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镇“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4-09王展宏
王展宏
摘 要:介绍了祁山镇“三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三资”管理工作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夯实会计基础、加强财务监督等。
关键词:“三资”管理;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祁山镇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07-02
1984年,祁门县祁山镇就实行“村账乡管”制度,成为安徽省最早实行村级财务乡镇代管的乡镇之一,多年来通过扎实工作在农村财务代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镇农经站和农技站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推行“阳光村务工程”,由原农经站委托代理全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
1 主要问题
1.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1.1 会计核算单位陈旧落后 1984年祁山全镇根据当时情况,以村和组建立了会计核算单位。现在该镇95%以上的农村经济业务都由村一级单位承担,很多村民组一年到头都没经济业务发生,但还要设置空白账等。会计核算单位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
1.1.2 收入支出无计划 大多数乡村没有按规定建立预决算制度,收支随意性很大。特别是财务支出不合理,招待费超标严重,而生产性资金投入没有或者很少。
1.1.3 村级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 很多村工程项目没有实行招投标,没有签订施工合同,没有预决算清单等。有的村虽然实行招投标,但程序不规范,存在管理漏洞。
1.1.4 资产和资源管理相对偏弱 在“三资”管理工作中,镇农经站和村、组往往只注重对资金的管理,而对资产、资源管理相对懈怠和落后,资产资源得不到保值升值。
1.1.5 部分村、组存在“坐收坐支”现象 部分偏远村、组交通不方便,报账员不能及时来镇农经站报账结账,经常收入发生不能及时上报,总是等支出发生后才来报个“收支相抵账”,存在明显的“坐收坐支”现象。
1.2 电算化水平低
1.2.1 网络维护不及时,电算软件不成熟 由于农村网络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和电算化软件不成熟等原因,经常不能打开电算程序,或者记账过程出现死机等情况,影响了电子记账的时效性。
1.2.2 操作不规范 电子记账的记账员和审核员职责不分,出现既当记账员,又当审核员的情况,影响了电子记账的准确性。
1.2.3 缺少既懂财务又熟悉电算化的人才 我县农经部门长期没有招录大中专毕业生,熟悉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影响“三资”管理的电算化和规范化建设。
1.3 财务监督和公开不规范
1.3.1 财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 许多村财务监督流于形式,有的是村干部自己兼,有的是村干部关系近的人干,还有的就是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
1.3.2 财务公开不规范 财务公开项目不明细,群众看不懂。农村“三资”查询的电子触摸屏长期不开机,群众也无从查起。
1.4 农经队伍不过硬
1.4.1 农经员和会计待遇偏低 县乡镇农经站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并且取消了农经员原先享受的10%山区补贴和8a浮动工资待遇,使他们工资水平低于同站的农技人员。专业会计平均每月工资仅为1 000多元,待遇更差,影响了农经员和会计的工作积极性。
1.4.2 业务培训太少 县业务主管部门多年未对乡镇农经员和村会计进行“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很多农经员和会计业务不熟练,记账记错科目时常发生,特别是熟知资产和资源管理的人才匮乏。
1.4.3 农经员工作杂,任务重 农经站承担全镇 “三资”管理、农民负担、集体合同承包、农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村能源和美好乡村建设和包村、组、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事情太多太杂,难以专注和做好本职工作。
1.4.4 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 镇农经员本职工作是指导和审计村、组账务。但现在由于事多人少,农经员也要承担村会计的记账任务。这样农经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资”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2 建议
2.1 加强农经队伍建设
2.1.1 加强领导 县农委主管部门和镇政府领导要重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强化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重视“三资”管理队伍建设。要科学定性农经站的公益性质,将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提高农经员和会计的工资待遇。同时不分配农经员和村会计包村包组等中心任务,让他们专注本职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把“三资”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2.1.2 加强培训 引进、选拔机关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充实到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村组干部、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人员及农村“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农村“三资”管理队伍。
2.2 夯实会计基础
2.2.1 调整核算单位,编制开支预算 抓住全县村、组规划调整契机,适时调整全镇会计核算单位,撤销过时的村民组单位,以行政村、村办企业、村办林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建立新型会计核算单位。
2.2.2 实行年度预算 年初编制村级财务开支预算,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行村级零招待制度。加大对发展生产的投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2.2.3 加强资产和资源档案管理 在注重对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大对资产资源的清理核查力度,摸清家底,建立健全“三资”台账。
2.2.4 合理流转资产资源 建立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等,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评估,按市场原则合理确定价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招标投标。
2.3 加强财务监督
2.3.1 实行民主理财 各村应成立由懂业务、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县、乡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民主理财。
2.3.2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 由农经、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组成联动检查组,对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发现、纠正、查处,毫不手软。
2.3.3 增大财务公开透明度 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除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分项进行公示外,还要将转移支付、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各类救灾和补贴等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列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2.4 实行规范化管理
2.4.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登记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制度,做到依章按制办事。
2.4.2 提高电算化水平 购置先进的微机和合适的农村财务电算化软件,加强农经人员的电脑培训,提高电算化水平,逐步实现“三资”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