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探析

2014-04-09乌晓为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质量

乌晓为

(胜利油田 审计处,山东 东营257000)

我国内部审计像改革开放一样摸着石头过河,自1983年逐步建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忽视到重视,从不独立到树威信,从不规范到再规范,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步,但是其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内部审计质量也良莠不齐。近年,频发的各类经济问题不仅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和经济监督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而且也呈现了内部审计工作所存在不足和欠缺,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等相比,内部审计总体质量不高,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内部审计质量予以控制和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为企业管理创效、审计增加价值,是当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必须强化和持续改进的关键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审计的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审计质量主要包括作为审计最终成果的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管理是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结论质量的控制,是审计管理的核心。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管理,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审计行为和审计人员,是指对审计组织、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管理,对保证和提高审计人员技能的管理,对有效审计方法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对技术咨询、法律咨询及审计专家利用的管理,对检查监督工作的管理等进行一般管理和实行全过程管理的业务管理活动;二是全过程管理,是指从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全过程控制管理;三是内外部管理,外部管理是指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质量检查,内部管理是指各级内审组织通过自查互检对自身进行管理;四是多层次管理,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的自我管理,审计组组长对审计过程的管理,审计业务部门对审计组的管理,综合部门、职能部门对审计过程的管理,审计机关业务会议对审计事项的管理等多种管理主体对审计业务的综合管理。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内部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业务经营、内控管理、综合绩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它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而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又要通过审计报告加以反映,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水平,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和服务效果的有效发挥。因而,持续不断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1.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持续提高审计监督权威性。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除了要依赖于国家法律所赋予的独立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身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监督的效果。只有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高、效果好,其权威性才能得到保证和持续提高。

2.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审计服务风险性。随着国家各项法律的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应负的职业责任越来越被社会上各种利益相关人认识,审计人员失职越来越容易引发复议和诉讼,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防范、控制、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3.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可以不断增强审计信息可靠性。内部审计报告和其他相关审计业务文书含有大量的信息,而且信息价值极高。由于审计具有独立性,因而审计信息通常被认为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可以向有关方面反馈带有规律性、倾向性、普遍性的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经济调控和管理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审计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审计行为和审计人员,作为审计行为的主体,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行为的优劣,从而进一步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与已经发布的资料看,目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未体现。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实事求是地收集审计证据,超脱与第三方进行审核检查,客观公正地对被审事项进行评价。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成熟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出发自发产生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在部分骨干大型国企中首先建立的,最初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和弥补人员不足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尚未站在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的角度;1995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重新明确了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其职权、工作范围等,2003年审计署重新修订了该规定,给内审定位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并将管理权移交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管理等变化。从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的过程看,政府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受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强调的是与所审单位的其他部门相对独立,组织上、工作上、经济上、精神上等未完全实现真正的独立,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引发部分业务审计质量不高或甚至不实,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2.内部审计制度健全性未规范。目前,我们多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或审理机构、审计机关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分级质量控制模式,审计质量把关责任过于集中,审计组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审核,业务部门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法律法规运用等方面的审核,未起到审计项目质量把关的重要责任,分级责任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审核发现的大多数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质量问题,审核、复核审理阶段未能起到把关作用,导致审计质量没有形成层层把关控制模式,深层次的质量问题没能及时发现且修正,影响了审计项目创新争优;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带有浓厚的行政干预烙印,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3.内部审计理念创新性未持续。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几年内部审计实践虽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基础理论体系,既未能满足国内内审工作需求,也未与国际内审工作接轨;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效益审计、风险审计、内控评价审计的有关理论仍然停留在基础阶段,缺少具体的实务和规范引导,由于其广度和深度不够,致使理论研究落后于实务发展,行业指导意义被淡化。近年来审计署虽逐步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一系列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规范,但缺乏国内内部审计统一标准,同时这些标准规范未上升到具有威慑性国家法律法规序列。加之国企改革性质多元化,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手段不足、惩罚措施不够,不能与企业改革步伐同频共振,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4.内部审计业务科学性未严谨。当今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企业国际化、生产集成化、办公自动化、支付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已成为现实。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法日趋先进科学,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完善更新。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多数还围绕着财务收支审计,使用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的单一方法,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工作需求,内部审计工作科学性得不到保障实施。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内部审计同行比,内部审计师职业工作氛围及团队执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5.内部审计程序遵循性有缺陷。遵循性审计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流程、计划、预算、程序、合同、协议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做出审计评价,它是企业内部审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给企业造成损失或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遵循内部控制,或者内部控制自身有缺陷,给投机者钻了制度漏洞,遵循性审计就是通过审计修补流程设计的缺陷、杜绝经营活动中不遵循内部控制流程的行为。如国内目前不断爆料的“胶囊事件”在采购及验收阶段,未按照内部控制流程严格操作,给部分行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6.内部审计人员发展性未适应。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工作时,经过层层把关遴选而录用,期间不断地接受本单位或行业协会的培训,但专业知识面窄、生产经营知识匮乏等原因,接触并一直从事与其专业相关工作,有的内审人员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或者只会做一项工作,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虽吸收了为数不少的计算机、经济、外语等其他领域的专家人才。相比而言,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多数都是财务或与其相近专业,经营管理及主干专业有所欠缺。据调查某特大型国企显示,内部审计人员中82%是具有财务及其相关专业,13%是经济法、企业管理、法律及外语专业,与其主业相关专业仅占5%。

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解决途径

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中心环节,关系到内部审计机构和业务在企业的生存、地位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管理控制和质量,涉及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

1.立足定位、增加价值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其组织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就确立了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和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质量控制的要求。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需经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做出规定,审计执行主管由董事会任命,并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企业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定位是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不能把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务的判断之上。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基石,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只有持续地强化管理、改进程序、提高质量才能在组织中树立权威性,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要求、符合公司发展目标、符合国际对接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确保审计地位相对独立,充分发挥治理、监督、服务功能,才能得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肯定,从而融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内部审计企业治理、增加价值的目的。

2.建章立制、提供服务是内部审计健全性的保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应在行业协会基本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探索联合行业机构建立个性化的标准,在遵循国家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的分级责任控制体系,构建审计项目质量各级领导关注、层层把关、责任分担的考核机制,审计项目从立项准备到出具审计报告,期间审核把关环节很多,三级审理的终审也是建立在本阶段之前质量把关的基础上。因此,建立一个以支持保障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进而健全体系中相互支撑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快完善审计制度特别是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内部审计部门的人、财、物,统筹审计任务,并通过审计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实现审计目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优质服务、完成历史使命。

3.革新观念、持续创造是内部审计创新性的途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和外部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好分层次分阶段质量控制法、关键点质量控制法和质量检查控制法的同时,要不断优化审计工作程序,推进审计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型向“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抓重点”的科学抽样审计方法转变,审计技术手段由现在的手工或半手工型向审计信息化转变,进一步优化现有审计监督工作程序,加快制定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审计业务规范指引,并建立不同行业板块标准化审计模板,继续探索科学的统计抽样审计方法,尽快建立审计方法应用模型,并将其与标准化审计模板同时加快运用,革新审计监督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促使其更加科学严谨、规范高效,对审计结论和结果予以合理的保证,持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信息化。

4.强基固本、文明执审是内部审计科学性的生命。内部审计基础工作是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审计监督的目标、层次、内容与质量适应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审计工作转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公司治理要求和经营管理、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科学立项,由查错纠弊型向风险防控型转变,由以财务审计为主向以内控评审、管理绩效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把查问题和总结经营管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把落实微观审计任务与兼顾宏观审计效果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对审计监督过程及成果的质量把控,围绕审计工作目标,在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查证、审计报告、整改落实等环节,科学组织、统筹协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持续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突显审计的建设性和预警、防控功能,从而实现监督与服务的并重、纠错弊与促管理、助发展的统一。同时进一步夯实各项审计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审计业务岗位,健全管理工作档案,切实推进审计计划、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项目组织、审计队伍建设的科学管理,促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加快优化、完善和科学发展步伐,最终实现审计期间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做好廉政执审监督工作,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完善体制机制,并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

5.全程监控、强化执行是内部审计程序性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组织向顾客提供最优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制定的长期战略性措施,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措施而实施的全部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原则是追求顾客的完全满意、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全员全过程的参与。内部审计在公司规范管理、防控风险、提高效益、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司治理中坚持审计工作围绕治理目标,加强调研,科学立项,引入主题审计和开放透明审计,探索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既注重微观审计任务的完成,更注重微观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宏观效果;既注重审计的直接和有形价值,更注重审计的间接和无形价值;既注重审计的直接效果,更注重审计效果的及时转化与提升,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经济监督查错纠弊和完善管理、促进发展的建设性作用。同时切实加强审计宣传和与国内外审计同行的业务交流,进一步加强与财务、纪检监察、法律、业务主管部门的紧密协调与配合,以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积极扩大内部审计在国内外的影响。加强内部审计过程控制,强化质量监督执行,内部审计工作业绩突出、作用明显。

6.岗位练兵、趋同前行是内部审计发展性的要求。目前,在内部审计发展不均衡情况下,坚持“培训形式多样,学习百花齐放”原则,加强审计文化建设,促进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文化发展,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变“输血”为“造血”,运用挂职锻炼、岗位轮换、学习比武等方式,缩减差异趋同发展,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审计人才,促使审计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尽快建立审计人才考评、奖惩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建立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实行“双向”流动的正常机制,教育引导内部审计人员立足本职岗位,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好执业能力与操守,并能适应国内外审计工作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审计团队,使得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公司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能够较好地胜任内部审计的职责,争当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微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藉以达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目的,圆满完成公司治理赋予审计的使命,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文化。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奠基石和生命线,微不足道的审计流程魂牵梦系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全程,一丝的怠慢、一绺的缺陷、一点的遗漏都会给严谨、科学的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紧紧围绕内部审计质量这条主线,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和持续改进质量管控,才能使内部审计成为公司治理层“真依靠、真支持、真帮助”的治理团队。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质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质量”知识巩固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