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现象心理透视

2014-04-09张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女性化幼儿教师专业

张敏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安徽 合肥 231635)

当大众用新奇的眼光看待,甚至欣赏小沈阳的娘娘腔和“伪娘”刘著的妖艳之时,大众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挑战性的话题——男孩危机。男生女性化俨然引起大众对男生角色认同的担忧。对这一现象诸多因素的探析之中,教师作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毋庸置疑,男生女性化与当前教师性别构成的比例的失衡有关。在城市学校中的教师群的性别构成出现了明显的偏于正常比例的女性化趋势。①荆建华:《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4期,第36页。这种趋势必将会影响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几乎是女性的一统天下,这种性别构成失衡更是显而易见。

众所周知,在学前教育的师资中,男性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男性幼儿教师的极度匮乏非常不利于男童性别意识的培养,影响着正常的学前教育质量,因此,社会需要足够的男性幼儿教师。但是事与愿违,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都极度稀缺,这必将导致学前教育岗位上男性角色的严重不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这些极度稀缺的男生资源,由于受到培养体制、课程结构、校园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多重影响,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尤其是这些男生的女性化问题,使这些稀缺男生资源对学前教育应有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非常值得深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男生为例,探究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现象,以求解决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倾向的表现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是雌雄双性体,这个双性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弗洛姆也曾提出,在每个人身上都混合着两类特征,只不过与“他”和“她”的性别相一致的性格特征更占多数而已。②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259页。美国心理学家贝姆通过测量性度的心理量表把人的性别角色性度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以及未分化四种类型。女性化则是女性特质在人身上所占的比重较大,表现出较多的女性特点。人类学家格如本提出社会性别概念,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它是后天文化习俗影响的结果。它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的。可见,生理性别是先天的,社会性别却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换而言之,客观现实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性别的形成。本文所讨论的男生女性化,指的正是男生在其社会性格的形成、塑造过程中,偏离了被大众接受认定了的、社会习俗认同的男性特征。

笔者所调查的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校设置五年制的初专班和三年制的高专班。2011—2007级的5届学生中,共计有学生3150名,其中有47名男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不足1.5%。该校为了男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将同一级同一专业的男生集中在某一个班级,由有经验的男老师担任班主任,并让全校男生住同一层宿舍以便于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尽管如此,相对该校的女生而言,这些男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上进心不足、进取心不强

历届男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据2011年度的期末考试成绩统计,47名男生中仅有1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学金,学习在班级排名为第11名,其余男生中有9名学生成绩位居中等或稍微偏上,为班级的前20名左右,其余的37名男生的平均成绩均在中等偏下至后10名之中。据任课教师和各班的班委反映,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平时作业拖拉,上课爱睡觉,好迟到,对班级活动的参与性不高,生活有些懒散,对学习的要求是及格就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男生该有的敢闯敢拼的进取精神。

2.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够

男生的学习兴趣倾向于探究和体验,不注重探索和体验的文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使男孩对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学业表现,而女孩在认知、记忆上占有较大优势,所以她们在考试当中总是遥遥领先,考试成绩长期的“阴盛阳衰”,令老师更加偏爱女生,一方面造成一部分男生逐渐丧失自信,变得畏缩、胆小、懦弱。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男生因此转而向女生学习、模仿。此外,男生和老师以及同学的交往不够主动,过于拘谨,很少会像女生那样大方主动地和老师打招呼,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发言方面,男生也很少积极主动举手。在学校举行的征文、演讲、主持、志愿者招募以及学生会招募新成员等活动中,男生的参与率普遍偏低,积极承担相关任务者更少,甚至很多活动中看不到男生的身影。当然,如果学校某部门组织活动需要他们给予配合或提供协助时,他们也会参与,但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任务,很少主动请缨。

3.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

男生的心理压力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学习压力大。在对各学科的学习中,男生深感舞蹈课压力最大,往往是放不开手脚导致忸怩作态或动作过于僵硬,进而对学好舞蹈信心不足。此外,周围的女生无论是文化课程、专业课程还是技能课程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男生,使男生倍感学习有压力。二是融入以女生为主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压力。男生刚入学都会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段时间,男生要适应女生的群体生活,学会和女生相处,适应来自女生群体的潜在压力。其中不乏不能适应的男生,没有过适应期而中途退学。三是未来职业定位的焦虑。一般而言,男生的焦虑,会随着年级的增加、心理年龄的增长,焦虑重心有所转移。低年级男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和对群体的融入,而高年级男生更多的是对未来从业的担忧。

4.阳刚已不足、阴柔却有余

男生的冒险、进取心、粗犷豪放、刚毅果断、勇敢、豁达、爽直、开朗等男人特有的人格特质有所削弱。男生的言谈举止偏女性化,在与他人交流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女性用语,如“烦死了”、“真讨厌”等。除了言谈举止外,男生的神态、动作及腔调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女性的同化。关于男生被女生同化现象,笔者在对学生处管理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在2003级近500名学生之中,只有一名男生,而这名男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该生刚入学时是一个非常阳刚的男孩,在五年的幼师生活的熏陶和影响下,这名男生的性格被柔化了很多,不再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而学会注重细枝末节,言谈举止女性化,就连指人时都使用“兰花指”。

根据笔者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而知,困扰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女性化问题并非个别现象,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的原因透析

在心理学上,对于有关性别差异的分析各家言论不一,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精神分析学派强调自然遗传的因素,社会学习学派和文化人类学派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认知社会化学派强调有机体内部状态和文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但最终他们都强调的是男女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理特征上,同时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其性别角色性度也出现了差异性。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女性化更多是受生活、学习的环境,课程结构的偏女性化,传统的社会任教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考试成绩不佳、被动选择幼师

在对47名男生选择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因为中考或高考成绩不理想,无法进入重点院校学习的共有29人,约占62%;认为幼师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的共有6人,约占13%;来自家长的压力和家长的选择的共有7人,约占15%;这7人都是5年制的初专生,对于初专的男生来说,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对人生的规划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更多依赖于家长的选择。鉴于儿子升学无望,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前景较好,家长就帮孩子选择读该专业。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共有2人,约占4%;选择其他原因的共3人,约占6%。就择校动机来看,这些男生多是被动的选择,还有的是为了躲避学习的压力,这也是他们学习不积极的主要根源。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学习的原动力不足,内驱力较弱,极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注意力易分散等心理问题。

2.性别压力不断、世俗观念影响

所谓“性别压力”,主要指男性因长期生活于女性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边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性别认同危机和心理障碍。①叶飞:《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性别压力》,《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年第6期,第50页。这种压力会无形中增加男性的心理负担,同时,只有女性适合做幼儿教师,这种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从教观念认为男人从事幼教则是“男事女工”。而男性自身也认为教师职业缺乏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加之社会上重商、重权、轻教等思想影响,多数男性认为整天与孩子打交道没有出息。男性做中小学教师,往往被认为“没出息”,被人看不起,更别说做幼儿园教师。这种世俗性别从教观长时间被社会认可,男生读学前教育专业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性别压力。学前教育专业长期以来是女生一统天下,少数男生的介入无疑会受到来自女性世界的压力和影响。例如,从班长到学生会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学生会主席均是女生,因此,无论是班级的管理还是学校组织活动,男生都要受女生的管理和调配。除了性别压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男生中学阶段文化课的成绩就不理想,进入该专业后,很多艺术课程不能充分发挥男生的潜力,这让他们很难找到自身的优势,难免会导致自信心不足。另外,男生的小群体无论在班级还是学校都可能会显得微不足道,易被忽视,也就难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职业规划不明、就业前景迷茫

男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对职业前景的担忧。在对男生的访谈中,很多男生表示对未来的就业有信心,但对从业有担忧。男生对从业的担心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年龄,正如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事业是青春事业,18至35岁可能是男女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一线工作的最佳时期。②于晓梅:《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男生们认为既然选择幼教专业,毕业后先到幼儿园工作几年,之后会选择转行,至于转行后的定位,他们都表示暂不明确。正是因为对未来的方向不明确导致男生对未来的职业定位产生焦虑;其次是幼儿园的薪金待遇,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的薪金待遇较低,养活一个人没有困难,以后成家立业经济方面就会有很大问题;再次是男生对未来能否胜任幼儿教师一职表示担忧,幼儿园的工作中如何给自己定位问题也让即将就业的高年级男生产生一定的焦虑。

4.课程设置欠妥、教学方式失衡

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性别结构矛盾突出,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早见端倪,然而,至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方案,对男生心理问题关注较少,致使当前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理念著作和专门的教材。在课程设置方面,学前教育专业都是针对女生的特点,没有考虑男生心理特质。

男女生学习模式和擅长领域是不一样的,男生最擅长的学习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等,因此,男生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充分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及动手操作、体验需求。显而易见,这些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没有充分体现,甚至是被忽视的。尤其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较多的是女性思维模式、女性用语、女性的神态举止动作及女孩腔调。男生对这些女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抗拒的心理,但在长时间的抗拒中,又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影响。

三、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的应对

面对男幼儿教师资源稀缺的现实,如何避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女性化的趋势,让男生的性别优势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发挥其应有价值和影响,这需要男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学前教育专业类院校和相关机构共同探讨以求应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虽然还有待商榷,但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1.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内在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类院校作为男幼儿教师主要的培养机构,应该从入学开始就由有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不断地帮助男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认同感。只有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很高的职业认同感,男生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尽早做好职业定位,以便明确学习的方向,找准奋斗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持之以恒的斗志。同时,校方应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一些相关男幼儿教师成功的典型的案例,以及国内外、古往今来在学前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男教育家的故事讲座,或请已毕业的从业较成功的男幼儿园教师现身说法,给男生树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感受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

2.注重因性施教、调整课程结构

学校在教学要求上,应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质因性施教,制定不同的课程考核标准考察男女生的学习效果。不可让男生夸张地模仿幼儿的神态、举止和表情。要鼓励男生在教学演练中使用自然、直率、幽默、精炼的教学用语。对于有粗放的教育风格的男生,教师不必苛责其教育风格一定像女生那样精细。提倡男生特具优势的对待幼儿的态度,即不娇惯、不主观宠爱、不偏爱、独立性等。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时,不应忽视男生这个小群体的独特性。应根据男生的性别特点,发挥其性别优势,开设特色课程和选修课。例如,自然科学、社会常识、军事知识、课件制作、历史地理知识等课程。体育课中可增加学习棋类、游泳和武术等选修课程。注重男生勇敢和坚强品性的培养,同时要让男生形成冒险、刚毅果断、豁达、爽直、开朗的阳刚之美,避免女性化。

3.培养阳刚个性、塑造男性人格

目前我国男幼儿教师的比例,即使是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也只是4%。而浙江省为1%。①秦玉芳:《浅议“准”教师的引进》,《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2年第1期,第27页。在男幼教师极度稀缺的情况下,男生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而被女性同化,那么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工作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可见,性别形象是男生将来在幼儿园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条件,男生应具有自我人格塑造能力,塑造男性心理特征,男人气质。因此,学前教育类专业院校应注重男生的个性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自我支持、自我肯定和自我人格塑造的理念。

猜你喜欢

女性化幼儿教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