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2014-04-09赵素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赵素藏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

赵素藏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产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对其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进行观察, 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 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0~15 d后行血管造影检查, 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内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 积极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同时给予其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尽快恢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凝状态;护理

为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 产妇年龄最小为20岁, 最大为35岁, 平均为27.8岁;病变部位:左侧34例,右侧16例;分娩方式:剖宫产33例, 阴道分娩17例。

1. 2 方法

1. 2. 1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抬高患肢, 同时行溶栓、祛聚、中药、抗凝等治疗, 伴随肿胀症状患者接受肿消散外敷患肢治疗。行静脉内置溶栓术治疗33例患者, 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患者17例, 所有患者治疗时均给予其全面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其体制相对正常患者弱, 因而应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禁止按摩挤压患肢, 并且要适当将患肢抬高, 最佳高度应位于心脏水平上约200~300 mm, 且要确保膝关节屈曲15°左右, 从而有效的对静脉牵拉现象进行缓解。同时还要给予患肢充分的保暖, 并且要时刻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则要及时通知医生, 给予其针对性处理。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要告知产妇在行溶栓、抗凝等治疗时要禁止母乳喂养, 并且要告知其此时母乳喂养的危害, 从而逐渐提高产妇的遵医行为;对应回乳的产妇在要对其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并且要嘱咐产妇回乳期间严禁挤压乳房, 以防发生乳腺炎。

1. 2. 2 肿消散外敷护理 芒硝、三黄散、冰片是消肿散的主要成分, 其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功效。但由于该药物具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 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视, 认真观察其浸透时间并及时进行更换, 从而在达到药物浸透效果的同时防止皮肤压疮、湿疹等并发症发生。

1. 2. 3 抗凝、溶栓及祛聚治疗的护理 链激酶、尿激酶等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 用药前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 且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部分凝血酶时间;用药后还应认真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征象、头疼、意识模糊等发生, 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 结果

5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全面护理后, 临床症状均在10 d内消失, 患者治疗10~15 d后接受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均再通后出院, 6个月随访期内可参与正常工作与生活。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而产妇产后因血液高凝状态而极易出现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 从而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 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 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显得非常重要[3]。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3. 1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产妇产后往往要长期卧床休息, 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肌泵功能, 使得血流速度及肠胃蠕动减弱, 进而引起便秘。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以下几方面护理的重视。①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在生理、心理等多重作用下往往会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良情绪, 导致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从而对血管舒张收缩功能造成影响。且临床研究也表明, 不良情绪也导致便秘现象发生,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产妇心理护理的重视, 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认真倾听产妇倾诉, 了解产妇的实际想法及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从而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从而增强产妇的舒适感, 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②确保大便通畅。相关研究表面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发生在左肢, 其主要是受乙状结肠宿便的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要协助产妇形成良好的饮食及是生活习惯,并且要嘱咐产妇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从而避免便秘现象发生, 确保大便通畅。③定期进行抬腿、足背屈、膝关节屈伸等主动或被动运动, 从而逐渐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流淤滞症状。

3. 2 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注射有刺激性药物是临床上引起静脉内膜损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 护士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同时还要禁止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 并且还要防止药物外渗而对患者的皮肤组织、血管等造成损伤。此外, 患者若发生局部静脉炎症症状则必须及时停止输液, 同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3. 3 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相关研究表明发生有血栓性栓塞疾病的患者中4%~5%左右患者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重视, 预期及产褥期可给予患者小剂量肝素预防治疗, b.i.d, 5000 U/次, 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 以防出现高凝状态。

综上所述, 在给予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相应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1] 王颖,张曦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22(9):764-767.

[2] 李晓东,安可英,孙国峰,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重庆医学, 2013,42(25): 2964-2965.

[3] 唐新华,张开华.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观察.重庆医学, 2013,42(9):1050-1052.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