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与健康应纳入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内容的思考*

2014-04-09韩砆石徐纪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文化

韩砆石,徐纪平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

文化与健康应纳入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内容的思考*

韩砆石,徐纪平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与健康的命题似乎未能引起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关注,既对文化与健康的认识有偏颇,也对将其纳入教育体系改革的理解很片面。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文化由人创造,而创造文化的人更需要健康。这种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疾病地在医学实践中去付出,更是精神饱满地在医学领域里去攻关,身心健康地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培养身心健康的医学研究生,应思考在不断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将文化与健康的丰富内容纳入进来。

文化与健康;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陶冶身心

经济增长,文化繁荣,当下的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经济文化时代。就时代要求而言,综合国力的增强既要依靠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发达,更要依靠文化素质的提升与人才资源的强力支撑,既有“洋洋礼仪,垂训万世”华夏民族文明大国的传统风范,又有向着和平安宁而不懈奋斗的民族向心力与民族凝聚力。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并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将文化与健康的丰富内容纳入到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既必要,又迫切。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社会的高期望状态中,病人病况的病灶压力与医患关系紧张的精神压力,使之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近些年来,医务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报道屡见不鲜,英年早逝、不明病因猝死的数量逐年攀升。身在医务人员队伍中的医学研究生,既要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工作职责,感受病人痊愈的快乐,又要在出色完成工作职责的同时,攻关破难,显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是我国医学领域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既关系到医学教育的延续、发展与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与攀升,也关系到能否为不断改善生活而感知幸福质数的现代社会培养出医学知识扎实、临床能力强与学术水平高的医学人才。市场经济下的医学研究生,基础来自于应试教育,知识结构来自于理科。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业重力的生物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训练,使之对“文化与健康”缺乏领悟。这显然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也不适应文化强国建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需求。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将文化与健康的社科知识纳入进来,也是刻不容缓的。

一、文化与健康的联系

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我们提出“文化与健康”的大讨论。其命题究竟和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大关系?答案五花八门,对“文化与健康”的认知更是趋于现象的罗列。表面看来,命题的回答很容易。在社会生活中,人要健康地生活,离不开文化陶冶的精神食粮。文化似乎是无限大的被,从天而降,把大地上有思想的活动都能遮罩起来,贴上以示区别的不同标签。如满足口福的饮食文化,甚至细分为酒文化、茶文化;使人立足的土地文化、海洋文化、矿藏文化。再如,让工农业跃升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乡村文化,以至放飞理想的校园文化、创业文化等。为治病救人而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显然不能漠视文化。但如何认识“文化与健康”的涵义及内容?从上百份问卷调查与“挥洒才情”讨论的文章上看,不仅对“文化与健康”缺乏深层思考,而且理解也是偏颇的。

利用现代技术的网络查阅与CNKI数据库搜寻,“文化”的文章铺天盖地,以CNKI数据库为例,从2000—2013年间,标题有“文化”的文章达四十多万篇。而以“文化与健康”来搜索,只有寥寥数篇。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何以形成这样鲜明的多寡差距?显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有限的研究成果,或名饮食文化与健康,或酒文化与健康,亦或儒医文化与健康长寿。徐一峰著有《文化与健康》一书,[1]从学理上阐释文化对人的健康养生作用。爱课网浙江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悲哀的老总》,八讲的《茶文化与茶健康》,开篇之语令人震惊。其悲哀主要表现两大方面:一是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脂肪肝、糖尿病、胆囊多发性息肉,35岁的民营企业家竟然患有5种病;二是杭州市公布部分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家有91.7%患各种疾病,人均患病3.2种。不同于改革之初胆大敢下海的当代企业家,能在商海经营并不断转型,有文凭,有文化。看不见经济形势变化使中国人生活由温饱转向小康是傻子,听不到小康社会建设声音而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是聋子,面对美好前程去迎接更大挑战而无视人生价值的是呆子。掌心玩手机,睁眼看电视,无处不在的文化熏陶,谁不明白健康的道理?既要经济富裕,又要精神富有,只是“两有”很难兼有。《茶文化与茶健康》的课程,之所以振聋发聩,就是让人们在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全新背景下,用科学视角来认识茶的价值,进而感知“文化与健康”的内涵。

文化,不是单向的文化程度,更不是教育层次的高低之别。健康,也不是单纯的不吃药,不生病,身体无异样。“文化与健康”的命题,理性而形象地告诉人们:要健康地生存与生活,就要重视文化的渲染与引领。而要显现文化的魅力与强力,必须关心撑起文化本原的人的身心健康。漠视对“文化与健康”内容及内涵的深层理解,无论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本身,还是对全社会的民智开启,都是一种伤害。中华民族从远古到当下的一路走来,曾以“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文化为动力,不断创造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奇迹,文化成为民族的灵魂。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那样: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概念广泛,定义上百种,这不足为怪。每个人所站立场不同,感受与领略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将这种现象称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创造与渐次积累而形成。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带有鲜明特征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举止言谈,无不显现着文化修养的层次与文化造诣的高低。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彰显出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先进文化引领的精神作用。

“文化”是国语,由两个不意义的字构成。“文”载于《易经》:“物相杂,故曰文。”由勾画交叉引申为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象征符号、文物古籍、文学礼仪与典章制度,并由群体伦理而引导出涂彩绘画、着装服饰、人为修养、抑扬褒贬与美善德行,《论语·雍也篇》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P65)人生最高境界的君子,是以文来感召社会成员。“化”出自于《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化是生成、造就,事物形态或本质的改变,引申为教化而向善。文化之意的连用,出现在《易经·贲卦·象辞》中,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与人文相连,天文察时变,人文化天下。何谓天文?男刚女柔,刚柔交错,顺乎自然,这就是天文。何谓人文?人类据刚柔而结成夫妇,有夫妇就化成家,化成家族,化成国家,乃至化成天下,这是人文。儒家的“文”,融汇着道家的“化”,凝聚为文化,这是精神教化的文明传承,显现文化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文化与健康”并行,其命题中的健康,就不是单一生物学的定义,也不是单纯医学没有病灶症状。地球上有了人类,健康就成为历朝各代谈论不止的永久话题。“人活七十古来稀”,既是慨叹,也是历史的真实。“无义战”的春秋战国时期,人均寿命三十来岁。大唐王朝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期,贞观之治时全国人口五千两百多万,人均寿命四十余岁。健康故而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健康就是身体没病,出门能远行,居家能操劳,文能握笔,武能操戈。本世纪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十三亿七千余万,人均寿命为“古稀”之岁。社会发展到当代,把健康理解为“身体没病”,显然是片面的。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有着全新的阐释: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演变为生物心理与社会医学,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也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进而对健康有全面的认知。简言之,健康就是身心健康。

由“人文以化成天下”逐渐积累、推陈出新而形成的文化,给以人光明的前途,让人鼓起勇气,摔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总结教训重新再来。一颗心萎缩了,身体再健康也成不了事;一颗心充满活力,即便身体有恙,也能有坚强意志。乐观生活,做成大事。文化之所以陶冶着身心健康,是因为文化以儒学“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潜在的精神力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置身这样的氛围中,使人感奋振作,陶冶着身心。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文化与健康”,概括着“人文化成”的深邃涵义,包含着“社会属性”的丰富内容。现代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既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又培养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同步而医疗保健长寿不断上升需要的适应性强的通才。故而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不能忽略“文化与健康”的教育。

二、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强国,显现着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3](P108)培养尽才尽用人才的医学研究生,其教育面临诸多困惑,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既难为市场所接受,也非短时期内能够造就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型研究生培养,虽能和缓就业压力,却在有意无意间影响着医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换言之,来自理科背景的医学研究生,都要面临着忙碌病房的工作压力,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置身错综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如何去面临,怎样去接触?亟需“文化与健康”的强力支撑。

认知“文化与健康”的内涵及内容,能够在医学中化解矛盾。有位古稀之年女性患者,胸部疼痛厉害,影像病灶,临床观察,确诊胆结石,须动手术,否则影响胰腺。做好各项手术准备,从病房推到手术室,测血压,高压蹿升超过临床观察的一倍。当血压降下后,再次手术准备就绪,血糖升上来,老人患有糖尿病,手术又一次拖下来。手术不能总因一位患者而扰乱临床。医生建议保守治疗,病人与家属不同意,关系很紧张。谁劝说,病人就对谁发火。研究生临床实习,偶然听到病人哼歌曲,聊家常知其喜欢唱红歌,找来唱片陪唱,唱得患者很兴奋,说是回到六十年代的二十多岁青春岁月。哼着红歌进手术室,各项指标正常,手术顺利,恢复也好。这个病例说明一个道理:身体有病要治,冶身体病首先要治好心理病。红歌是一种文化,曾经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红歌不是空穴来风,她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病人唱得遍数最多的是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曲,红歌分散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这种鼓起勇气的文化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演进到今天的灵魂所在。

人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求学还是不同岗位的求职,也无论是何种工作以及期待着更好的人生发展,总会遇到或碰上各种困难、挫折与想不开的事儿,身体强健者可能扛过去,倘若身体病弱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可能导致悲剧的出现。文化能够使人正确认识自己,绝境逢生,了解周围,对待社会,保持平常心态,造就健康的身心。有了身心健康,就能正确地看待一切,解决问题。

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表现形式各异,途径也不相同。纳入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文化与健康”,既要把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一种社会现象,从文化共性的角度去理解阐明“文化与健康”间的关系,也应该从各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视其为特定的历史现象,针对具体情况,去探索文化与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健康关系。在探索“文化与健康”的过程中,首当其冲,是医学研究生教育自身的认知。2013年初,我国发生H7N9禽流感。汹汹而来的禽流感,被称为“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我国没有将其纳入到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H7N9禽流感的疫情发生后,国家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建立起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和湖南等7省市启动应急响应,一方面加强疫情监测,采取关闭城市活禽市场、规范活禽调运,控制传染源。另一方面全力做好患者救治,特开发热门诊,以便及时诊断。就当时的心理而言,人人谈虎色变,不敢接近禽类,连蛋也不敢吃。对医学领域来说,既要攻关研究,更要监控H7N9禽流感。任务紧急,人员紧缺,有一定医学积累的在读研究生可以紧急顶班。又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禽流感方面的系统知识,研二、研三的医学研究生对顶岗排班出现了恐惧心理。这是正常心态,又是不能逃避的责任。受到“文化与健康”专题教育与讨论的入学半年多的研一医学研究生,却勇敢地报名,在导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体现出“人文化成”文化陶冶的品格情操与医学研究精神。

文化不是吹出来的,健康也不是喊出来的。对医学研究生而言,要传承“神农尝百草”的务实精神与奉献精神。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言:“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尝百草而医学兴起的神农氏,既是医药的创始人,也是医学研究的开创者。“文化与健康”的内涵及内容天地广阔,需要我们创造条件,从自身重视起来,敢于担待。“医学研究生教育需要医学教育的管理者明确方向,强化职责,勇于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才能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层次的研究和临床人才。”[4](P124)将“文化与健康”的丰富内容纳入到医学研究生教育,仅是问卷调查、沙龙讨论、我的医学梦诗文赛、政治课布置专题作业等形式,显然是不够的。这涉及课程体系与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涉及营造温馨的文化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来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下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疾病地在医学实践中去付出,更是精神饱满地在医学领域里去攻关,身心健康地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培养身心健康的医学研究生,必须思考在不断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将“文化与健康”的丰富内容纳入进来,有计划、有规模、有实效地开展“文化与健康”的教育,进而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1]徐一峰.文化与健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彭妙.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

[4]董玉珍,宗海滨,赵红星.培养规范化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学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3).

Culture and Healt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HAN Fu-shi,XU Ji-ping
(School of Medicin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cultural and health proposition doesn't seem to have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both on the bias of culture and health awareness and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its being included i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As the culture reflecting a social historical phenomenon is created by people,and the people creating a culture need even more healthy status.Health is not only to serve wholeheartedly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with the body without any disease,but also to help do researches in the medical field in high spirits so as to fulfill one’s social value with on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n order to cultivate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ood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the medical field,we should include the rich content of culture and health when considering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in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ulture and health;medical postgraduates;education reform;cultivate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G645

A

1009-1734(2014)06-0045-04

2014-04-28

韩砆石,医学研究生,从事影像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医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谁远谁近?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