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2014-04-09赵海滨

社科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海权黄岩岛钓鱼岛

赵海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一、研究背景与调研概述

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愈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利益博弈的新舞台。海洋权益维护与争夺的斗争与较量日趋明显、渐趋激烈。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海洋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和价值。然而,中国的海洋权益却不断遭到严重挑战:岛屿主权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航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2012年以来的中菲黄岩岛事件和中日钓鱼岛争端更是将中国严峻的海权问题摆在国人面前。

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是海权维护的力量源泉,而民众的海权意识直接关乎海权维护的成败和中国崛起能否实现。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有责任、有义务增强海权意识,了解国际海权争端的复杂形势,把握中国海权争端面临的严重问题,这对于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当前,中国海权问题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海权的概念、现状、特征与功能、中国是否有必要发展强大海权、中国解决海权冲突与争端的对策以及中国海权发展的原则、途径、可能性与困难等问题而展开,并且其研究大都属于宏观的政府层面的海洋理念及海权发展方略的研究,对于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尤其是从大学生的视角进行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而对于黄岩岛事件后大学生海权意识的研究目前还无人涉足。国外学者则更多关注中国海权的发展历史、郑和远航的史实考察、清末的海军建设、“文革”对海军建设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等问题。对于中国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海权意识以及他们在中国海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国外学者还没有对此展开研究。因此,综上所述,大学生海权意识尤其是黄岩岛事件后大学生海权意识的研究目前还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而这恰恰是本课题努力加以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的一个学术领域。

本课题的调研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5所高校进行,调研对象是高校在读学生,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其中,问卷调查采取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共设30道题,内容涵盖对海权问题的总体认知、对黄岩岛事件的具体认知、对钓鱼岛争端的具体认知、对高校海权教育的评价与期待等四个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1073份,回收有效问卷936份,开展课堂讨论2次,90名大学生参与讨论。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对海权问题的认知现状以及高校海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大学生对海权问题的总体认知

1.大学生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但海权知识严重缺乏

在对大学生与海权问题的关系进行调查时,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息息相关,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没有多大关系,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与海权问题毫无关系。关于现在大学生的海权意识,57%的学生认为“逐渐增强”,28%的学生认为“逐渐减弱”,15%的学生认为“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调查结果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海权争端纷繁复杂、争夺激烈,已引起了大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直接说明了大学生海权意识日渐增强,大学生具有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关于海权问题的基本知识,课堂讨论发现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识缺陷,比如大多数学生对领海基线、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基本概念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对于沿海国在这些海域中的权利和义务更是一无所知。再比如,虽然大学生对钓鱼岛争端较为关注,但是对于中国保钓人士为什么要勇登钓鱼岛,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海权知识背景,没有多少学生能准确回答。问卷调查也印证了类似问题的存在,在对我国地理上的第一印象进行调查时,83%的学生选择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国家”,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中国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表面来看,这是由来已久的“重陆轻海”观念的体现,但实际上,在当下中国海权问题因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日趋突显的背景下,大学生还做此回答更多的还是反映了海权知识的缺陷和海权知识教育的迫切性。在对当代中国人的海权意识进行评价时,76%的学生认为中国人有海权意识,但是相关知识储备和行动力不足。学生的这一回答恰好与笔者对上一问题的分析判断相互印证。所以,高校应结合中国日益严峻的海权问题,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海权问题相关知识,在强化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权知识的教育。

2.大学生对维护海权的目的所持观点与我国维护海权的实际意图相吻合,但是对于中国维护海权的现状并不满意

在对维护我国海权的目的进行调查时,针对可以多选的四个选项,96%的学生选择了“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81%的学生选择了“保护我国海上交通线”,69%的学生选择了“争夺油气资源”,仅有5%的学生选择了“争夺世界霸权”。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维护海权的目的所持观点与我国维护海权的实际意图相吻合,而“争夺世界霸权”选项被摒弃则说明和平发展的理念在大学生中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在对目前中国海权的真正威胁进行调查时,49%的学生选择了“担心并遏制中国强大的国家”,28%的学生选择了“中国自身重视程度不够”,23%的学生选择了“与中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视角观察当今世界海权较量与博弈的,反映了大学生对西方国家威胁中国海权、阻滞中国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关于中国维护海权的现状,18%的学生表示“满意”,8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大学生的态度反映了中国海洋权益遭受严重侵犯的客观事实。正如有文章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

(二)关于大学生对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的具体认知

1.大学生虽然关注黄岩岛事件,但对黄岩岛事件的具体原因却并不了解,虽然多数学生不满意政府对黄岩岛事件的政策措施,但对如何应对黄岩岛事件,大学生又难以形成多数意见。

大学生虽然对黄岩岛事件颇为关注,但对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和黄岩岛事件的来龙去脉却不甚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学生认为黄岩岛“属于南沙群岛”,27%的学生“不知道”,10%的学生选择西沙群岛,仅有12%的学生正确选择了中沙群岛。对于黄岩岛事件的起因,68%的学生选择了“领土争端”,24%的学生选择了“渔民捕鱼”,8%的学生选择了“贸易摩擦”,可见,多数学生虽然抓住了黄岩岛事件的本质,但对于黄岩岛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却并不了解。

对于中国政府处理黄岩岛事件的政策措施,65%的学生认为“过于忍让”,34%的学生认为“得当”,1%的学生选择了“过于强硬”。而对中国捍卫黄岩岛主权的方式,39%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外交谈判”,25%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军事手段”,24%的学生选择了“经济制裁”,12%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国际法庭”解决。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多数学生并不满意政府在黄岩岛事件上的政策措施,但是对于应对黄岩岛事件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却复杂多元,难以形成多数意见。

2.大学生虽然厌恶钓鱼岛争端中日方所作所为,但对钓鱼岛争端相关知识却缺乏了解,虽然不完全认同政府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政策措施,但对应对钓鱼岛争端的方式方法又无法达成共识。

与对黄岩岛事件的认知相类似,尽管大学生对钓鱼岛争端中日方的所作所为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但对于钓鱼岛争端的相关知识却缺乏理性的了解和认知。在对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可追溯历史进行调查时,45%的学生选择了明朝,27%的学生选择了宋朝,18%的学生选择了汉朝,10%的学生选择了清朝。尽管比例较高的学生正确选择了明朝,但仍然有高达55%的学生不清楚钓鱼岛归属中国的正确历史时期。对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渊源,表示“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9%,“了解一点”的占据87%,另外有4%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对于钓鱼岛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仅有1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80%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5%的学生则表示“完全不了解”。

同样相类似的还有大学生对中国政府处理钓鱼岛争端政策措施的态度以及关于钓鱼岛争端解决方式的多样化观点和意见。对于中国政府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方法,54%的学生认为“一般”,3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13%的学生表示“满意”,还有1%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对于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方式,44%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外交谈判”,31%的学生选择了“军事手段”,10%的学生认为应该“抵制日货”,1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

(三)关于大学生对高校海权教育评价与期待

1.大学生认为高校海权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途径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从课堂讨论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高校海权教育并不令人满意,不少学生谈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多侧重于传统的陆权教育,因而他们对陆地主权的维护、陆地边界的划分、陆地资源的开发等问题有较多关注和了解,而对海权概念、海权问题则一知半解、认知片面。所以,就教育内容的调整而言,海权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势在必行。关于海权教育的途径,大学生认为学校仅在新生军训期间有过短暂的国防安全教育,除此之外,真正意义上的海权教育根本不存在。问卷调查也印证了高校海权教育的缺失,在回答你了解海权问题的一般渠道时,55%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消息,34%的学生选择了电视新闻,6%的学生选择了报纸刊物,仅有6%的学生选择了课堂听讲。在对现在大学里的海权教育现状进行评价时,有54%的学生认为“一般”,37%的学生认为“较差”,而仅有8%和2%的学生认为“比较好”和“很好”。由此可见,尽管海权关乎中国的安全与发展、海洋权益争端日益显现、部分学者关于国民海权教育的呼吁也历经多年,但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途径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真正渗透海权教育,高校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海权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急剧变化要求高校从战略高度看待和落实海权教育。

2.大学生对未来高校海权教育抱持殷切的希望和积极欢迎的态度。

在课堂讨论中,大学生表达了对海权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海权问题的高度关注,他们希望学校能将海权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将海权教育系统化、长期化。问卷调查也同样反映了大学生对海权教育的渴望和迫切,在对是否有必要加强海权问题宣传教育进行回答时,8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关于以后的课堂中适当增加海权问题方面的教育,78%的学生持“非常欢迎”的态度。至于高校开展海权教育可以采取的方式,65%的学生认为最好是老师授课、制作宣传栏、专家讲座和师生讨论多种形式组合进行。

(四)高校加强海权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教育观念:树立大学生海权教育的战略地位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维护中国海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海权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命运和未来。高校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教育对于海权维护的重要意义,将教育视为国家综合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海权竞争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对大学生的海权教育。

2.教育内容:搭建大学生海权教育的内容体系

(1)海洋领土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海洋国土对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国际法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有关规定;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中国拥有的管辖海域以及国际管辖海域中中国所享有的海洋权益;中国海洋权益被侵犯的严峻现实。(2)海洋安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临海国家国防的一般内容;中国近代海权意识落后导致中国蒙受屈辱;中国现阶段海防的主要任务。(3)海洋经济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海洋技术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和发展战略。(4)海洋外交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海洋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现阶段国际海权争端的复杂形势;现阶段中国海洋外交的政策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实现方略;中国海权争端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前景展望。

3.教育途径:构建大学生海权教育的有效机制

大学生海权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性、战略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高校要从21世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大学生海权教育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第一,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将海权教育渗透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海权问题的基本常识和最新进展,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历史回顾与现实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渗透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海权教育不但应贯彻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而且还应该将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以拓展和深化。为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等特点,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对其进行海权教育。比如,组织班级间或院系间的辩论会,聘请有声望的专家作专题讲座,编辑维护海权的小册子,举办图片展览和宣传板报,播放相关教育影片以及鼓励大学生参加其自发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等等。

第三,渗透于大学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中。对刚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应将大学生军训和国防教育视为对其进行海权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和切入点,因而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海权教育,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对海权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以后系统的海权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估

1.该成果发现了高校海权意识教育上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海权意识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海权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本课题通过对北京市大学生海权意识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学生在海权问题认识上的现状和不足,发现了北京高校海权意识教育上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该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实施海洋战略是中国和平崛起和复兴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形势严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对其海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对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对于有效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3.该成果有助于了解大学生海权意识现状,为政府引导民意、助力外交提供重要的基础。民意是外交的基础,民众是外交的后盾,一项外交政策只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是有力的、持久的,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该成果有助于政府了解大学生的海权意识现状,有利于政府将其作为观察中国普通民众海权意识的一个重要窗口,对某些不利于中国海权发展的意识倾向及时加以引导和塑造,构筑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民意基础。

4.该成果有助于深化中国海权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持。学界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政府层面的研究,民众在中国海权发展中的角色地位等问题还没有进入学界研究视野。本课题关注大学生在中国海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增强大学生海权意识的建议和对策,这对中国海权问题的研究、海权发展战略的完善都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和促进。

5.成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全面、系统的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研究,尤其是黄岩岛事件后大学生海权意识调查研究目前还无人涉及。本课题通过对北京大学生的详尽调研,展示了北京高校海权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1]瞭望:中国海洋国土近一半存在争议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4-15/100317613976.shtml.

猜你喜欢

海权黄岩岛钓鱼岛
吉林一号光谱01星黄岩岛影像图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钓鱼岛问题溯源
钓鱼岛主权考
马汉及其『海权论』
海洋观·海权意识·《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