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4-04-0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生产力科学

方 华

(胜利油田 高培党校,山东 东营 257000)

2013年10月23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在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过程中,把学习《纲要》纳入学习计划,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先后写进党章的两大指导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继承关系,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发展中心论:二者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达到年均近10%的水平。正是有这样的发展,我们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国家落后面貌,改善了亿万人民生活,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奠定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良好基础。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84位,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摆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如在总结自1989年至2002年这13年的实践经验时,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533列为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538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1]538“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1]539很明显,在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发展的物质内核。同样,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当代中国发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冲击这一中心。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发展问题时所指出的:“我们要牢牢抓住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持与发展。可见,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重大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都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发展目的论:二者都把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时又承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即认为人作为主体可以能动地认识这些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动地促进社会发展。而在有关历史主体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2]。毛泽东则进一步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以,一个政党要想在历史上有所作为,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去实现历史发展的目标。离开了人民群众,必将一事无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执政党日益脱离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忽视维护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其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失去了人民群众支持的政党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党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正是由于党提出了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代表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扶持和坚决拥护,从而冲破了各种艰难险阻,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正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建设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马列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些干部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简单地将GDP的增长等同于发展,而自觉不自觉地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了次要位置。这就说明,要切实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关键在于在新时期切实实现“由物到人”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体制保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强调要实现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切实转变。新的政绩观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将是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进一步明确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自此以后,考核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但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的总量、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财政收入,而且将群众收入增长以及社会保障的情况、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情况、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方面的情况统一纳入考核体系之中。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发展原则论:二者都将统筹兼顾,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政治、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重视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说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过早地谈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实际意义的话,那么,在我国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均已实现,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新阶段,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际上,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发展应坚持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整体目标、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之路;发展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为根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在坚持这些重要主张的同时结合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都不是独创,但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概括为新的发展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另外,为了切实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还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五个统筹”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多重关系。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给以高度评价,强调指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的民生福址。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这些论述,是对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生产力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科学拔牙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