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车软件“斗气”后的冷思考

2014-04-09陈宇祥

中外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斗气省钱降价

陈宇祥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持续了两个月的打车软件大战,终于渐趋平息。用媒体的话说,司机和乘客都回归了理性,乘客不再随意用软件叫车,司机则开始从“抢单”变成“弃单”。

打车软件大战虽然热闹,但最大的战果如果只是让政府加强了对打车软件的监管,那真令人啼笑皆非。

“价格战”没捞到“感情分”

这场打车软件大战让笔者想起大学时的一件趣事。当时,校园里只有两个理发店,比邻而居,价格一样,技术也差不多。学生去哪个店理发,也无明显偏好。突然有一天,两家店闹别扭,其中一家把理发价格降了一元,另一家很快跟着降价。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两家比着降价,终于在某一天都降至免费。学生们自然乐意,趁这机会都去理发,根本不问缘由。学校却看不下去了,出面调解。两家和解之后,价格都恢复原来的水平,生意也和原来一样,谁也没有比以前过得更好,学生们自然也很快淡忘了此事。

滴滴和快的的状况与这两家理发店差不多,为了争夺用户,竞相降价、倒贴,而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在烧钱。于是平时舍不得打车的人都安装软件去打车,还有网民研究出同时用两款打车软件赚钱的办法,更多的人则在茶余饭后笑谈“软件打车经”。总之,司机和乘客都占了软件公司的便宜,但是并没有向软件公司“卖乖”。甚至不补贴反而会打击人们使用软件的积极性。

如同可口可乐不会想着去消灭百事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也不会介意对方的存在。其实,竞争中两败俱伤之后谁也捞不到用户的“感情分”。

互联网思维不是省钱思维

打车软件之争让人深思:难道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竞争,还只是打“价格战”?

诚然,对消费者来说,最敏感的因素仍然是价格。但是消费者忠诚度的主要来源却不是价格。降价是普惠策略,针对具体消费群体的特殊因素而采取策略,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

比如:打车软件大战的后果之一,是老年人打车更加困难,因为出租车司机认为老年人不会使用打车软件,而使司机拿不到补贴。但实际上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很多,如果软件公司打“亲情牌”,能够让老年人的手机与其子女手机相关联,并由子女替老年人用打车软件付费,岂不是一举多得?

再如:公车改革也创造着市场机会。大批公车被取消,必然导致很多公务员打车公出。如果软件公司能够设计出针对公务打车的软件,帮助相关部门监督公务打车情况,优化公务打车方案,节省公务打车费用,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如何省钱只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所谓互联网思维,应该不只是省钱思维。互联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不妨先把“省钱”放到一边,走走其他路线,说不定可以另辟蹊径,既开拓了市场,又避免了同业“斗气”。管理

(本文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企业舆情分析师)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斗气省钱降价
请争气,莫斗气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省钱妙招——讨价还价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
夫妻斗气是个技术活
斗气不如斗志
成效:省钱省时提效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
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