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思考与实践
2014-04-09韩旭娣
韩旭娣
(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2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完善。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化学课堂变得花哨华丽。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丰富多彩,实验、讨论、表演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绝伦的表演。这些仿佛使学生的眼、耳、手等诸多器官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和满足。然而应接不暇的活动,眼花缭乱的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走出热闹课堂的学生开始迷芒,因为留存在他们大脑中的知识是肤浅的,思维是凌乱的。当下很多化学教师意识到,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而是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应该走出形式化教学的误区,回归简约,使课堂教学变得简单清晰,自然高效。
二、简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我们倡导的简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放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将教学简单地压缩和删减,而是以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为宗旨,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形式和内容,使教学更清晰流畅、高效实用,做到“简而不易,淡而不俗。”达到:教学语言简短到位,教学方法简明有效,情境创设简要精巧,教学设计简洁清晰,教学媒体简单实用。
三、构建简约化学课堂的具体措施
1.教学语言简短到位
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科学、严谨、生动、有趣,更要简短、精练。
(1)教学过渡语言要简短
化学过渡语言犹如胶粘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老舍先生曾说过:“耳朵不像眼睛那么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字或一句不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化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过渡时机,如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学内容的转承等等。教师的过渡语言要简短明了,杜绝冗长,其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我已经学了什么,我该学什么了,或我接下来还将做什么,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中,学生列举了几个生成CO2的反应后,教师可这样过渡:“这些方法都能生成CO2,那么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种简洁的过渡不仅把2个不同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使探究持续进行下去。
(2)教学点拨语言要简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序展开。教学中学生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得困惑、紧张。当思路受堵,走进死胡同时,需要教师给他们递上一个登高的梯子;当理解偏差,进入知识的误区时,需要教师给他们当一回知识的扳道工;当出现认知冲突,思路不清时,需要教师帮他们吹走挡在眼前的云雾。教师及时的点拨可以抚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的点拨不同于揭示谜底。常言道,思考源于问题,源于疑难。“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答案将使学生丧失思考的动力和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疑惑、困难,教师要做的是通过简短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有了思考的方向,学生就能通过联想、思考,最终豁然开朗,形成顿悟。
如在 “碱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在黑板上完成CO2+2NaOH=Na2CO3+H2O后,教师提出 “SO2的性质和CO2相似,它也能和NaOH反应,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对结果到底是Na2SO3还是Na2SO4争论不下,也难以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教师提醒“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思考”后,学生犹如醍醐灌顶,很快得知其产物为Na2SO3,甚至有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若要生成Na2SO4,NaOH需与SO3反应。教师的这一简短提示,不仅解除了学生的困惑,还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新知识,促进了动态生成。
2.教学方法简明高效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具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特点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青睐和追捧。很多化学课上,学生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师生合作实验轮番上阵。在有些教师眼里,只采用一种实验教学方式的化学课就是不完整的、有瑕疵的。有的教师在公开课上刻意追求 “学生能讲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坚决不做。”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也使教学过程变得冗长拖沓。
如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中,有的教师按照教材安排了两个师生同步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NaCl,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NaCl,搅拌,观察到NaCl不溶解,再加15mL水;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KNO3,搅拌;等溶解后再加 5gKNO3,搅拌,观察到KNO3不溶解,再加热,观察并冷却。两个实验看起来药品不同,操作也不全相同。安排这样的师生同步实验似乎很科学合理。深刻研究教材的设计意图,不难发现,这两个实验是为了引出“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从而提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两个概念,同时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事实上,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使NaCl再次溶解的方法有哪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不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理解。而学生量取20mL水、两次称量5gNaCl实验操作非常耗时。两个实验也根本没有可比性,这样的师生同步实验显然多余,不如改成教师演示两个溶解实验更加简洁明快。
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教师不能只追求探究的形式而忽视探究的实质,否则学生收获的只是一次实验的机会,探究的思路并没有养成。古人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尽相同。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化教学过程,使化学课堂变得思路清晰、合理高效。
3.教学设计简洁清晰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设计的优劣不在于猎奇和深奥,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要有利于学生的“学”。
(1)简约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三维目标来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原则性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要保证执行并得到落实。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具有灵活性。课程目标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方向,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不能为了体现课程目标的全面性而盲目地将教学要求平均呈现在每一个学习专题或学习单元中。
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教学中,某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接触化学不久,还不熟悉相应的化学仪器,对化学探究方法和过程一知半解,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装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学生用尽其他学科获得的有限探究经验,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然而这耗时较长的讨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不得不在教师的演示讲解中草草收场。
设计实验装置这一教学目标是教师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但教师显然课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无法正确分析和思考,最终导致探而未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简要的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的重要环节。熟悉的生活场景、真实的社会热点事件、科学的文献资料等使情境创设的资源非常丰富。情境创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情境创设不仅要真实科学,还要简要精巧。问题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在了解情境时感受情境,在感受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主要目的,从而自主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复杂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茫然失措,不知疑在何处,为何要探究;华丽的情境创设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3)简明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若干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活动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展开,要具有层次性。简明的教学过程既能使教师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来交流与探究,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如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为了引入酸碱指示剂,某教师请学生阅读了下列资料: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平素非常喜爱鲜花,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摆上几个花瓶,让园丁每天送些鲜花来以便观赏。一天,花木工为他送来几束艳丽的紫罗兰。波义耳随手拿起一束带进了实验室,把鲜花放在实验桌上就开始了实验。就在他向烧瓶中倾倒盐酸时,一不小心将少许酸溅到鲜花上。叹息之余波义耳立即将紫罗兰拿到水中去冲洗,过一会儿,他发现紫罗兰变红了。波义耳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立即返回住所,把那篮鲜花全部拿到实验室,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从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这一科学史实引入新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但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分子运动”探究实验:酚酞试液中通入氨气后变红;“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教师利用这两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将新旧知识衔接,教学过程更自然流畅、精简清晰。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提炼,简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简洁凝练、层次分明。
4.教学媒体简单运用
黑板、模型、图片、挂图、广播、幻灯、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设施的完备,教学媒体日趋多样化、现代化、科技化。然而不少教师过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很多学生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图、光、声、电”世界里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教学媒体的过度使用大大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弱化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让学生回到真实存在的课堂教学中来。如与某些录像相比,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和魅力,主动将现象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有人把教学媒体比喻成调料,使用得当将会给课堂增光添色,过多地使用反而使课堂像个大杂烩,破坏了课堂教学的原汁原味。选择教学媒体不能主观、随意。教学中要适度、适当使用教学媒体,发挥媒体应有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在实物形象和思维感觉间搭建一座桥梁,提高学习的效率。
化学课堂教学的简约高效已经成了化学教师亟需正视的问题。实践证明,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鲜活的情境素材,再现代的教学媒体,再精心的设计,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如果没有“使学生有真正收获”的意识,课堂教学都不可能简约高效。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目标,构建简约的化学课堂,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真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成为有学习能力的人。
[1] 赵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 [J].化学教育,2013,(4):34-35
[2] 林志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