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政教育有效沟通的条件和方法

2014-04-09高雁晋

社科纵横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交流

高雁晋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含义解析

(一)沟通

沟通在古代的原意指的是开沟挖渠使两水相通,如《辞海》中有:“秋,吴城干,沟通江淮”。现代学者对沟通的理解大致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等。如:“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某一信息(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作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所谓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以上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是发生在主客体双方之间,一种信息交流的实践活动过程,双方可以借用语言、符号等辅助工具,达到传达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情感的预期效果。”“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媒介和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总体来说,我们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到:首先,沟通是一种双向活动;其次,沟通要依靠某种媒介来完成;最后,沟通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沟通定义为:信息传递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二)思政教育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依据特定的教育内容,以语言、符号等为媒介所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思想互动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关系,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

二、思政教育有效沟通应具备的条件

(一)沟通主体的真情投入

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必然要求。思政教育者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沟通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是否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则信其道”。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过程,而不是命令式的单项的信息传递。教育者真诚的情感投入能激发受教育的沟通欲望,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大学生相对比较敏感,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如果我们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高高在上、漠不关心甚至虚情假意的态度,不但无法实现有效沟通,还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如果教师只知道讲大道理而不是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即使我们讲的再有道理,也是很难获得预期效果的。

(二)沟通者本身需素质过硬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的素质包括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沟通主体的思想理论素质决定了其本身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性,决定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沟通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诚信、礼让、敬业等美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同时也为与学生实现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好的心理素质能促进教育者从容沟通、从容应对。沟通主体需要胸怀开阔,细心耐心、百折不晓、临危不惧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沟通主体还要具有有效驾驭沟通的能力,如观察力、表达力、组织协调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三)因人而异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这个群体的共性但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思想状况、情感需求等。在沟通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取舍。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不能千人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互动,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心灵才能起到效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生产流水线,学生也不是教育的产品,唯有平等,深入心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才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教育效果。有的教育者过分依赖经验和技巧,而不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一味的说教只能适得其反。

(四)沟通环境要适宜

沟通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效果。

(1)物理环境。比如沟通的时间、地点、沟通双方的距离等因素。不同物理环境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活动营造不同的沟通气氛,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在沟通时间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时间,否则,会使其产生烦躁情绪或逆反心理。从沟通地点的选择来看,可以是教室、宿舍、操场或者使学生能够放松的其他场所。教室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所,宿舍是其日常生活的地点,操场是学生日常放松、活动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学生都能有比较放松的状态,有利于使沟通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而类似办公室等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双方自由的表达和沟通。合适的人际距离也能对沟通产生积极影响。思政教育者应当根据实际场合和关系亲疏来决定与受教育者的空间距离,太近,容易引起不适;太远,则较显疏远。除此之外,周围环境是否嘈杂,天气、温度、周围的主色调等都会对沟通造成一定影响。

(2)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能给沟通主体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氛围,促进沟通顺利进行。不利的人际环境总是给沟通制造障碍,致使沟通受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沟通的有效方法。在沟通中双方能畅所欲言,甚至嬉笑怒骂也是良好人际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在现实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往往关系紧张,由于知识背景、社会背景、年龄差距等导致对问题的认识不一致,从而使得沟通并不顺利,沟通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式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沟通氛围,有利于沟通的有效实现。

三、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运用大学生喜爱的沟通方式。

如关注短信、MSN、QQ、飞信、微信、微博等受学生喜爱的交流工具,开发这些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这些交流工具突破了传统交流方式的局限。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的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留言、参与他们话题的讨论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平等,也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传统沟通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展开交流。

(二)积极倾听。

学会倾听是获得有益的信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积极倾听,是要求我们认真地注意力集中地去听对方的说话内容和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要有耐心,不能急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只有我们首先耐心听对方说什么并真正理解对方说什么,对方才会同样认真的听我们说什么并努力去理解和接受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因为认真倾听表达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信任和重视,从而促进双方的信任,促使沟通顺利有效进行。倾听,还要注意对对方所传递内容的反馈、比如偶尔提问、微笑、点头、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所传递的信息,要尽量表现出精神饱满、兴致勃勃、乐于倾听的姿态。

(三)言语要真诚、得体

真诚就是避免过于客套,保持自然。对于师生间心理沟通来说,直抒胸臆、推心置腹地表达更容易被双方接受。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要根据具体面对的学生的性格,有时需要直言相告,有时只能委婉暗示,另外在沟通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顺应时代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实际,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摸准学生脉搏,根据性别、专业、年级、性格等的不同,对症下药。利用各种方式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余斐.传播学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11)

[2]张宏滨.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之沟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魏江.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闵绪国.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交流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如此交流,太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