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与变革

2014-04-09刘红胜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红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十堰44200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审慎应对新情况的出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新使命,面对这一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认识这一新事物,加强自媒体时代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

2003年7月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率先提出了“We Media”(自媒体)的概念,随着国内学者各种研究的展开,自媒体进入大众视野,其形式无疑代表了新媒介的最新发展样态。关于自媒体,当前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1]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自媒体时代使传播的个人主义时代成为现实,彰显了个体的主体性,同时瓦解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使社会环境自发的消极因素更加难以控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危机 这里的信息是指呈现在自媒体中的看法与新闻的信息。在缺少信息监管情况下,自媒体为了迎合公众好奇心理和社会诉求,抛弃社会责任的追求,将精力集中在负面消息上,有的甚至歪曲事实,编造消息,社会舆情失真或放大。与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和传递的媒介相比,首先,自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便捷地迅速汇聚信源和舆情,广泛的参与性使得自媒体时代永续性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因而也就有了比其它传统媒体更丰富的注意力资源,这种信息在其中飞速传扬,无疑会使成长中的大学生事实混淆、思想误植、行为误导。其次,自媒体正能量的注意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教育方式单一,缺少艺术性,如榜样的影响力由于报道的文学加工脱离了现实人物的真实个性,极力完美地刻画让人物停留在“纸”上,束之高阁,失去了追慕的意义的典型只能被现实世界所抛弃。同时,当前阶段社会矛盾的集中显现给不良情绪发酵提供了土壤和空气,负性情绪不断延展,网络正义伸张不力,“沉默的螺旋”现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夹杂着非理性的语言推倒了真实世界的“围墙”。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课堂阵地建设滞后,枯燥单调的语言无法比及“色彩纷呈”的自媒体。传统的文化优势在西方文化的推进中一步步消失,他们开始丧失话语权,曾经有力的基于人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际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下,他们力不从心。当作为思想形成的要素之一的信息变得不安全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危机便产生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复杂关系暗藏危机 社会阶级要求与实际的思想政治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矛盾[2],代表世界重要的科技进步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使得校园信息传播处于“时间无屏障”、“对象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信源无屏障”的状态,这些都对社会阶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在发展,必须寻求一种解决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现实来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不了自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这对特殊的矛盾。课题组调查发现,78%的同学接收到网络不良信息或谣言的困扰,这些信息传播后产生的“涟漪”在大学生之间不断放大和传播,一个很小的事件或成为“蝴蝶效应”,引起意想不到的关注和扩散,加之网络舆论的不确定性及评论的主观性,又常促使失实或臆造的不良信息在事态的演变中推波助澜,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管理部门如不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应对滞后迟缓,或仅仅以屏蔽、搪塞、高压禁令甚至暴利驱逐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和事件的恶化。因此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难以预测的后果。我们的调查还显示,6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舆情放大了现实民意,事实上落后、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被放大后”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网络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混淆了视听,干扰了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一旦思想政治教育缺位,作为价值观和信念体系尚未形成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便会产生对其思想和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给其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甚至会大大抵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媒体环境下这两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课堂上近乎单向的教育关系开始向交互发展,甚至存在深谙自媒体使用的受教育者“反哺”教育者的现象,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得不到体现。还有,思想政治教育中原本核心的现实关系被个体化的虚拟化网际关系所代替,虚拟性导致信源可信度降低,让“噪音”在尚无鉴别能力的大学生面前暴露无余,此项课题开展的调查也显示,当阅读到社会诸多负面言论和消息时,11%的大学生动摇了原先的政治价值观,37%的大学生影响了对政治问题的看法,12%的学生认为扰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教育效果,相反给了某些怀有不良用心的政治势力进行渗透的可趁之机,值得警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危机 信息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思想政治教育学则创立不久,处于消化吸收西方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进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在自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缓慢,需要继续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人际间的工作优势在互联网中已经丧失,吸收优秀的理论体系并本土化的工作有待深化。加之多元的文化社会、无屏障的信息传递,新媒介的迅速崛起的影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现象,实际工作没有与时俱进的现实,网民缺乏网络素养、学科的现代化、队伍的专业化等等这些情况都让自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路径

(一)构建自媒体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载体 法律和制度层面上,逐步对互联网中的社会活动开展立法建制工作。互联网中的社会活动与现实不同,无法用现实的法律规范关系一一对应,从实施自媒体准入制度,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过滤不良信息,限制庸俗的商业与娱乐炒作,评估媒体的传播效等方面着手健全法律和制度。通过法规建设,在互联网中“划出红线、标明禁区、架起高压线”,防止现实中规范的社会活动在互联网中被轻易地践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创新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既要有前沿性,又要有前瞻性;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现实工作能力强的专家化和专业化的队伍;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违法追究;要深刻研究新媒介的发展趋向,紧紧盯住媒介演变后的信息传播带来的思想问题,研究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层面,要转变思想,转移阵地,延展工作领域,拓展工作空间,从源头上处理好“疏”与“导”关系,积极澄清碎片化的负面舆情,防止不实的舆情带来的社会效应扩大化,从而构建网上与网下合力,有效地实施教育与管理。

(二)加大开发自媒体和先进文化融合的力度 自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新手段,其无可比拟的及时性、便利性既“拉紧”了大学生,又“拉近”了教育者的距离,便捷和互动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成为学生从客体向主体转变的重要推手,这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关键。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心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自媒体要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并不断增强文化的先进性,这就要用最新的传播技术融合最先进的文化,促进思想和文化的繁荣,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北京理工大学开展的“情商加油站”的“严肃游戏”,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在“严肃游戏”中完成了隐性教育,以及该校建立的“价值建构虚拟实验室”,深入研究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通过新型的媒介,既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形成文化生态,将有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

(三)牢牢掌握自媒体下的话语权 话语权的缺位将会导致个性化表达带来的失真危机,政府及网络经营者通过技术处理,实现自媒体的声誉管理,将发布者和发布内容贴上身份标签,分类和分级管理,过滤不实和夸大成分,处罚和取消违规的自媒体,让其承担起传播的责任,建设良好的话语权表达环境,逐步缓解因媒介的变革导致话语权丧失的局面,培育出权威的话语代言者。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平民”时代的意见“领袖,特别是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作为自发的“领袖”介入其中,要将自身主导的第一课堂课堂教育借助于自媒体“声情并茂”的喜闻乐见表达方式实施“隐性教育”,用创新的思维弘扬主旋律。教育者深入自媒体,开发注意力资源,发挥主导性作用,并不断的持续培植注意力工作者,壮大工作队伍,增强工作力度。

(四)探索互联网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方式 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自媒体,形成了一种神奇的文化,零距离、无障碍、虚拟化使得文化的魅力更能传播和蔓延,然而传统的单向灌输、生硬和说教式的显性教育语言在互联网中不再被接受,甚至被大学生所反感。网络文化语境下,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简约却深邃,创新却传承,植入并融入,生根并开发的喜闻乐见的多元化表达方式,“隐性”式教育,润物无声。其次要能综合网络文化的多方功效,不断创新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利用新媒介,创新教育表达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大学生讲好中国事,传播中国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直面媒介的变革带来的危机,自媒体成为“拦路虎”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带给我们新的机遇,它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载体,也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尽情互动,享受科技带来的的便利,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无障碍成为可能。在实际中,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摒除不利因素,创新理论和方法,科学审慎应对,网上网下形成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1]黄平,崔健.对自媒体规范与引导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2,(6).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王学俭,等.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