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成长”靠什么?

2014-04-09袁腾王国红周建林

中外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权益分配资本

袁腾?王国红?周建林

战略管理“鼻祖”安索夫(Ansoff)

认为:协同可以让企业实现1+1>2,即通过自身能力与外界机遇匹配,拓展新的事业,实现更好的成长。

事实正是,企业的成长除了经济属性的交往之外,在经营过程中还获得了友情等社会属性的互动,建立信任关系,而且企业的日常经营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很难摆脱社会制度和地位的束缚。因而,企业迫切需要社会性资源,谋求“协同成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因资源、能力等方面积累不足,或因新技术、新知识的供给不足而陷入成长困境,如果仅凭单个企业的一己之力,很难较全面地获取到成长所需的资源、能力、技术和知识,而且花费的成本还很高。但如果企业将自身置身于整个社会网络中,以较低成本获取上述成长资源的渠道就会被打通了。

从“自组织”到“协同”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内外的社会资本间既协作又竞争,表现出强烈的“自组织”特征。所谓“自组织”,即在复杂的系统内,通过个体不断地自我调整,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众所周知,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也就是所有管理者和员工社会资本的综合,内部社会资本的不断外化,增强了企业的外部社会资本,增强成长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也不断内化集聚,从而使得内部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得到优化提升,也促进了企业的自我成长。

几乎对于所有企业,在成长初期,外部社会资本相对内部社会资本存在网络小、质量低等问题,企业大多依靠内部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信任预期和个人信用谋得成长机会,确定成长方向;在成长发展阶段,企业与越来越多的伙伴互动合作,扩展了外部社会资本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适宜成长的信任、规范甚至文化,外部社会资本不断积累并与内部社会资本形成平衡;而随着慢慢成熟,企业逐渐依靠外部社会资本获得信誉、品牌、口碑等竞争优势,成长也渐渐受外部社会资本主导;不过,在成长的扩散阶段,企业则完全可以从内部能力培养转变为外部网络搭建,依靠成熟的成长经验和软实力吸引其他企业学习模仿,进而实现成长的“协同”。

协同成长的三个维度

企业的协同成长包含了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利益网络等复杂关系的成长过程。所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个过程也会依靠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和权益分配三个维度来实现(见图表)。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是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甚至孤立地进行着。然而事实证明,企业与企业间的互动、甚至跨企业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推进彼此间信任的产生,并以此构筑责任与义务等道德框架,提高协同成长的成功率。

企业成长的本质就是社会元素融合的过程,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果。这些社会元素不仅包含正式的准则、程序和规则,也包括了非正式的诸如约定与文化等元素。作为企业协同成长核心的知识活动,是很难在合作中通过正式的契约形成合理的权益分配,需要合作者通过社会网络结构产生互动并形成信任,最终上升到文化、理念层面,打破制度化的经济活动同社会活动间的隔阂,将网络结构、互动关系、认知观念等社会因素纳入到协同成长的治理机制中,有效节约协同成长中监督与激励的成本。因此,作为非正式的社会契约,社会资本是企业协同成长的资源基础。

通过新搭建的成长资源网络,企业可以较轻松地接触之前无法从企业内部获取的资源,但很多关键性的资源并不是显性的,需要企业借助一定的能力获得。而动态能力恰恰是协助企业对外部资源感知、吸收和升华的能力,唯有借助动态能力,很多隐性的成长资源才能够被企业发掘并掌握,从而将企业成长推向更高的台阶。如果将成长作为企业协同的主要目标,那么就必须通过动态能力来实现,因为这是企业获取隐形资源溢出的关键手段。

事实上,企业之所以积累社会资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利益,更重要的是和其他企业或机构在交往中提升动态能力,实现协同成长。

协同成长是具有创新性的集群企业成长方式,不同于简单的物物交换或合作研发,企业追求的是比独自成长收益更多的协同效应。在协同成长过程中,不同企业因各自的特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其所投入的资源与精力也存在质与量的区别,如果不对权益的分配做出合理、明确的划分,势必会对协同成长的效果产生影响。虽然协同成长能够有效降低成长风险与投入、提高成长收益,但如果成长权益分配不均,企业的收益与其投入不匹配,就会逐渐挫伤大家的协同积极性。因此权益分配是否妥当直接影响协同成长的深度、广度与持久度。

然而,企业对协同的投入与成长的产出是难以实现完全匹配的。以科技型集群中企业的协同成长投入为例,除了可以衡量的有形资源之外,还有许多诸如技术、经验等无形资源,特别是隐形知识的传播与吸收,是难以测量的;协同成长的产出,除了可以分配的金融与物质产出,还包括专利、产权等等非物质资产,无法简单地按比例分配。

所以,企业之间需要在成长目标的确定、战略的选择、能力的积累和收益的分配等一系列重要事项中做到协作、同步,避免任何一方独揽控制权。权益分配虽然很敏感,但必不可少。

如此一来,企业一旦积累了一定的成长资源和能力,必将会显现出惊人的“跳跃式”成长。

猜你喜欢

权益分配资本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漫话权益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