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民生科技发展经验及启示

2014-04-09王喜红周子越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生计划科技

■ 王喜红 周子越

民生科技是相对于工业科技、国防军工科技而言的概念,具体可以用来指那些 “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支撑和引领的科学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生科技在美国、德国、日本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他们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民生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做法

自克林顿政府以来,美国开始重视民生科技事业。金融危机以来,更是将民生科技视为助推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民生科技的主要做法有:

(一)政府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自1994年以来,美国不断增加对民用科技的投资力度。除了大量的间接投资之外,从1994年到2001年,美国政府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科技投入,从306亿美元提高到41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总预算投资比重由44.8%提高到47.3%,提高幅度达到34%。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更是配合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通过设立可再生能源基金、智能电网投资基金、 “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等方式进行大规模政府投资。为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居民医疗健康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奥巴马政府拨专款5.085亿美元用于8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与建设,投资8800万美元支持医疗信息技术的普及。

(二)环境科技、新能源等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

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联邦政府明确提出把包括环境、能源等领域在内的科技创新作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几年,美国联邦政府设立的科技支持计划也主要以新能源、环境科技为主。例如,2009年联邦政府专设可再生能源基金、智能电网投资基金、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基金;财政部和能源部联合启动先进能源制造抵税项目,该项目明确规定:凡新建、扩建和更新改造的先进能源制造项目投资均可获得30%的税收抵扣。另外,美国仿照国防部下属的高级研究计划局模式,专门成立高级能源研究计划局,拨付4亿元启动资金,以促进新能源开发研究。

(三)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通过优惠的移民政策广招全世界的人才,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近几年,美国开始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其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大体可分成一般性计划和特殊计划等两种情况。一般性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经费和改善基础国民教育,主要通过 “国家服务计划”进行。特殊性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通过 “技术素养挑战基金”、 “技术学习挑战补助计划”等进行。另外,美国还通过国家学徒训练计划提高在职工人的就业素养和就业技能,美国国家学徒训练计划明确要求公司必须将利润的5%用于在职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德国民生科技发展经验做法

德国十分重视民生科技发展,虽然德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的顶尖技术可能不如美国,在微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领域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但德国的高科技更切合民生,更关注民生,例如传真机、MP3等都是由德国人发明并在全世界普及。德国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做法如下:

(一)官企联姻解决民生科技投入问题

经费不足一直是各国民生科技发展的瓶颈之一,德国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德国的罗伊纳化工园区建在被污染了的土地上,污染了的土地需要修复才能使用。土地修复需要巨额的资金,谁来出这笔巨款?联邦政府出面与INFRALEUNA公司共同出资。建成后的化工园区,具体由INFRALEUNA公司具体负责运营,联邦政府拥有13.25%的股份,LINDE公司占有24.5%的股份,其余的股份由园内其他企业共同拥有。先进的治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民生科技的投入问题。

(二)高度重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和资助

在德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生科技的新生代力量。为了保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德国政府出台了很多特殊的扶持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 “风险投资”。制定了5—6种扶持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有3种:产品革新项目,最高的资助为24个月20万元的无偿补助;技术革新助理项目,主要针对新毕业大学生的成果应用和就业创业问题,鼓励企业接纳新的毕业生;革新想法的专利保护,提供申请专利的咨询和资金帮助。政府还规定接受政府资助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必须与企业合作,以保证科技成果迅速形成商品化产业化。

(三)将环保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民生科技之一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将其作为德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环保科技也因此成为德国重点发展的民生科技。早在2006年,德国的环保科技已经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18.9%。日前,德国重点发展的环保科技有水方面,主要包括水提取、水处理、水分配、水管理等技术;废水和垃圾方面;回收和循环经济方面等。

(四)注重搭建高科技展示平台

2008年,德国政府启动 “德国水伙伴”计划,该计划由德国众多从事水务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德国的5大联邦部——研技部、经济部、发展合作部、环境部和外交部都参与其中。该项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德国环保企业和机构展开海外业务提供连接平台,主要目的是向全球推广德国的环保技术。

利用圆钢加固,焊缝的宽度≥d/3,焊缝长度≥3d,d为圆钢直径;利用等边角钢加固,焊缝的宽度≥(d+1)mm,焊缝的长度≥2b,d为肢厚,b为肢宽。

此外,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面向公众的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成果展示平台的建设。联邦教育研究部设有专门的、为公众提供相关资料和咨询机构,叫做 “新闻和公共工作处”。 “新闻和公共工作处”还负责发布政府报告展示科技政策导向,负责向公众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日本发展民生科技经验做法

日本近年在出台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设立科研项目时,非常注重科技与民生的结合。日本推动民生科技发展的经验做法如下:

(一)政府大力支持

日本民生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种支持首先表现为政府及各有关机构进行的稳定持续不间断的经费投入。据有关资料报道,从2001年至2009年日本政府的科技预算始终保持在4兆日元左右。据日本总务省 《2008年科技研究调查结果概要》显示,仅2007年日本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取的各类研发经费总量就高达2004亿日元。

(二)官产学一体化研究是日本民生科技发展的主要模式

所谓的 “官”指的是政府及政府直属的国立和公立研究机构, “产”指企业界, “学”指大学。在官产学一体化的研究模式下,政府负责立法、指定民生科技政策、下发科研计划及研究重点。国、公立研究机构和大学等根据政府的民生科技政策,进行各种基础性、先导性、综合性研究,企业则通过共同研究、委托研究等方式与国立、公立研究机构和大学展开合作。在官产学一体化的研究模式中,政府主要发挥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研究机构和大学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研究,企业主要提供经费以及研究实习基地。民生科技发展官产学一体化研究模式对于确保科技发展体现日本政府意志、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实现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民生科技贴近百姓需求,注重以人为本

1995年以来,日本共开展了三期“五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三期计划的重点都是关注民生和社会,关注百姓需求。第一期计划从1996年至2000年,计划的重点是解决 “环境、食品、能源、资源等世界性问题”和 “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和预防灾害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二期计划从2001年至2005年,计划的重点是解决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人类共同面对的人口、气候变暖、环境能源等问题。因此, “安心、安全且生活质量高的国家”是第二期计划的基本目标,让科技成果彻底回报社会是第二期计划的基本遵循。第三期计划从2006年至2010年,其关注民生的方向更加明确,那就是为 “促进得到国民支持并将成果还原于社会、民众的科学技术”。

(四)注重发挥国外人才的作用

一是重视发挥外籍科技人才作用。舍得花重金聘请外籍人才,日本政府每年花在这方面的费用高达65亿日元。为了便利外籍人才出入境方便,实施特殊的人才出入境管理制度,准许具有突出创新贡献的科研人员一年之内多次访问日本。为吸引国际顶级人才能来日本从事科学研究,日本制定专项计划: “促进外国研究者来日本落户项目”和 “世界顶尖国际研究据点形成促进计划”。

西方发达国家民生科技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高度重视民生科技发展

从各国科技发展重点看,民生科技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民生科技领域的竞争也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重点与焦点。作为经济大国,从战略层面部署民生科技势在必行。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已就重大民生科技的重点与政府支持做出重要部署。今后还应出台更加具体和细化的举措,推动重大民生科技领域研究上水平、上层次。

(二)应加大中央政府对民生科技的支持力度

民生科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必须由中央政府在经费保障、产业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倾斜。2011年科技部已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意见中就发展民生科技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推动民生科技国家合作等做出了部署。这些部署高屋建瓴,但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国外发展民生科技的具体措施看,中央政府首先应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其次,中央政府还需利用其他杠杆措施发挥其 “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银行、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研究力量共同参与民生科技事业发展。

(三)应将节能环保技术专项发展纲要的制定提到议事日程

民生科技有很多领域,人身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等。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球性话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是将经济增长的“宝”押到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领域。顺应国际潮流,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应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并制定节能环保技术专项,针对我国节能环保领域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关键环节、技术瓶颈进行专项支持,出台详细的发展纲要。

(四)应加强民生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开展民生科技事业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民生科技必须具有充足得力的人才储备。根据国际经验,民生科技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内生、自己培养,可以借助外援、从国外引进。因此,我们的人才储备也可以 “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制定民生科技的人才培养计划等方法,进行自我培养和储备。另一方面,想办法发挥和利用国外留学生资源,让外国人帮我们培养人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环境改善等途径,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再一方面,发挥国际留学生资源作用,重视对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与合理使用,鼓励国内外企业之间、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五)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对于解决研究资金瓶颈、解决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问题、推动科技产业化发展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我国十分重视科研开发的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及合作机制建设。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运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搞清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症结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

(六)应重视民生科技的公众传播

公众是民生科技的主要受益者,公众对民生科技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民生科技服务人民的效果。目前,在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努力下,许多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然而由于民众对相关技术和研发产品并不了解,使许多民生科技成果不能实现市场化即不能顺利地应用到人民生活之中。开拓更多的民生科技传播渠道有利于加深公众对民生科技的认识和了解,扩大民生科技的市场需求,拉近公众与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距离,推动民生科技的发展。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如电视、广播、网络、展览等平台向公众介绍最新的民生科技成果;研究机构也应加强与公众的交流,通过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既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能实现其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资料

1.陈喜乐,等.我国民生科技发展研究综述[J].发展研究,2012,8.

2、3、4.鲁敏.我国民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5、6、7、8.张伟,等.日本民生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经验与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0,8.

猜你喜欢

民生计划科技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科技助我来看云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暑假计划
科技在线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