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社会矛盾——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视角
2014-04-09万秀丽崔秀娟
万秀丽 崔秀娟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改造中工作方法过急过快的问题,同时受国际上“波匈事件”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我国的罢工、请愿、退社事件不断发生。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新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957年2月,毛泽东就此问题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讲话内容后整理为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一文。讲话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新中国在历史转折点上所作的深刻思考。如今,我国又处在另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与50多年前的建国初期相比,当前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社会矛盾多发,而且更加复杂多样。在此情况下重温《正处》一文,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加快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正处》一文创造性地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在《正处》一文中,毛泽东创造性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这一学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矛盾了。”[1](P204)社会主义内部依然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升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几乎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性阶级斗争,但人民内部矛盾却大量涌现。例如,各劳动阶级内部的矛盾,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等。正确处理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正上升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三)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毛泽东对两类矛盾的性质做了深刻分析后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此外,“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1](P211)(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只能采取民主的办法,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1](P210)。(五)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对此,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具体方针。
二、以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矛盾凸显期,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体制改革、政策调整、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也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多,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农民上访、集体停工事件的不断发生,社会管理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坚持以《正处》一文为指导,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
(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依然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矛盾,而且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出大量的具体矛盾。在经济领域,以收入分配不均为核心的物质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在政治领域,干群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在社会生活领域,由于社会分化导致群体利益矛盾突出,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形态。矛盾的普遍性不但表现为矛盾爆发的领域广,而且表现为矛盾的数量不断增加。突出的表现为群体性事件不断,信访居高不下,劳动纠纷的利益诉求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2]。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都曾出现过大量尖锐的社会矛盾,我国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将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矛盾积压在这短短的三十几年中,造成了我国社会矛盾释放时间短,矛盾集中的局面。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矛盾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以利益为核心是当前社会矛盾的本质特征
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多数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经济方面,由利益诱发的社会矛盾比比皆是。政治方面,由于我国的民主制度还有待健全、民主形式还有待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益有时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为行使民主权利问题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社会方面,由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分配、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生态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等问题,社会矛盾时有发生。
2.矛盾向对抗性演变的概率增加,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
其实这样的户外体育活动材料在不同的年龄班都可以使用,教师就不必为调动孩子的兴趣不断翻新材料,而只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的基础上联系在某一段时期教育目标的需要选择性的提供即可,这样也可以使同一材料物尽其用,获得低成本高效益的价值。
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和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若是处理不当,人民内部矛盾也可能会演化为敌我矛盾。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在局部范围内就有向对抗性演变的趋势。例如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因一起女孩溺水死亡事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县政府160多间办公室被烧,42台交通工具被毁,围观的人群达2万人以上[3]。这种泄愤式的群体事件,突发性强,无明确组织,规模大,冲突形式激烈,伴随着严重的打砸抢烧。同年,云南孟连、甘肃陇南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这类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矛盾的诱因多样化,外部势力和网络的影响不断扩大
引发当前社会矛盾的诱因越来越复杂,其中,外部势力和网络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但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而且不断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新疆的“东突”势力,西藏的达赖集团都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些外部势力借助于一些社会矛盾,企图制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分裂。例如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了数百人死亡。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指出,“5日晚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事件”[4]。对这类事件,我们无法忽视。
另外,互联网的兴起也对社会矛盾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新华社消息,“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5]网络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因为网络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快,信息投放量大,信息真伪难辨,网络也容易成为散播谣言、激化矛盾的平台。随着QQ、微博、微信的不断流行,网络在制造社会矛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
1.社会结构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不均
毛泽东在《正处》一文中分析少数人闹事原因时说:“这些人闹事的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是应当和可能解决的,有些是不适当的和要求过高、一时还不能解决的。”[1](P236)笔者以为,时隔半个多世纪,物质利益的分配不均仍是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科院社会所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业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6]。其次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同一阶层内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突出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均上,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6,“一些专家依据基尼系数的变动情况分析得出结论:财富正以1.83%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向富人集中,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差距每年以3.1%的速度扩大”[7],改革开放的成果未能惠及全体人民,是引起部分群体不满的根本原因。
2.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政府公信力下降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了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1](P20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中央政府实行放权让利,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给予地方很大的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方政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体上看,人民对政府是信任的,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也存在失信的现象。首先,部分官员的执政理念长期落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唯指标是从,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扩大经济规模而不讲求经济质量,不顾人民生活乱摊派、乱收费,使干群矛盾加剧。其次,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没有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利益共荣上出现偏差,利益长期不能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再次,地方政府的部分官员官僚主义严重,精神懈怠,贪污腐败,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遇到矛盾不是采取“疏”的方法而是采取“堵”的方式,使人民只能采取非正常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导致矛盾激化。
3.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社会困惑
毛泽东在《正处》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时说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并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国当前仍然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西方思想不断渗透,导致了我国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各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一方面,它有利于各种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局面,但同时它也会造成社会困惑、民众困惑,导致民心不稳,诱发社会矛盾。
三、以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社会管理是缓解当前社会矛盾,防止矛盾向对抗性演化的突破口。《正处》一文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1](P211)这其中,防止人民内部矛盾向对抗性转变的关键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因此,以社会管理为依托,从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出发,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解决社会矛盾。这就要以《正处》一文为指导,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引入公共参与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保障人民民主权益,实现社会管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畅民心,凝聚力量,形成社会发展合力。
(一)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毛泽东在《正处》中论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原则时指出,“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P228)各种矛盾的解决,“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1](P228)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8](P38)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本质特征是利益矛盾,突出表现为物质利益分配不均,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社会矛盾,必须抓住利益这个中心,按照毛泽东提出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原则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补偿制度。
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调控体系,首先,加快建立社会公平机制,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其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再次,国家要重点加大对弱势群体、薄弱领域、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付力度,保障弱势群体、薄弱行业(如农业)、落后地区(如老少边穷)的利益。
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补偿制度,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其次,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健全救孤助残事业,积极建立慈善组织,培养慈善从业人员,扩大慈善队伍,开发慈善救助项目,不断增强慈善救助能力。
(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顺畅民意表达途径
毛泽东在《正处》中论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原则时强调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由政府包下来,“许多人,许多事,可以由社会团体想办法,可以由群众直接想办法,他们是能够想出很多好的办法来的。”[1](P228)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虽然是在1957年提出的,但是,却讲出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问题频发的症结所在:即社会管理缺乏足够的公众参与。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几倍、十几倍,但大家却越来越不满意,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可能就是因为缺乏公众的政治参与。我国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民的利益诉求已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诉求,更有许多精神追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影响政府决策已成为民众的新追求,因此,社会管理中必须顺应这一需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顺畅民意表达途径。这样做,社会管理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要以政府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依托,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社会管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首先,要在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这就要建立制度化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就没有真正的参与。此外,要在政府的行政决策程序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在决策前、决策中及决策执行后注重征求公众意见。例如,完善听证制度,定期召开听证会,保证政府的政策措施能兼顾各方利益;完善网络管理,使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政治参与,拓宽公众参与途径,保障公民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其次,要以群众基层自治组织为依托,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广泛参与议事,参与决策,增强人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在参与过程中表达利益诉求、化解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中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8](P38)社会组织是公民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处于特定组织中的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目标,因而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表达诉求、加强沟通、协调矛盾、化解冲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问题是社会组织数量偏少、质量偏低,亟需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畅民心,凝聚民意
鉴于思想观念的困惑也是导致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还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以之顺畅民心,凝聚民意。首先,要确立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我们的“中国梦”梦想成真的社会共识。这对于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其次,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形成社会共识,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又社会主义主题鲜明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增加社会诚信。通过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通过各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添加正能量。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013社会蓝皮书:近半群体事件由征地拆迁引发[DB/OL].http://sh.house.163.com/12/1219/08/8J2U0QM800073SDJ.tml,2012-12-19.
[3]吴伟.贵州瓮安事件始末[DB/OL].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8/094715892333.shtml,2012-12-19.
[4]新疆乌鲁木齐“七·五”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DB/OL].http://www.chinanews.com/special/2009/07-07/xj.
shtml,2012-12-24.
[5]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亿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1/19/c_12100 06-18.htm,2012-12-24.
[6]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R].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2.
[7]闫纪建.社会学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3):82-86.
[8]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