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2014-04-09高九江
张 硕,高九江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近日,继“你吃了吗?”之后到“今天你带口罩了吗?”已成为人们的常用问候语。如今PM2.5这样的专业名词开始为大众所熟知,因为它不再纯粹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百姓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逐渐重视。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也同样折射出我们在谋求经济增长背后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这不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幸福梦,而这样的梦想只有建立在环境优美的生态梦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富裕与美丽的完美结合。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日益突出而尖锐的生态矛盾,面对改善生态民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权益和生态安全的强烈期盼和渴求,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威胁论和生态不负责任论的指责,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突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它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是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影响我国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能达到水能喝、山不秃、地不陷、气不呛的适宜人居环境,建设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不再有雾霾,不再有“北京咳”,是党和国家及人民当今迫切要要实现的重大生态文明课题。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思想,而且,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论述,把生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的“天人合一”观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解决中国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一、生态危机根源的历史探索
生态问题将成为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自从20世纪60 年代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广泛研讨,形成了西方绿色思潮,并从中发展出生态马克思主义[1]。
1.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逻辑必然导致自然成为掠夺和剥削的对象,在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必然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结果导致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以至出现生态危机。
2.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构成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是生态危机的政治根源。当代资本主义和过去的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从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但却相应地带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当代社会的资产阶级已难以找到维持群众对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各种原则的忠诚和对当代资产阶级政治秩序尊严的认可和服从。为了获取群众支持,巩固现有的统治秩序,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非政治性的社会补偿政策来实现并增强自己的合法性。当代资本主义通过向人们许诺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财富,并使他们对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产生一种习惯性期待,来维护其存在的“合理性”[2]69,以此弱化群众的政治意识。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必然要不断向外扩张,对自然界进行无止境的开发,结果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和有限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态危机反过来通过刺激新的经济危机,更加否定资本主义统治的合法性。
3.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与生态危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可以视之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制自然的观念。从历史上来看,“控制自然”的观念虽然鼓舞人们相信人类可以根本改变生存的物质条件,但同时也使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性质发生改变,产生了消极方面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体现在人们把全部自然(包括人的自然)作为满足人的不可满足的欲望的材料来加以理解和占用,从而威胁着一切有机生命的供养基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此外,生态马克思主义还说明不良的消费观念同生态危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消费主义是20世纪2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主张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把消费当做人生的最高目标,鼓励人们拼命挣钱,及时消费。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现代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表现欲望的满足。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消费主义价值观把物质消费活动作为获得满足的唯一形式,当代西方社会势必要把如何保证支撑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作为关注的中心问题,由此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在高生产、高消费的模式下,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产生出大量的生产废品和生活垃圾,造成无法避免的生态灾难。[3]
4.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异化是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负面作用,成为与人相敌对的力量,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异化。而且,科学技术中许多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掌握,不能很好地用于治理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当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态问题解决得不错,但却将一些污染物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另外,中国古人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都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自然与人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也间接地道出了美丽中国生态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成因,并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主要根源,不但非常全面,而且也是十分深刻的。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
美丽中国生态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不仅以消灭私有制、推翻旧世界为毕生使命,而且也是倡导绿色生态梦的先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的话告诉我们: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儿,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征服和改造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他的话,对于营造优良的人际关系来说是真理,对于营造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也是真理。
遗憾的是,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为自然立法”“征服自然”“向自然界宣战”等叫嚣不绝于耳。自然界被人类恣意宰割,遍体伤痕累累,迫使它在忍无可忍中一次次地反击人类。 人类与自然界根本不是截然对立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如果人类不能善待自然界,那么自然界也不可能善待人类。恩格斯用报复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竞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推广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在推广这种含粉块茎的同时也使瘰疬症传播开来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人类如果不想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就只有改变自己对自然界的态度。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不能只扬起高昂的头颅,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出现,恣意地向自然界索取和掠夺,而应该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如果人类精心地呵护自然界,那么自然界也会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大量财富和无限绿色奉献给人类,供人类使用和欣赏。无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还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以及另一位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都将自然界拟人化了。自然界成了活生生的主体,它慷慨地将青山绿水和无限美色馈赠给人类。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面对改善生态民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权益和生态安全的强烈期盼和渴求,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威胁论和生态责任论的指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生态梦是一个最基础和最实在的梦,也是一个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日常生活的梦。这个梦直接关系老百姓福祉,关乎未来发展愿景,关乎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是一个恩泽当代、惠及子孙、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梦,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
如果没有美丽中国生态梦,任生态环境被糟蹋下去,人们就不能呼吸清新的空气,不能喝上干净的水,不能吃上放心的食品,不能与大地亲近,不能倾听鸟儿和昆虫的呜叫;就无法仰望到美丽的星空,无法欣赏到大自然的秀美,连外出散步的权利也都会被剥夺。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谈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法谈论人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梦和不可实现的梦。
三、中国生态文明的传统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并存,且以儒家为主体。从历史上来看,儒释道的自然观从不同的侧面发挥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功能,它们不但有各自的自然观,而且各自在其自然观指导下,践行着生态保护,以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的发展。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挖掘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1.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儒家的自然观代表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共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二是同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共存,主要表现为人既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人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关爱自然。自然不是人类的征服对象,而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维护自然就是维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其中,周易的《序卦传》中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意思是说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有万物然后才有人类社会,人是天地自然变化的结果,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孔子也言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大何言哉!”意思是说天不说话,天运行不已,从而产生万物。换句话说,天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四时不停运行,万物不断生长,是天的基本功能所在,天是一切现象和自然变化过程的根源。
人与天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联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应该学习“天”那样对待生命万物,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不能与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相违背。儒家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第二层面涵义是同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另一位代表孟子的“爱物”思想便极好体现了这一点,“爱物”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植物、动物同根同类,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组成大自然。总的来说,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相统一的理念都显得充满智慧,只有保持人与自然万物的协调关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才能共生互利。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不是自动完成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便使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儒家提倡并重视人的主动性的运用与发挥,它体现在人对自然界的利用中,体现在人不断提升的修养中。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消费大环境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来善待自然环境与万物。
2.释家“众生平等”的自然观。自从佛教流传到中国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土化后虽然形成了各派各宗,但各个宗派的内在思想,从总体上说具有一致性。总的来说,佛教的自然观主要是缘起说、众生平等说、生命轮回说、因果报应说等等,要求人们不能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与其他事物毫不联系的存在。上述佛教思想认为自然孕育了万物,天下的生命物体生存在大自然中,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同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大自然给予的,因此,人类若对自然界的任何部分进行破坏会反过来危害到人类发展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人类进行实践活动应建立在尊重自然、关心自然的基础上,并且应主动发挥人的主体性来保护自然。佛教的思想和有关自然的学说对于保护自然环境而言有其独特的意义。
佛教从生命轮回、因果报应、普渡众生、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形成了素食、不杀生及放生等思想,有益于人们保护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直接指导人们保护大自然中的万物。佛教众生平等和不杀生的传统,直接有助于拯救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如果一个人要杀害其他生命,必定会导致堕入恶道,也意味着将对他人的生命带来伤害,因此,对人类来讲,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是行善的重中之重。佛教还提倡苦行、禁欲,对保护自然亦有实践意义。过去有些人仅把食素、放生等行为理解为一种慈悲精神,今天,自然环境如此恶化,食素、放生等活动会直接引导人们关爱自然万物。因此,佛教的自然观为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佛教崇敬自然、珍视自然、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我们应汲取并将它作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观。道家的思想主要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由此,道家思想又被称为老庄思想,其中,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含义是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从中化生出宇宙、自然、人、人与世间的一切事物与联系。这里,老子认为,“道”产生了人、自然、万物,而且认为人类与自然万物本质是一样的,人与自然万物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天地之间至高的、形而上的自然,不是实体的纯粹的自然界。“道”的运行不受人为控制,“道”的运行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完全按事物的本性去发展,万物自然生长。老子认为,最理想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状态就是任其自生自灭、独立运行而不加干涉,即“法自然”,“法自然”思想的精华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完全融合为一体。
庄子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在《庄子齐物论》中说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人与自然为一体的整体自然观成为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庄子进一步将“人与天一”的思想发展为“物我两忘",而“庄周梦蝶"就是很好的说明。庄周梦蝶的含义是,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由此得出,庄子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应该是一致的,人们的劳动生产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强求,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道”并非一个具体的实物,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本质上是虚无的,为此,道家“无为”而治与其相呼应。所以,在道家的观念中,理想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任其自然,反对人对自然界用强用力,倡导人们修身养性,在生活方式上提倡宁静恬淡、返朴归真。道家的生态文明思想如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对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阻碍美丽中国实现的环境隐患分析
在环境生态上,中国面临着一些迫切、公众反应激烈的问题:环境污染加剧,高投入、高污染产业层出不穷,食品、水、空气被污染,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一触即发。
1.雾霾笼罩大半个中国。2013 年这一年,全国许多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从东北到华北,再从西北到华中,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甚至海南的三亚市也受到环境污染,我国真的变成了“雾”国,但愿当今的发展不是误国误民!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是到了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代!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 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 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而强雾霾事件的形成原因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席卷全国的雾霾事件引起了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强烈关注,这样的中国离美丽有多远呢?
过去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空气污染有了新的变化。如2013年的強霾事件,经过技术解析,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四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地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所占比例最大,为44%,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
2.森林面积锐减。中国是少林国家,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量的3.9%,林木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2.5%。截至2008年,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而日本为66%,俄罗斯为55.4%。美国为32.3%,巴西为57.7%,印度为23%。我国人均林木蓄积量不足19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中国的生态赤字突出表现为森林赤字。全国每年约有3000万亩有林地转为疏林地、灌木林地、无林地,森林资源危机日益深重。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更为了GDP的数量,野蛮开矿和毁坏植被,造成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不见树木,只见人!
3.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日益严重。过度放牧、盲目开垦、鼠虫危害,加之重用轻养的管理失误,导致大面积草原退化、沙化。全国退化草原面积7.7亿亩,受鼠虫危害的9亿亩,产草量比60年代下降30%~50%。原来我国野生动植物共21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由于其栖息场所被破坏和乱捕乱猎,使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并濒临灭绝的威胁。近海污染又直接危害了海洋生物,直接危害我国渔业生产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地球上只看到人类,那么人类距消失也就不远了!
4.水体污染明显加重。中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江河湖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 太多的蓝色“多恼河”环绕着乡村和都市。全国约有7 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 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最近一则新闻曝光很多化工厂、造纸厂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逃避监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进行多年。除挖渗坑、渗井偷排外,有的企业用高压泵将污水注入地下,南方一些企业甚至将污水排入地下溶洞,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 是地下水,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60%污染严重。也许地球上最后一点水是人类的眼泪!
5.公众环境意识淡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较低。前苏联刚刚解体不久,面临的政治经济问题十分严峻,但俄罗斯居民仍然把环境问题摆在众多社会问题的首位。而我国改革开放不久,有的地区尽管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但并不居险思危,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仍然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环境是否污染则关乎人的生命,是起码的生存要求。
在中国,生产者出于利益考虑,企业往往只管私利,置污染于不顾。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环保似乎是公益,是政府的事,而政府往往多考虑税收、就业、本部门的政绩,在环境保护上不作为、少作为,睁一眼闭一眼,最应负起责任的政府却懈怠疏懒。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式的狡黠、自作聪明的生存哲学与现代公民意识相背离。
6.有毒食品让人们谈食“色”变。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镉超标等,中国人真到了百毒入侵的地步,请问我们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放心食用呢?
五、 我国应对生态危机的方案
当今,应该如何应对生态危机,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要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寻找生态智慧,然后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解决当今最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
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态智慧,返本开新,调整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的思路及方法。儒家以德性为中心,从仁德出发,把自然纳入道德共同体之中,由亲亲、仁民而爱物,并最终实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的新时期的系统仁爱共同体。道家以自然无为为中心,以自然主义作为价值导向,主张见素抱朴、知足适情,并最终实现“天人和乐”的理想境界,有助于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态势下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贬抑功利,高扬伦理。佛家由缘起无我引出慈悲护生,并由“明心见性”的修养,拓展出诗化的禅意世界的精神理念,有助于我们超越物质主义,选择崇尚精神修养和俭朴节约的生活方式。
要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寻找生态智慧。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虽然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作为威胁到人类生存命运的重大问题凸显出来,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唯物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阐明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性,揭示了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将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下考察,既说明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既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危害性,即自然异化现象,又揭示了解决自然异化问题的可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环境问题上的自然意识与社会意识、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的结合,同时显示了作为实践唯物主义者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心、能动性以及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乐观心态,表现了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的完整统一[4]。
“一朝梦醒多少事,才识年少徒轻狂。”在向自然界索取又遭到自然界无情报复而付出了惨痛而高昂代价的今天,那些毁林者、伐木者、偷猎者、滥捕者、泰山头上动土者、对美丽草原开膛破肚者.难道还不应该醒来吗?
生态文化启蒙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只有让生态文明理念牢牢地根植于每个人心中,使人从灵魂深处懂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和自然,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迎来“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六、 建设美丽中国的方案探讨
梦,不是客观现实,而是思想对未来的展望;梦,不是快乐的畅想曲,而是对现实的忧虑和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超越;梦,不是短暂的瞬间喜悦,而是充满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漫长过程。
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说明目前的客观现实是:中国还处于贫困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也达不到人均1万美元,仍然位居世界后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必须破解一系列难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众多艰难险阻;中国梦是不会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实现的,要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同样,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梦,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生态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客观现实,是基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越来越迫切的客观现实,更是基于构建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的客观现实。生态破坏容易修复难,圆美丽中国生态梦任重而道远,需要举国上下坚韧不拔的长期奋斗和努力。
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生态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矛盾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成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要矛盾同时并存的矛盾。美国生态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Holmes RolstonⅢ)认为,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是水、空气、土地和食品。他说:“人类生命是浮于以光合作用和食物链为基础的生物生命之上而向前流动的,而生物生命又依赖于水文、气象和地质循环。在这里,生命同样也并非只限于个体的自我,而是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我们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在自然中生长和积累起来的。”[5]104目前这些维护生命的基本要素因为环境污染都产生了严重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乃至人生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然而,严重的水污染令人触目惊心。“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干净马桶盖”的说法,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水污染的现状。工业废水、农村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三大元凶。尽管关于地下水污染与疾病发生的联系,目前国内还没有直接的数据来佐证,但我国癌症逐年高发,水污染是元凶之一的说法已经得到了验证。
土地是孕育人类的最伟大的母亲。但是,给我们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土地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土地污染事故。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6]。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围大气环境形势严峻,呼吸清新的空气竟然成为一种奢望。我国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可以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出现。机动车污染排放,不仅是造成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且低空排放的细颗粒物还多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民以食为天,而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情。保障人民群众起码的食品安全,就是保障基本人权。近年来,由食品引发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食品安全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金属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强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超标的镉大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很容易致癌。湖南的一些地区的土壤和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出产的大米镉含量严重超标,高出国家规定的2倍以上。这个秘密在当地已是人所共知,但奇怪的是,无论粮食收购、销售、检验还是环保部门都视若无睹,没有采取任何亡羊补牢的预防措施,任由毒大米泛滥成灾,进入干家万户的餐桌。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党的执政形象和国际形象,并关乎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能否存活和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中国生态梦这个宏伟的目标愿景。
七、 结束语
无论是作为新的文明形态,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本质而言,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重要表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是GDP的连续增长却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生态文明的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工业文明,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应当有信心将人类推向生态文明。
[1]曾德华.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1).
[2]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蒋红,陈娜.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2(10).
[4]解保军.“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维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3(2).
[5]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方世南.美丽中国梦[J].鄱阳湖学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