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新动向

2014-04-09李忠林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战略

李忠林

(中共中央党校 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091)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利用一系列重要场合就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发表讲话,不断充实和发展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思想。目前,中国外交的整体大格局未出现根本性调整,但是重点有所微妙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新思想、谋划了新布局,也预示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方向。具体而言,在前一阶段,通过“北上南下,东进西出”为下一步中国外交布局的微妙调整奠定了基础;后一阶段,根据新形势调整和充实中国外交布局,其中,“新型大国关系”和“周边外交”成为两根主要支柱。

一、北上俄罗斯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是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这“体现了中方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1]高水平是指双方政治关系基础牢固,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双边贸易不断增长,逐渐脱离政热经冷的局面,能源、投资、航空航天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蓬勃发展;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特殊性是指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从整体上来看,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中俄两国元首会见时习近平指出,双方要“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二是两国的联合声明中表示“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于中国而言,这主要是针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一个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一个借机不断在中国周边搬弄是非。中俄两国的系列表态其实是一个提醒和威慑。就中俄两国伙伴关系的战略性质而言,意义也正在于此。如外交部长王毅所言,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通过此访,一方面中俄之间政热经冷的局面在改观,另一方面中俄之间战略协调机制基本形成。中俄睦邻友好得到巩固,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关系具有典型的新型大国关系的特色。建交20多年来,中俄两国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今天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之所以走到一起,关键在于两国在相处时始终坚持平等、互信和合作,互不依附、互不猜疑、互不对抗,这也是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讲,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正因如此,中俄历届领导人都曾多次强调指出,中俄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取得的丰富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参考。习近平访俄之行,对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二、南下访问非洲、参加金砖国家会议和访问拉美

习近平访问非洲是和金砖国家会议结合在一起的,但毫无疑问凸显了中国对非洲大陆的重视,也是着眼于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发言中指出,“当前,中非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2]所谓天时,就是指今天的非洲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非洲局势总体保持和平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中国也继续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中非之间存在重大的相互需求。所谓地利,是指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人和,是指当前的中非关系良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关系,双方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中非传统友谊。总之,“中非合作基础更加坚实、合作意愿更加强烈、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推进中非合作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

在多边层面,力求打造金砖国家这一新型多边机制。正如中俄元首声明所指出的,金砖国家将逐步成为重大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的机制。推进“金砖”平台的机制建设,将成为发展新兴大国合作的切入点,以及创新全球治理机制的试验田。习近平出席金砖峰会旨在“凝聚新兴市场力量,增强金砖发展动力”的讲话也主要着眼于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从会议取得的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和习近平发表的主旨讲话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更加强调由新兴大国战略协调以改革现行的国际体系。

习近平还出访了拉美地区三国。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特点:这些国家中有与中国建交不久的国家,有中等发展中国家,有小岛国家,与中国的国情各不相同。但是中国求同存异,超越国家制度和不同国情,不论其大小、强弱一律愿意与之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以前是这样宣传的,现在也是这样实践的,做到了言行一致。比如小岛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不仅是习近平首次访问特多,也是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英语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是,此访凸显了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拉美地区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访问拉美和访问非洲都有一个类似的情景,即在到访国与其他国家的政要举行会谈。在南非,习近平借助早餐会的形式与多个非洲国家的政要举行了集体会见,这在国际关系中是不常见的。貌似喧宾夺主的背后体现了中国巨大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果说非洲国家政要会见习近平是借参加金砖国家会议的话,那么八个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则是专门赶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来拜见习近平,这在国际关系中更是不多见的。这两个事件一方面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获得了这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尊重,也说明了这些国家对强大的中国的巨大需求和向往。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产生的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与吸引力。

纵观习近平在短时间内先后访问非洲三国、拉美三国和出席金砖国家会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对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非洲与拉美的格外重视,在新的外交布局中中国将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拉美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中国的外交重点。

当前,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中国一直在谋求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则是中国付诸这一实践的主要的借重力量和天然的合作伙伴。双方都希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迈向正确的方向,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金砖国家合作,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毫无疑问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完善、国际关系更加民主,这与中国一贯的立场相一致,也是中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离开中国的参与不行,只靠中国自身的努力也不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课题领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三、西出印度洋和中亚,以合作、发展、共赢促进安全

新一代领导集体南亚地区战略的微妙调整主要体现在李克强对印度、巴基斯坦的访问以及巴基斯坦总理和印度防长的几乎同时访华。李克强首次出访首站选择印度,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对中国而言,印度兼有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三重身份,对中国的经发展、国家安全和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地缘政治考虑,由于领土和领海争端,目前东部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不希望西部地区再出现新的安全压力,所以此次南亚之行在某种程度上更具维稳性质。也正因为此,很多学者和战略家认为中国未来外交重点首先是西部。

巴基斯坦同印度一样是南亚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对中国而言在安全和发展以及周边地区稳定的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印度主要涉及中国的传统安全领域的话,巴基斯坦则更多涉及到中国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两国之间的关系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李克强的南亚之行,一方面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相互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劝和促谈”使得双边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印巴两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稳定这一战略目标。中国的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发挥了作用,近段时间印巴两国也在不断释放善意,谢里夫在上任后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动印、巴双边经贸迅速发展。不久后,李克强同天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再一次表明了中国新一届政府正积极主动地展开南亚新外交,向南亚这两个主要国家传递和解、和平的新理念。巴基斯坦和印度高层相继在同一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上非常罕见,也表明中国新一届政府更关注南亚地区,欲积极推动南亚次大陆构建和平合作的友邻关系。

促印巴和解是中国南亚外交新举措,背后还体现了中-印-巴三边关系的微妙变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南亚战略都含有联合巴基斯坦制衡印度的战略意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印度在中国的对外战略格局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愈加重视与印度的战略协作关系,继续实施联合巴基斯坦制衡印度的战略不利于中印关系的发展。同样重要的是,由于国内严重的民族、宗教、恐怖主义等问题,巴基斯坦与印度差距越来越大,不仅难以像冷战期间那样平衡印度,其国内释放的安全问题也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了严重的隐患。中国希望通过促印巴和解来走出过去的三方博弈的战略困局,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三国关系的良性互动。

同时,中国选择的战略还可以理解为是用中印关系带动中巴关系的发展。虽然中印之间存在以“边界问题”为代表的严重的政治问题,但是两国之间在经贸领域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而中巴之间虽然友谊“比天高、比海深、比蜜甜”,但是两国间除了政治、防务合作外,经贸关系远远落后于政治关系。中印是政冷经热,中巴是政热经冷。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南亚政策中的一个方面是用中印关系来带动中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可以看做是一个直接的体现。访问巴基斯坦时,李克强表示,要开拓互联互通等新领域合作,要着手制定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3]。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通过海湾地区、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中国,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多,成本高。正因为此,中国一直在寻找可替代路线,比如中缅石油管道就是其一。中巴经济走廊则是又一创举,它把巴陆路大动脉与中国新疆接通,将成为中国与中东、中亚和南亚国家经济战略走廊的最佳捷径。最重要的是,这条走廊可以从中国直接通往印度洋,直达瓜达尔港,成为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不仅可以绕过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存在主权纠纷的南中国海,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与西南方向对应的是中国外交对西北方向的关注。2013年9月初,习近平参加上合组织会议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习近平提出的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也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意义重大,就其直接性目标而言,一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二是维护西部边境安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有望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长期以来,中国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能源安全,在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基础上致力于能源运输多元化战略,保障能源运输安全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以分析,所谓西进主要是为降低能源供应风险,陆上能源通道建设可以有效降低海上能源运输线的不确定性风险[4]。但是能源地缘政治并不是西进的全部支撑。第二个目标则是维护西部边陲稳定。中国东部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加大了中国维权的压力。东西方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东部维权、西部维稳”。在这种态势下,西部地区一旦不稳中国将面临着双线压力。对西部的重视,可以解读为一种“战略回旋”,既能避开东部海上的压力,也能借机改善西部的安全环境。

美国也有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9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正式提出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5]。该战略在方位上呈南北走向,军事安全色彩浓厚,具有对抗性、排他性和进攻性。相对而言,中国东西走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则具有防御性、合作性、开放性和经济性,它对于促进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促进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性合作,进一步增强其活力和生命力。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更符合时代和形势需求,更具生命力和正能量。

四、东进朝鲜半岛事务,进一步增强主动权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近一阶段互动最为频繁的是中朝关系和中韩关系。之前由于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问题以及韩国李明博政府的强硬政策等,朝鲜半岛陷入极大的不确定之中。通过朝鲜高层的崔龙海、金桂冠和金成男的频繁访华以及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的访华,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得到一程度的恢复。中国方面一直争取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朴槿惠也表示赞同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有关问题,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朝鲜也表示愿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六方会谈等多种形式的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从当前的处境来看,不管是迫于无奈还是真实意图,朝鲜选择对话都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考虑到朴槿惠政府积极的对朝政策、中国对朝鲜的压力和中韩关系的新进展带给朝鲜的压力以及朝鲜高官出乎常态的频繁访华可以断定,接下来朝鲜将会释放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信号。朝鲜半岛局势将迎来一个缓和期似乎是不可扭转的态势,停滞已久的六方会谈也有可能在接下来重新启动。

朴槿惠访华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仅影响了中-韩-朝三边关系,也影响了中-韩-日和中-韩-美关系。单就其访问来看,朴槿惠在5月初访美之后很快访华,打破了韩国历任总统就任后首访美国、次访日本的惯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朴槿惠以及韩国新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发展。朴槿惠在正式就任总统之前会见中国政府特使的时间最长,她向海外派出的第一个特使团目的地也是中国。在就职典礼演讲当中,朴槿惠表示将努力与美、中、日、俄等国加强互信。这也与前任总统李明博就职时对四国的排序有所不同。另外,韩国外长尹炳世就任后的出访行程也是先美国、再中国。尹炳世还曾透露,他在就任后先后与日、美、中、俄外长通电话,时长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40分钟和30分钟。他还明确提醒媒体“要注意通话的时长”[6]。

对韩国而言,中国开始排在日本的前面,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崛起的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任何一个邻国都是难以拒绝的。对中国而言,日韩关系因为岛屿争端、历史问题等的持续紧张,同样与日本存在类似问题的中国和韩国在这方面可以是、也应该是天然的伙伴。在东北亚安全态势中,中韩两国一致应对日本的挑衅、维护战后地区秩序符合双方利益。面对日本的三心二意,中韩两国完全有可能抛开日本,单方面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

虽然中国难以取代美国,中韩关系也比不上美韩关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朴槿惠访华成功地拉近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她访华的两大目标之一是朝鲜半岛问题,充分说明了中国在这一问题的巨大影响力和不接替代性,以及仅仅依靠韩美同盟很难解决错综复杂的东北亚问题,韩国清醒地认识到离不开中国的协助。虽然韩国向其他一些国家一样“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但是在朝鲜半岛和朝核问题单靠美国却行不通。因此,朴槿惠访华其实也是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至于离中国太远。

五、中国外交布局稳中有变

在2001年的周边外交座谈会上,中央首次明确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因其合理性、科学性,这一外交布局至今未有大变化,今后也会继续得到延续。但是在新形势下,各个选项都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动。整体上而言,周边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

第一,大国是关键。中国一向重视大国关系,目前的大国关系建设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升级,即将传统的大国关系升级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二是泛化,即伙伴关系的泛化,广泛的与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建设伙伴关系,如将中墨关系、中印尼关系和中马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周边是首要。新在东部西部呼应,陆地海洋并重,维权维稳结合,对周边地区的重视程度和策略手段出现变化,主动姿态和顶层设计凸显。

第三,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更加重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作用。

第四,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国一方面不断提升在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在周边地区创设自己的多边机制,如金砖国际会议、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等。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四点选项并不是彼此孤立、相互脱离的,而是相互联系、存在交叉的,犹如棋盘上的棋子般相互协作。首先,当今的世界大国有一半分布在中国周边,中国是周边大国最密集的国家,如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因其影响力则可以认定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邻国。周边地区也是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实验田。从这个意义上讲,周边即是大国。其次,中国的周边国家中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最后,中国周边存在一系列多边组织,如上海合作组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东盟10+N系列等,它们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外交布局中变动最大的是周边外交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六、中国周边外交开始发力

2013年10月是中国的周边外交空前活跃的一个月,周边外交也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热点话题。从月初习近平、李克强接连访问东南亚到周边的三大陆上邻国总理几乎同时访华,与此同时,中央在北京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观察者普遍认为,中国周边外交要有新布局、新举措、新调整。中国两位国家领导人前后造访东南亚地区并出席有关国际会议,在中国外交史上不多见;三大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同时开始访华,在中国外交史上也属罕见;而上一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则是在12年前的2001年。毫无疑问,所有的迹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提示:中国周边外交开始发力了。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视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就有所阐述。其中指出,“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7]之后,习近平出访第1站就选择了北临俄罗斯。紧接着,李克强访问南亚两大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印孟缅区域合作和中巴经济走廊提上战略层面。习、李上任之初的周边之行为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新阶段中国周边外交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强化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意识。“命运共同体”这一说法在十八大报告中已有说明,“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7]之后,习近平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多次阐述这一概念。要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点首先在于周边。习近平出访东南亚地区再次解释“命运共同体”时获得普遍关注和地区国家的高度认可,充分说明了周边国家的新期待。愿意与东南亚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让东南亚国家感受到了尊重与重视。中国以前经常提“利益共同体”,而“命运共同体”则是前者的升华和新发展,它不仅重物质视利益,更重视人文关怀,从强调互利共赢上升到基于身份认同的命运共同体,将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认知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此外,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建设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带成为塑造“命运共同体”绝佳的路径选择。

第二,更加积极主动、进取有为。中国外交长期以来秉承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对地区事务的态度比较克制和低调,对地区事务的参与属于一种消极被动型的参与。相对于“有所作用”,“韬光养晦”的分量似乎更重。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鲜有再提这一原则。有些想象力丰富的观察家甚至认为,中国将有可能丢掉不结盟政策,对一些关乎自身重大利益的特殊问题进行选择性介入。[8]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前述原则,至少在外交实践上表明,中国外交将更加重视“有所作为”,而非“韬光养晦”。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命运共同体”概念,中印签署边防合作协议,中越成立工作组开发有争议的南中国海等,这一系列成果和政策的背后,是中国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周边外交的“有所作为”。而国家领导人身体历行,先后频繁出访周边国家,也树立了榜样。

第三,顶层设计的色彩格外明显。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外交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多是政治人物,正因为此,首脑外交风靡全球,各国领导人很多时间都在出访和接待中度过。对中国周边外交而言,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意义重大。习、李上任以来出访的国家中,周边国家占了一半以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等周边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概念基本上都出自国家领导人之手。周边外交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推动,更需要最高层的“顶层设计”:周边外交,要作为一盘棋来抓,既要统筹和协调各个外交课题,也要统筹和协调国内各个部门。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一是级别高:七位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二是部门全:不仅有外事部门,还包括各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负责人。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中央都在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在于周边形势的复杂化加深了中国对周边地区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及下一个阶段,中国最大的机遇和最大的挑战都在周边地区:一方面,当前周边环境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周边国家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周边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中印边界争端、钓鱼岛事件和南海争端为代表的地区问题牵制着地区关系,中国的发展越是迅速,这种牵制作用越加明显。可以认为,在美国重返亚洲背景下部分国家发生动荡的危险性和已有的地区争端给中国与一些邻国带来的持续关系紧张,是中国及时重整周边外交的直接原因。面对着这一愈加复杂的形势,中央召开高规格的周边外交座谈会,既是对近十年来周边外交工作的全面反思,也为今后的周边外交工作定下了基调。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周边地区的战略依托,周边对中国具有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形容都不为过。中国领导人近阶段在周边外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签署了多少协议、达成了多少共识,而是它将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再次聚焦到周边地区。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突出了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有理由相信,中国周边外交值得期待。

七、积极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外交布局中“大国是关键”,美国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美政策用一个新词来概括则是“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早在十八报告中就已提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7]而更早的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此后便不断被推出。可以看出,新型大国关系源于、也主要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

推动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说明当前的中美关系肯定不是新型大国关系。早在2012年2月份访美时,习近平就对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初步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在会见基辛格等美国前政要时,习近平就如何建设好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谈了四点看法:一要镜鉴历史;二要登高望远;三要互尊互信;四要互利共赢[9]。在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时,他指出双方要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这种新型道路的核心就是“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他还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坦诚相待,加强对话沟通;第二,与时俱进,扩大务实合作;第三,相互尊重,增进战略互信;第四,面向未来,密切人民交往;第五,加强协作,携手应对挑战[10]。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中,习近平更是指出,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共同作出努力:第一,持续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第二,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第三,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第四,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11]。

国家领导人没有给新型大国关系下定义,但是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不是新型大国关系: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12]。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用3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不冲突、不对抗是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也是必要前提,指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是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原则,尤其指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是基本目标,也是必由之路,指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所以“新”,新在它是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老路的新路,也新在它是一条不同于历史上中美关系的新路 。

2013年习近平访问美国,同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再次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论述,涉及到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着眼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着眼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其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第一,双方都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第二,40多年双方合作的积累,使两国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第三,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机制保障;第四,双方建立了22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国有近19万学生在美留学,美国有2万多学生在华留学。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第五,未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13]。

但是,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中美两国能否处理好战略互信。互信是一个互动的问题,取决于双方之间的互动。不仅需要中国方面积极主动的推动,也需要美国方面的积极回应和合作,否则难以实现。当前,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条件已然存在,中国抓住时机创造性的提出这一设想并积极推动。接下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如何回应已经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本质就是合作,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从目前来看,美国尚且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其立场可以解读为“谨慎乐观”。美国此举也折射出新型大国关系背后掩藏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基于实力增加基础上的对“平起平坐”这一平等地位的追求,以期获得美国的认可与尊重。美国长期居于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如今要接受另外一个大国与其平起平坐,显然需要一个心理上的调适过程。但无论如何,中国已经抛出了自己的姿态和诚意,体现了发展中美关系的一种主动性,接下来美国如何接招值得关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路在脚下,但如何走取决于各自的选择。

结语

党的十八大结束刚刚过去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外战略思想和战略策略还来不及一一付诸实施,因此难以完全对十八以来中国的外交布局做出精准的分析,但仍能观察到未来一阶段中国外交新的布局和轮廓。

[1]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0.

[2]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新华每日电讯,2013-03-26.

[3]李克强.让全天候友谊结出新硕果:在巴基斯坦参议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5-24.

[4]Ankit Panda.China's Pivot West[J].The Diplomat.October 29,2013.

[5]Joshua Kucera.The New Silk Road[J].The Diplomat.November 11,2011.

[6]陈濛.朴槿惠或近期访华将打破新总统出访顺序惯例[EB/OL].国际在线,2013-04-27.http://gb.cri.cn/42071/2013/04/27/5951s4099045.htm.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8]朱志群.中国的“选择性干涉”外交政策[EB/OL].观察者网,2013-09-23.http://www.guancha.cn/ZhuZhiQun/2013_09_23_174231.shtml.

[9]杜尚泽,温宪,王恬.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美国前政要[N].人民日报,2012-02-15.

[10]杜尚泽,温宪,王恬.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谈[N].人民日报,2012-02-15.

[11]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2-02-17.

[12]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

[13]陈贽,钱彤.中美元首同意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06-09.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战略
战略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