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S”管理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2014-04-09梁嘉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理念班级班主任

梁嘉声

“6S”是由日本企业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将该理念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班风的良性发展。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出发,对6S管理模式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论述。

6S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文化 主题班会 理念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指的是课堂的硬件配备、环境布置等,制度文化指的是班级的纪律、卫生、考勤制度等,精神文化则包括班级内部形成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行为方式、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等。概而言之,班级文化的实质,就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整体风貌的重要体现。为了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软性约束作用和强大的激励功能,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运用“6S班级管理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一、“6S”管理模式简介

“6S”是源自日本企业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六个方面,其目标是为企业创造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使企业的生产秩序、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都得到切实的保证。“6S管理”提倡从小事做起,通过做好每一个细节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后来,该理念被逐步拓展延伸到教育领域,由此衍生而来的“6S班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二、“6S”管理理念下班级文化的创建

1.整理、整顿——从教室空间的科学布置到班级物质文化的有效构建

所谓整理,原指对工作场所中的物品进行分门别类,将必需的物品保留下来,不必要的则予以清除,以便腾出空间、减少堆积;整顿,强调的是“物归原处”,加上标识,做到有条不紊、一目了然,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之物,减少时间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对班级文化的创设而言,整理和整顿的理念主要应用于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其目标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洁净优雅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学习任务特别繁重的高三学生来说无疑更为重要。然而,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少高三学生甚至班主任的头脑中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高三只要狠抓学习就可以了,生活、行为上的要求都可以降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惯于我行我素,班级纪律日益松散,学习用品摆放凌乱,教材试卷堆积如山。如果任由这些负面现象积少成多,甚至成为主流,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做事严谨性的降低,其学业成绩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为此,笔者在连续三年的高三班主任生涯中,一直要求学生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关注各项生活细节,尽快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为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宣传发动。利用主题班会,向学生渗透“6S”思想,同时,强调高三课室环境布置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二步,明确要求。一是“教室总体布置”,班主任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适当参考学生的意见,绘制一幅详细的教室布局平面图,设计好讲台课桌、班训标语、学科园地、目标墙、图书角的分布格局,使之疏密合理、错落有致;规定好清洁工具的摆放位置以及各小组的大件物品(如书箱等)的存放地点,做到各归其位、整齐划一;遥控器、麦克风等由专人负责保管,如有遗失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个人物品保管”,要求学生对书籍和其他物品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将之划分为“必要”和“不必要”两大类,对于“必要”的物品又可细分为“十分常用”、“偶尔用”、“不常用”等小类别,并贴上醒目的标记;整理教辅资料时,可购买不同规格的燕尾夹、文件夹和各种颜色的标签、书签,对各科试卷(包括大型模拟考、课堂训练、周末小测等)分门别类,然后配以封面、加以装订,以便日后查找;严格限制课桌上书籍与杂物的数量,以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书写空间和开阔的视野。第三步,付诸实施。要求每位学生在离开自己的座位时要立即把桌子整理干净,书本放归原处,桌椅拉回原位;值日生每天要做到“两检”,即在早读前和晚修后进行两次例行检查,一旦发现物品放置错乱的现象,应立即将相关人员的名单登记在班级日志上,对于违反次数较多的学生,则由班主任进行个别谈话,敦促其及早改正。第四步,跟踪强化。一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追踪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遇到优秀事迹应大力褒扬;二是实行“承包制”,开展全员管理,教室的每一区域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班主任要不定期地进行巡视,多向值日生了解情况,确保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2.清扫、清洁——从整洁卫生环境的努力创建到班级制度文化的逐步形成

所谓清扫,原指将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清理,保证工作场所无垃圾、无灰尘;清洁,是指将相关措施制度化,保持环境的洁净、亮丽。对班级文化的创设而言,“清扫、清洁”的理念适用于制度文化的建设,具体的实施过程是:第一步,前期准备。班主任在开学一个月内掀起“教室卫生死角大家找”的活动,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然后组织一次彻底的大清洁。第二步,合理分工。每天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扫地、倒垃圾、整理桌椅、收拾讲台、擦黑板和检查清洁效果等,安排时应注意使每位学生的工作量趋于均衡,脏活累活可以分单双周轮流干,避免厚此薄彼。第三步,奖勤罚懒。班主任必须加大对班级卫生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通过“令出必行”来凸显制度的威严,通过“公正严明”来提升自身的威信。对于各小组的工作质量,笔者采用“6S积分”的形式进行细致的量化评定,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要在班里公开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例如,奖励一些小文具、笔记本等;对不负责任、马虎应付的小组则要严格监督,必要时应对之施以适度的惩罚,例如,制作一期班刊、创作一期黑板报、摘录几篇范文等。最后,可将一些有益的做法推广到各项制度(包括奖惩制度、学习制度、选举制度等)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引领整个班级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素养——从浓厚人文氛围的积极营造到班级精神文化的系统建设

所谓素养,原指企业中的每位员工平时要严于律己、按章办事、顾全大局、团结互助。对班级文化的创设而言,“素养”的理念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步,确立目标。班主任要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包括家庭背景、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知识基础、思维习惯等,做好对班级的准确定位,要求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我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要建立怎样的一个班级”。第二步,组织活动。班主任应制定详尽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举办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班级活动,如班级辩论赛、时事沙龙、读书交流会、微型音乐欣赏会、优秀范文展览会、班级之星评选等,要注意定好课题、形成系列,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充分利用校运会、校园歌唱和朗诵大赛、科技节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动结束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总结,借此树立典型,督促后进。第三步,反复深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文化,更需要班主任用心感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促使这种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生日常的言谈举止之中。笔者通过比较发现,在诸多的形式中,创办班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期成功的班刊,往往凝聚着教师的汗水与智慧,承载着班级的灵魂与文化;它为学生构筑起心灵的港湾,也发掘了学生的天赋与才华。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懂得了群策群力、精诚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的书香气息日益浓厚,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毋庸置疑,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它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思想品位和班级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时,绝不能停留在冰冷的条文与空洞的说教上,必须选择适宜的形式与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制定措施时绝不能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要特别讲究“传承”,即在指导思想上要呈现一定连续性;绝不能一成不变,疏于更新,某种形式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使用频率不能过高,否则,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还会给人以形式主义的感觉,带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消极影响;绝不能急于事功,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经历一个积累、沉淀与升华的漫长过程,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安全——从安全意识的全面培养到全体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

所谓安全,原指每位员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安全的生产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基于这种理念,班主任要注意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思想,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安全出发,加强法制教育,向学生宣传饮食卫生、交通安全、防偷防盗、医疗急救等方面的知识。笔者在担任班主任的头两年,也曾因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意外受伤、放假时暴饮暴食所导致的肠胃不适、教室和宿舍里的充电行为、贵重物品的偶然失窃而感到忧心忡忡,虽然多次强调,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后来笔者改变了教育策略,尝试利用典型视频和班级成员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例如让体育生现身说法,教会同学们如何避免运动创伤),或者结合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食品安全涉及到化学知识,运动安全涉及到生物和体育知识、用电安全涉及到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则要用到心理学知识等)进行讲解,减少枯燥的说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并自觉地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这样上述现象自然就会减少,免除了一些后顾之忧,班主任的管理压力就会随之减轻,对班级的管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运用“6S班级管理模式”创建班级文化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6S”管理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有些班主任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些认识或操作上的误区:例如,忽视了“6S”班级管理模式的深层次内涵,将该理念与搞好卫生、放好物品这些具体的事务完全等同起来;又如,班主任制定的措施过于零碎繁琐,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将之视为负担,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各项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半途而废。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第一,要进行周密的前期准备工作,对“6S”的核心理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开展必要的“专题培训”,以端正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对该管理模式的认同感。第二,要建立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团队,教师自身也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要注意营造氛围、落实监督,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如张贴“6S”行为规范和具有鼓动性的标语、定期公布对各小组的阶段性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等等。只有形成制度,常抓不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6S”管理模式为整个班级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才会由衷地将“6S”视为自身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管理工作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6S”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尝试的管理方法,对班级文化的建设颇有裨益,只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会反思自我,力求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在通往班主任工作理想境界的道路上欣赏到更美的风景,收获到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广西轻工业,2010(9).

[2] 龙冰.中职学校班级6S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3] 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理念班级班主任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班级“无课日”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用心处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