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探讨

2014-04-09苏纯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苏纯华

(武汉工程大学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方面,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人性化、富有人情味,在人文关怀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中国关于“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海》解释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国自古就有重视人文的传统,人文也被引申为人道、人事,指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的概念内涵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在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其基本精神就是重视现实的人,贬抑虚无缥缈的神,强调人的尊严、价值、生命意义,肯定人的理性、智慧、甚至欲望。由此,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理想、人的符合人性的需求和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关切,就是对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义给予关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从心理上施加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积极的影响,使社会的正面的主导思想和主流价值观转化成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和过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就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和正当诉求,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了解人,尊重人,塑造人,完善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至少包括四层涵义:第一,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大学生在实现自我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第二,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在花钱上大学的现实下,大学生要求并获得与其所付出酬劳相对称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服务是大学生应有的正当权利;第三,正面承认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大学生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第四,真诚关心和尽力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需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现实紧迫性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家都在谈“以人为本”,高校也在谈“以学生为本”,但真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还做得远远不够。比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采取灌输、训导、批评教育等自上而下的方式,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又比如,高校普遍出现的新校区建设,大楼越建越漂亮,校园越来越美丽,置身这样的环境本应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可事实却是老师忙着往学校赶,上完课忙着往市区赶,没课的老师基本不去学校。到了晚上,偌大的校园就只剩几个辅导员老师陪伴守护着几千甚至上万的学生,这不应该是大学生心目中所想象的大学,这种客观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冷了大学生的心。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就现实来看,当代大学生都是受宠于上辈的“90后”,普遍智商较高、个性独立、心态开放、自信张扬但心理脆弱、耐挫力差,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极易焦虑和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到位,势必加剧这种心理失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形势紧迫。

(一)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想和鲜明个性的人而非“器物”,必须尊重人的本性,用人的方式去对待、去理解、去关怀学生,特别是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怀他们作为人的命运与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契合,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相互交流活动,是人之本性的基本要求。

(二)人文关怀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使大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大学生主动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并在理解人性、尊重人性、认同人性的基础上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面对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育者既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将人文关怀的眼光投向当代大学生,在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动承担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由以往的将教育者当成主体转变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由以往的着眼于管理学生转变为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以大学生为中心,重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绝对权威性的角色形象,倡导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磋商,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质疑权、参与权,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支持鼓励有见地的大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管理工作应改变过去单纯批评、简单说教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改“一切为了管理,为了一切管理,为了管理一切”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2]高校的各部门特别是后勤服务部门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以学生是否满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尺。[3]总之,要彻底转变观念,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事事彰显人情味。

(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改变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动、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的状况,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倡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平等交往,和谐相处。[4]教育者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并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和可爱之处并积极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创造,去超越自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对大学生应以诚相待,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从心理上悦纳他们,从思想上尊重他们,从感情上信任他们,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实现师生认识上的共同提升,让大学生在感受到被尊重理解、被关怀关爱的人文关怀气氛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重视学生多方面的现实需求,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脱离人的实际需求而一味谈远大目标无异于空谈,不仅提供不了“正能量”,还会让人反感。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接地气”,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者既要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意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现实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5]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生还有物质、文化、政治的需要,他们还有安全感、成就感、荣誉感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多是正常的、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说服力。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校园这一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其无形中的感染、熏陶、渗透可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发生认同。[6]大学的精神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物质文化培养学生才能,行为文化培育学生习惯,环境文化陶冶学生心灵。把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角。要坚持用那些蕴涵着学校精神、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全体大学生。[7]学校的制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体现学生的参与,展示依法治校精神;学校的建筑景观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特色和学校精神。教育者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情受熏陶,心灵得净化,境界有升华;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风采与魅力,体会成就感与荣誉感,感悟“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朱慧.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白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J].宜宾学院学报,2010,(7).

[4]王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对策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陈淑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6]马娜.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现[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7]李金玲,张瑞军.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实践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