茫茫林海为特色,绚丽多姿的山川、湖泊、海滨形成独有的自然风韵,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民族文化,使人文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较发达的经济,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区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区域经济技术基础雄厚,有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背景。东北是个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GDP的贡献率显著。
由此可见,我国东北地区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布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类型、景域组合等方面具有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组合性好的特点,东北部区域的旅游业开发应加强合作,紧随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实行旅游业一体化发展,走区域化合作道路。
(三)我国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优势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表现为三方面。1.资源优势:东北区域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白山黑水、冰雪冬韵、关东风俗、北国海滨等呈现出关联度大、相似度高、互补性强、组合性好的特点,这为东北区旅游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政策优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区这两个国家级发展战略对东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带动辐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哈尔滨至大连高铁的成功运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的一体化发展步伐,由此可见,实现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政策优势极为明显。3.产业优势:东北地区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且基础设施较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已具备了一定基础,本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且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本区域经济基础雄厚,有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背景,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展现出了一定的产业优势。
三、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交通不便问题
东北地区交通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热点地区旅游发展很快,在旅游旺季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问题,运力非常紧张。而且东北公路交通的道路等级比较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较短,铁路车次少、网络疏,这造成在辽阔的东北地域出游比较困难。因此,各地应该做好交通的规划建设,发挥综合交通的优势,在旅游旺季增加航线与班次,特别是要做好旅游景区景点与交通枢纽、交通干线之间的联络线。
(二)环境污染和承载力问题
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的牺牲。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造成东北地区旅游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使得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棘手,因此,旅游开发者应该以生态环保为理念,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开发发展道路。旅游行政部门及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应该扩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文明旅游教育活动。
(三)区域旅游合作利益不公的问题
东北各省的合作必然会加快东北地区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了吸引游客必会涉及许多不同的跨省的路线,但是,这同时就会出现一系列如何使成本更低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冲突。利益主体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其自身利益。因此,有可能出现一方的旅游业获益较多(虽然这种获益并不完全是由合作带来的),而另一方的获益却不那么显著的情况。因此,建立一套相应的协调机制显得极为重要,共同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专业负责此类利益不公问题的协商解决,对于保证和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我国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及策略
(一)我国东北区域合作发展“无障碍旅游”模式
全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东北三省不仅地理相近,而且多年来互为旅游的目的地和客源地,所以在三省之间打造无障碍旅游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东北区域通过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交流、组合跨区域专项旅游线路等措施来共同打造中国大东北旅游精品。
结合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经典案例,东北地区的合作应该寻求“以合作谋发展,以特色求互补”的合作发展思路。第一阶段,以点带面即以区域中心为核心规划开发:1.环沈阳地区突出满族特色及其清朝发源地风情。2.以大连为代表的突出滨海旅游特色的环海区域。3.以长春和延边为代表的突出东北特色文化风情及其朝鲜族特色的吉林东北风情。4.以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为中心代表的黑龙江冰雪文化旅游特色。第二阶段,跨面成体即各个代表性区域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区之间在各自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宣传从而扩大客源市场,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
(二)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具体策略
1.加强区域间自我调节能力
发生区域矛盾或者需要合作的城市之间应当先进行自我调节,这种协调大多以通过签订具有约束性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来实现。自我协调最大的好处在于,协调双方都是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与对方达成自发自愿的协作与协调意向,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开展中,双方都会积极主动地推进协作与协调进程,以达到利益共赢,提高效率。
2.共同编制旅游产业的合作与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需要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从短、中、长期三个层面对区域化旅游的目标和运行进行统筹。包括产业规划,例如,引导东北旅游公司和酒店的跨域重组,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浪费;区域政策环境统一规划,包括收费标准、标识、服务标准统一等,突破各地区自我保护主义的限制。
3.推进东北三省无障碍旅游区域化建设,实现区域通的旅游模式
鼓励区域内旅行社异地收购、兼并、重组和新社的建立,实现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取消区域内国内旅游地限制,实现一社通的区域旅游模式;对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区减少限制,推行统一的“市民待遇”政策,真正实现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多赢发展,在区域内开放旅游市场,策划、重组东北跨区域专项旅游线路,实现东北旅游区域化,继续加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换,推进东北三省无障碍旅游区域化建设。
五、结论
综上所述,进一步实现东北区域旅游合作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总体形象构建的内在要求,是大势所趋。实现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发展更是提升东北三省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加快东北区域产业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对于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圈战略的双重辐射下,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将在赢得更多机遇的同时迸发出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