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4-04-09张翠丽
张翠丽
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翠丽
目的 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共124眼,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2眼, 研究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发生较少,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为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并与超生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共12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共124眼,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2眼。研究组中男46例, 女54例;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为(64.8±12.18)岁, 对照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5.8±10.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摘出术, 研究组采用囊外摘出术,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进行常规的球周麻醉, 在角膜缘内的透明角膜2点钟的方位做辅助切口, 并在9~12点钟的方位做结膜瓣, 在距离角膜缘2 mm处, 以10点半为方位中心, 做弦长4.6~5.0 mm的切口, 在切口两端像前作垂直短切口月1 mm, 做隧道于巩膜瓣, 穿透透明角膜进入前房,注射透明质酸钠, 行开罐式截囊, 囊口直径为6~9 mm, 充分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 之后再注射通明质酸钠。选用钝针头旋转中心核, 直至中心核脱离前房, 并采用象限咬切法挽核。
以BSS液冲洗前房,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并恢复前房, 进行包扎。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术后视力情况 研究组62眼术后1 d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有17眼, 0.5~0.9者有41眼, ≥1.0者有4眼;术后3 d<0.5者有11眼, 0.5~0.9者有36眼, ≥1.0者有5眼。对照组62眼术后1 d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有34眼, 0.5~0.9者有28眼;术后3 d<0.5者有28眼, 0.5~0.9者有28眼,≥1.0者有6眼。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散光情况 研究组62眼1周、1月角膜散光分别为(2.08±0.62)D、(0.97±0.57)D, 对照组分别为(0.94±0.67) D、(1.00±0.54)D, 两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角膜水肿有4眼, 纤维素渗出膜有3眼, 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积有2眼;对照组有角膜水肿12眼, 房水闪辉有12眼, 纤维素渗出膜有4眼, 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积有2眼,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可治愈的致盲性眼病, 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术。超生乳化的热效应、机械作用以及核的碎屑会对角膜产生冲击, 从而加重角膜内皮的损伤, 而囊外摘除术具有切口小、自闭性好、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费用低等优势, 受到多数学者的提倡[1]。目前,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较多且时机偏晚, 尤其是过成熟期白内障, 晶体核大而硬, 红光无反射, 撕囊困难, 对硬核实行乳化术, 易引起玻璃体脱入前房, 核掉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 超声乳化并非此类患者手术方案的最佳选择。
本次研究囊外摘除术中采用的是角巩膜隧道切口, 在进入前房切口时需位于透明角膜缘内1 mm左右, 以便形成完整的巩膜瓣, 防止术中、术后虹膜脱出, 并利于术后切口密闭,从而可减少术后切口漏水或前房变浅等并发症。成功的连续环形撕囊可增加囊袋的稳定性, 使囊口平滑有弹性, 抗撕裂功能增强[3]。因此, 制作一个完整和较大的撕囊口, 有利于顺利挽核和皮质的吸出, 注意囊口的直径不小于6 mm, 开口过小使得挽核的难度增加, 容易引起囊袋脱位。如撕囊的直径偏小, 可在前囊口出实施放射状剪开, 撕囊失败可改成开罐式截囊[4]。
挽核是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做好水分离和水分层, 将皮质、软核、硬核进行分离, 以缩小核的体积, 方便挽出。同时,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的防止较高的超声能量对角膜的影响, 在粘弹剂保护的基础上娩出晶状体核,安全性能良好[5]。另外, 用双腔注吸器吸出残留的皮质, 从侧切口与隧道切口相交的位置吸除上方皮质, 这不仅可以使操作点增加, 而且可以抵消因隧道切口形成的角膜散光。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角膜散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从短期来看研究组患者视力恢复与散光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研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有所减少, 提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 安全可靠, 创伤小, 经济实用, 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1] 段素芳.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11(25):131-132.
[2] 李丹丹,刘伟,梁娟,等.硬核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临床效果比较.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12(01):68.
[3] 张双虎.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12,22(21):4513.
[4] 张文九,陈陶阳,戴追.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11(11):75.
[5] 陈敏.硬核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11,61(11):1914.
[6] 张汉国,曾灿萍.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104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37(02):23.
221600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