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临床效果分析
2014-04-09张红卫
张红卫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临床效果分析
张红卫
目的 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治疗中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56例, 均于瘢痕附近设置50~600 ml容积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4个, 之后采取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切除瘢痕后继发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56例患者共设置扩张后随意型皮瓣98个, 其中7个皮瓣出现并发症, 处理后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经随访, 所有患者转移皮瓣的质地、色泽均和缺损区域组织保持一致。结论 在为面颈部烧伤后瘢痕展开治疗时, 瘢痕附近部位具有类似于缺损区组织的质地与色泽, 采取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并发症较少且不会对继续治疗造成影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面颈部烧伤;瘢痕;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
面颈部烧伤患者通常会出现大面积瘢痕, 这些瘢痕可对患者功能及外观造成明显影响,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 因此需要积极展开相应治疗。传统的面颈部瘢痕治疗方法主要为皮片移植, 然而皮片移植治疗常存在移植后质地、肤色相差明显, 远期继发皮片挛缩等不足[2], 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为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取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方法治疗,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56例, 其中男32例, 女24例, 患者年龄为12~43岁, 平均为(28.3±1.6)岁;56例患者均属于深度烧伤, 在烧伤部位愈合后均形成瘢痕, 对外貌有严重影响, 部分患者存在鼻翼、口角歪斜、眼脸外翻、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切除瘢痕后缺损面积为4 cm×3 cm~27 cm×15 cm。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展开治疗:依据患者切除瘢痕后缺损面积, 于瘢痕附近放置容积为50~600 ml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4个, 在此过程中, 在对扩张后皮瓣转移方向及角度予以合理设计后置入扩张囊,并按照切除瘢痕后缺损形状、面积及部位对扩张囊形状、容量、置入方向及部位予以确定。
2 结果
本组5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均于瘢痕附近设置50~600 ml容积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4个, 共构成扩张后随意型皮瓣98个, 其中易位皮瓣10个, 旋转皮瓣26个, 滑行推进皮瓣42个, 易位、滑行推进及旋转皮瓣复合转移20个。术后共7个皮瓣出现并发症, 其中切口感染2个, 皮瓣血运障碍3个, 皮瓣下血肿2个, 所有并发症在给予适当处理后均未对继续治疗造成影响, 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56例患者展开6~30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12.4±3.5)个月,转移皮瓣的质地、色泽均和缺损区域组织保持一致。
3 讨论
在为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展开治疗时, 除通过修复将局部瘢痕挛缩所致功能障碍予以有效解除外, 还需对美学方面要求予以充分考虑,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关于修复瘢痕后外观方面的要求。王爱武等人[3]认为, 在对烧伤后瘢痕进行修复时, 应选取和面颈部组织相匹配、厚度适中、成活量高的皮瓣展开治疗, 而瘢痕附近部位皮肤在厚度、颜色及质地等方面均与缺损区域接近, 可对面颈部烧伤瘢痕修复需求予以有效满足。
本院在为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展开治疗时, 即采取瘢痕临近处皮肤展开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加以治疗。在这一手术中, 首先需按照扩张后皮肤转移角度及具体面积对瘢痕切除范围予以合理确定, 以便保证皮瓣修复效果可最大限度实现。在选择扩张囊时, 面部瘢痕切除患者采用肾性、小圆形扩张囊, 颈部瘢痕切除患者采取新月形、马蹄形及肾性扩张囊, 同时根据切除瘢痕后缺损面积对扩张囊容积的大小予以合理选择。扩张囊要和受区瘢痕附近区域质地及色泽保持一致, 同时供区位置要便于操作, 位置隐蔽, 不会对重要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不会对供区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在进行扩张囊埋置时, 需根据供区条件及受区需要对扩张囊埋置深度层次予以确定, 面部通常在咬肌、表情肌及腮腺筋膜浅层埋置, 而颈部多在颈阔肌浅层埋置。扩张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注水扩张, 本院采取常规慢速扩张, 以便保证扩张后皮瓣回缩时相对较轻。
皮瓣的设计与转移是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行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治疗的关键, 而扩张后皮瓣和常规皮瓣间的最大不同在于扩张后皮瓣为半球形, 故而在设计皮瓣和转移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对已扩张皮肤加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或造成“猫耳”现象。扩张皮瓣常用方式主要包括易位、旋转、推进及复合转移等方式, 其中最安全的首选方式即为推进皮瓣, 之后依次为旋转皮瓣、易位皮瓣及复合转移皮瓣。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 在将和鼻唇沟或脸靠近的瘢痕切除后, 多采取易位或旋转皮瓣, 而将面部瘢痕切除后采取直接推进皮瓣, 且保持皮瓣张力适度, 以降低附加切口发生率;对于颈部瘢痕切除患者利用交错或旋转皮瓣修复, 如有必要可做适当的附加切口, 以降低直线瘢痕挛缩发生率;对于下颌缘有一定弧度、将面颊部上与下颌缘接近部位瘢痕切除后,以滑行推进皮瓣为主。若在转移皮瓣时存在对皮瓣远方予以过度扩张, 或将未扩张部位转移等现象, 将可能引发血运障碍, 故而在设计皮瓣和转移皮瓣时应对这一点加以注意。
在本次研究中, 56例患者共设置扩张后随意型皮瓣98个, 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经适当处理后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经随访, 所有患者转移皮瓣的质地、色泽均和缺损区域组织保持一致。由此可见, 在为面颈部烧伤后瘢痕展开治疗时, 瘢痕附近部位具有类似于缺损区组织的质地与色泽,采取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并发症较少且不会对继续治疗造成影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李鹏程.双侧胸三角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效果.中华医学杂志, 2013,93(14):1055.
[2] 于晓.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1,27(1):19-20.
[3] 王爱武.扩张预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颈部瘢痕.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0,26(3):161.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