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基因对宿主上皮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

2014-04-09丛立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葡菌细胞因子受体

丛立新,李 蕾,于 录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简称金葡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人畜共患致病菌,能引发表皮感染,甚至心内膜炎、感染性皮炎、奶牛乳房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自1960年首次发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以来,其耐药性迅速蔓延。细菌耐药性成为治疗金葡菌感染亟待解决的问题。脊椎动物含有丰富的具有血红素的血红蛋白,在感染过程中,金葡菌分泌溶血素,导致红细胞破裂而释放血红蛋白,优先地夺取和使用亚铁血红素上的铁,能够在体外利用完整的红细胞作为唯一的铁源,有了这些铁,金葡菌可在宿主体内定居并引起发病[1-2]。一些研究表明,铁表面调节因子IsdA(iron surface adjustment factors A)不仅仅可以与宿主血红蛋白和血红素相互作用,还可以粘附许多血清中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和人类角层细胞包膜蛋白[3]。此外,IsdA能降低菌体细胞的疏水性,使它们能够抵抗人体皮肤脂肪酸和肽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在人体皮肤上的生存起到关键性作用[4]。本研究通过敲除毒力因子IsdA的编码基因,阻断金葡菌的侵袭,为日后金葡菌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以后抗金葡菌制剂及疫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人角质化上皮细胞Hacat购自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本室常规传代。S.aureusNewman购自中国菌种保藏中心。敲除金葡菌野生株 Newman 的 isdA 基因,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除 isdA 基因以外相同遗传背景的突变株与野生株,构建NewmanΔIsdA。

1.2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RPMI-1640 培养基购自 Gibco 公司;胎牛血清购自 HyClone 公司;胰蛋白酶购自 Sigma 公司; Cell Counting Kit-8(CCK-8)购自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 PrimeScript®RT reagent Kit和SYBR®PremixEx Taq(ROXⅡ)购自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aKaRa);DNase I 购自 Fermentas公司; ECL 化学发光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Polyvinyliden edifluoride (PVDF)膜购自 Amersham 公司;鼠抗人 Dectin-1 抗体购自 R&D 公司、人源单抗 LL-37 购自Santa cruz 公司、鼠抗人 TLR2 和 TLR4 抗体购自 eBioscience 公司、鼠源单抗 β-actin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和羊抗兔IgG购自中杉金桥公司;人IL-8的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 Biolegend 公司;人 IL-6、TNF-α、MCP-1 的 ELISA 检测试剂盒购自 eBioscience 公司;彩色预染蛋白 marker(7-175kDa)购自 NEB 公司。

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Thermo),PCR扩增仪及梯度扩增仪(Biometra),黑马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垂直板电泳槽、湿法转膜槽及电泳仪(BioRad 公司),水平摇床(鼎国生物公司),酶标仪(芬兰雷勃),倒置显微镜(上海万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恒温循环水浴锅(日本EYELA),实验室碎花冰制冰机(日本 SANYO),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化学发光呈像系统(DNR 公司)等。

1.3实验方法

1.3.1人Hacat上皮细胞的复苏及培养 取出液氮罐中冻存的人Hacat上皮细胞,立刻置于37 °C的恒温水浴锅中,迅速摇动,当细胞完全解冻后放入水平离心机中,1 000 r/min,离心7 min,弃上清,用含有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1%丙酮酸钠、2 mmol/L谷氨酰胺、10%灭活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转移至25 mL细胞培养瓶中,在37 °C、5% CO2、饱和湿度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确定生长状态良好后使用预热的PBS清洗两遍,更换预热的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采用胰酶和EDTA混合的消化法,将状态良好的细胞进行传代。

1.3.2ELISA法检测Newman及NewmanΔIsdA对上皮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将人Hacat上皮细胞按每孔1×105个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待细胞贴壁后换液,每孔加入含有5×106个细菌(50倍感染)的新鲜培养基300 μL,相同体积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分别作用3 h、12 h和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8 000 r/min离心20 min,去除沉淀后,吸出上清分别用人IL-8、IL-6、TNF-α和MCP-1的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按照说明书操作。

1.3.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Newman及NewmanΔIsdA对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抗菌肽和相关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将人Hacat上皮细胞按每瓶2×106个细胞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待细胞贴壁后换液,每孔加入含有1×108个细菌(50倍感染)的新鲜培养基5mL,相同体积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分别作用3 h、6 h、12 h和24 h后,提取总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按照PrimeScript®RT reagent Kit说明书进行反转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人IL-6、IL-8、TNF-a、MCP-1、Dectin-1、LL-37、TLR2、TLR4和β-actin的mRNA基因序列,采用Oligo6生物软件设计Real-time PCR特异引物,并由上海生工合成见表1。

反应程序:95 ℃ 10 min预变性;95 ℃ 15 s,72 ℃ 30 s;退火阶段结束开始收集荧光,40个循环。溶解度曲线程序设置:95 ℃ 15 s,60 ℃ 1 min,95 ℃ 15 s。各个因子的退火温度50~60℃之间不等(表2)。

表1 基因、引物序列和扩增长度

表2 退火温度

1.3.4Western blot检测 将人Hacat上皮细胞按每瓶2×106个细胞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待细胞贴壁后换液,向细胞中分别每瓶加入含有1×108个Newman和NewmanΔIsdA(50倍感染)的新鲜培养基5 mL,设正常培养的Hacat上皮细胞为阴性对照,作用3 h。提取细胞总蛋白质并按照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蛋白质浓度。将提取的蛋白质进行SDS-PAGE、转膜、免疫反应及ECL显色发光等操作进行Western blot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5[5]统计软件以及文献[6]中2-△△Ct法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为平均值±标准差,P< 0.05时,平均值间差异被记作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金葡菌newman IsdA+/-对人Hacat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效果

2.1.1IsdA基因敲除后下调了Hacat上皮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表达水平 如图1所示,与金葡菌Newman组相比,金葡菌缺失IsdA后,细胞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的分泌水平下降;但与空白未刺激组相比,Newman及NewmanΔIsdA均可以促进细胞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P<0.05, **P<0.01)的释放分泌;其中IL-6和IL-8的变化较为明显,在3~12 h之间抑制最显著。

2.1.2IsdA基因敲除后抑制了Hacat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分泌 收集金葡菌Newman及NewmanΔIsdA处理组的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分泌情况。金葡菌缺失IsdA基因后,Hacat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分泌明显抑制,而在24 h最为明显。

图1 IsdA基因缺失后对Hacat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2.2金葡菌Newman IsdA+/-对Hacat细胞相关受体及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金葡菌 isdA+/-对 hacat 细胞 TLR2、TLR4、Dectin-1、LL-37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 IL-6、IL-8 和 TNF-α 以及趋化因子 MCP-1 相应的 mRNA 表达量的变化分析了这7个基因在 3 h、6 h、12 h 和 24 h 的表达情况(如图2-4)。

金葡菌IsdA+/-处理Hacat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促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量在刚加入菌液的3 h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缺失IsdA后,3 h到12 h之间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 **P<0.01),IL-6和TNF-α的mRNA在24h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IL-8的表达水平却极显著下降(**P<0.01)。金葡菌IsdA+/-均可使细胞的MCP-1 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1),在3 h达到高峰。IsdA缺失后,3 h~12 h之间其表达均明显抑制,并在3 h抑制最明显;在24 h,IsdA缺失前后MC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图2)。 TLR2 和 TLR4 表达量在刚加入菌液的 3h 开始上升,TLR2 在 12h 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在 3h~24h 之间,isdA-组的 TLR2 和 TLR4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isdA+组(*P<0.05,**P<0.01)(图3)。 Hacat上皮细胞经过金葡菌IsdA+/-作用3~12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了抗炎性细胞因子Dectin-1和LL-37 mRNA的表达(*P<0.05,**P<0.01)。IsdA缺失后,3h~12h之间其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并在3 h下降最明显;而作用24 h后,却无明显变化(P>0.05)(图4)。Hacat细胞可以自身表达TLR2、TLR4、Dectin-1、LL-37、IL-6、IL-8、TNF-α和MCP-1,且在3 h~24 h之前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进行金葡菌处理后,mRNA的转录水平可以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缺失IsdA基因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个别因子在24 h无明显变化,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

2.3Newman及NewmanΔIsdA对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Dectin-1和抗菌肽LL-37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促进 Hacat 上皮细胞 TLR2、TLR4、Dectin-1 和 LL-37 蛋白表达上调,TLR2 比 TLR4 上调明显;而缺失 IsdA 基因后,这4个蛋白表达均下降。

图2 IsdA基因敲除对Hacat上皮细胞IL-8I、L-6、TNF-α和MCP-1 mRNA表达的影响

图3 IsdA基因缺失对Hacat上皮细胞表面受体TLR2和TLR4 mRNA表达的影响

图4 IsdA基因缺失对Hacat上皮细胞Dectin-1与LL37 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 论

金葡菌因表达大量毒力因子而被称为最具致病力的细菌之一。金葡菌可引起包括皮肤感染在内的一系列感染,严重时甚至可以威胁人类的生命。角质化上皮细胞作为金葡菌感染的目标细胞,在金葡菌感染的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炎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能力,是宿主皮肤炎症的积极参与者。人们发现金葡菌表面蛋白IsdA对细菌细胞的表面疏水性的降低可以使它们具有杀菌作用,对人体皮肤上的金葡菌的生存非常必需[7]。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人的角质化上皮细胞Hacat做为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了金葡菌IsdA+/-对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图5IsdA基因缺失对Hacat上皮细胞TLR2、TLR4、Dectin-1与LL-37蛋白表达的影响

Fig.5EffectsofIsdAdeletiononTLR2,TLR4,Dectin-1andLL-37proteinexpressioninHacaTkeratinocytes

哺乳动物先天免疫系统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进而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PRRs包括Toll样受体(TLRs)、Nod样受体(NLRs)和RIG样受体(RLRs)三个家族,TLRs是现在研究比较成熟的受体家族,一些TLRs(TLR2和TLR4)在细胞表面上表达,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证明金葡菌细胞壁上的结合蛋白具有作为宿主细胞表面TLR2原始配体的功能。然而该细胞表面结合蛋白有效识别TLR2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也有证据表明,TLR2在金葡菌中起着调节宿主反应的重要作用。事实上TLR2缺陷型小鼠对金葡菌感染高度敏感[8]。金葡菌可导致皮肤细胞的TLR2表达显着增加,从而提高了皮肤感染症状发展过程中宿主皮肤对细菌的敏感性。此外,据报道,细菌致脓毒血症儿童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9]。本实验结果与此相一致:葡萄球菌可以明显上调Hacat上皮细胞的TLR2表达水平,金葡菌增加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表达,而TLR4的表达上调并不显著。本研究发现金葡菌作用于上皮细胞后,可显著的上调上皮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和抗菌肽的表达,并促进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趋化因子MCP-1的产生。

IsdA是一个多功能的表面蛋白,野生型金葡菌诱导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导致体内发生炎症反应,而IsdA基因缺失的金葡菌诱导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因此我们推测IsdA是金葡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在本实验中毒力因子IsdA被敲出后的金葡菌与野生株相比,IsdA基因缺失后的金葡菌降低了Hacat上皮细胞细胞因子IL-8、TNF-α、IL-6和MCP-1的分泌水平和TLR2、TLR4、Ddectin-1和LL-37的蛋白表达水平,但高于空白对照组。证实了IsdA被敲出后的金葡菌的感染力下降,为日后金葡菌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Torres VJ, Pishchany G, Humayun M, et 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dB is a hemoglobin receptor required for heme iron utilization[J]. J Bacteriol, 2006, 188: 8421-8429. DOI: 10.1128/JB.01335-06

[2]Cheng AG, Kim HK, Burts ML, et al. Genetic requirements forStaphylococcusaureusabscess form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host tissues[J]. FASEB J, 2009, 23: 3393-3404. DOI:10.1096/FJ.09-135467

[3]Friedman DB, Stauff DL, Pishchany G, et al.Staphylococcusaureusredirects central metabolism to increase iron availability[J]. PLoS Pathog, 2006, 2(8): e87. DOI:10.1371/Journal.ppat.0020087

[4]Grigg JC, Cooper JD, Cheung J, et al.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iderophore receptor HtsA undergoes localiz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o enclose staphyloferrin A in an arginine-rich binding pocket[J]. J Biol Chem, 2010, 285: 11162-11171. DOI:10.1074/Jbc.M109.097865

[5]Bai X.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s and myoblast function by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 fromTrichinellaspiralisinvitro[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11:37-47. (in Chinese)

白雪. 旋毛虫排泄分泌物调节巨噬细胞及成肌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2011:37-47.

[6]Kenneth J, Thomas D.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ΔΔCT method[J]. Methods, 2001, 25(4): 402-408. DOI: 10.1006/Meth.2001.1262

[7]Clarke SR, Mohamed R, Foster SJ. TheStaphylococcusaureussurface protein IsdA mediates resistance to innate defenses of human skin[J]. Cell Host Microbe, 2007, 1: 199-212. DOI:10.1016/J.chom.2007.04.005

[8]Kawai T, Akira S. The roles of TLRs, RLRs and NLRs in pathogen recognition[J]. Int Immunol, 2009, 21(4): 317-337. DOI: 10.1093/Intimm/dxp017

[9]Zhao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aepsis[J]. J Pediatr Pharm, 2013, 19(8): 5-7. (in Chinese)

赵安玲. 脓毒血症儿童血清降钙素原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 儿科药学杂志,2013,19 (8):5-7. DOI:1672-108X( 2013) 08-0005-03.

猜你喜欢

葡菌细胞因子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BV2细胞IFN-α生成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