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静悄悄凝视的倒影
2014-04-08尚晓娟
尚晓娟
内心与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对于女性艺术家来说,内心就是世界。
我在郭静的画面前,一次次领略“看”的意义,纯粹,宁静,看向你的心灵深处去。她的题材比较单纯,看似既有写实的人像,也有偏抽象的风景,实则都在沿着内心的脉络走下来。
她反复描摹女人的面部,笔触精微而细腻,反衬这面庞的是整个画面的深调子。她之所以选择单一的深色,就在于避开亮色对于“看”的干扰,更单纯地激起观者对画面的凝视。那双令人凝视的眼睛,看过就忘不了。像一种近距离的特写镜头,似乎不是你在主导着观看权,而是她在坚定的执着的看向你。
与人像的“近”不同,她的风景给人的感觉是“远”,非常的空茫辽远。云朵漂浮在天空下,带着不可捉摸的空幻之感。我想到萧红的诗——“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是的,我想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她在传达一种无力感。而无力也是一种力量,一种静静打开自己的力量。
看她的作品,你会感到一种静静的力量揽你入怀,一如看到她的内心投射在画布上的倒影。
作品钟情局部描摹
郭静生于19 8 4年,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显小,就像高中生一样。看她的作品,你会觉得她是个安静的女孩,其实她小时候很淘气,是画画改变了她的性格。
郭静生在一个部队家庭,从成都到无锡到石家庄再到北京,迁徙是她的整个成长期的关键词。她生在成都,在无锡度过整个童年,直到14岁时才来到石家庄。正式学画是从石家庄开始的。那时,她已经上初中了,寒暑假去艺术学校学画画。那时,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日后要成为一个专门画画的人。
她认为,每个小孩子都有绘画的天赋,只是她的这种天赋被放大了。最初对绘画产生兴趣是看漫画,记得最清楚的是《尼罗河的女儿》,后来学画,是父母为了培养她的一个爱好。直到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她才渐渐明白画画是怎么样一回事。
学画与创作,其中经历颇为辗转,她还是一步步跨过来了。
画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生存的困难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艺术的方式,这决定了你能不能走上创作这条路。
大学时候,郭静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很大。现代主义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也影响了她日后的作品形式。
她特别钟情于观察事物的局部,比如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细部。大学时候的习作已经表现出这种偏好,她画了大量的女人的面部。她从女人脸的局部切入,使用干净单纯的色彩,大胆突出面部的形廓感。而背景则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以此来突出人物细微的表情。
这是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在画面语言上,水是她的重要的表现元素以及手段,她注重刻画皮肤的微妙变化,加强水的表现性。她施以面部的水滴、水流以及笔触的润泽感,都是在突出水的寓意功能。
对于水的这种使用,一开始并不是她刻意为之的,而是她偶然发现的自己的特殊偏好。在画面上,她常常可以发现之前没有意识的东西,她认为这是潜意识引导意识在画画。
探讨内在主观表达
大学时候的作品都很稚嫩,往往不知道要画什么,更不知道怎样画才适合自己。真正在创作上形成思路是研究生之后,她在原来的人像习作基础上,大胆提炼出自己想要的感觉。
她积累了很多人物表情的素材,有的是写生,有的是拍照,也有的是旅行中看到很难忘的一张脸。观察与积累得多了,心里慢慢有了创作的欲望,她给她的人像系列取名《世界人》。
在这个生活趋同一体化的时代,人类正在失去人类的地域性,而越来越具有同一性。这张脸概括到最后,已经不在于是东方还是西方,甚至不在于是男人还是女人。它只是艺术家使用的一个介质。
当然,她描摹更多的还是女人,是年轻美丽的女人。她痴迷于描摹一张脸的局部,有时只露出一只眼睛、半张脸。另外,她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水,除了面部上的水滴,她甚至以油彩的流淌来强调水的表现性。
在色彩上,导师江大海对她的影响很大。老师曾经告诉她:中国传统水墨画强调“墨分五色”,而西方绘画将色彩划分得更加细致。尤其在画面色调的微差上,一幅看来似乎只有黑白灰色调的画却暗藏着微妙而又丰富的色彩变化。
他的人像系列,画布都被处理成接近黑色的深调子。在人物的面部,她以使用一种弱对比的色彩突出色调的微差,不使用强烈对比和跳跃的亮色。这使得她的画面感很纯净,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内敛,经得住眼睛的反复推敲。
她的作品强调形式,轻视情节与内容,采用的语言是寓意的或抽象的。观看她的作品,不可能像观看传统绘画那样长驱直入,而应该转向探讨作者内在的主观表达,她的作品正是她所处的精神生活的写照。
最近几年,在画人物的同时,她开始尝试完全不同的风景系列。
2012年,郭静生了一场大病,在被强制不能出门的半年时间里,她画了一组风景题材的大画。这个系列基本都是灰色调,天空是灰的,地上长出的云也是灰的。画面的材料质地、肌理、色调有机地组成一片微茫的气象,在视觉上达到很高的品质。
这样的天空也不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它很像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云层,那是平时现实抵达不了的地方。一片寂寥云天,一片精神上的空茫。
郭静告诉我,很多次她在飞机上看到那些云,常常看得忘记自己。我非常理解她的这种状态。当你从人群中抽离出来,看到没有一丝人烟的自然,你会觉得人之渺小,也会觉得人应该满意,人应该去追求作为人的灵性之美。郭静只不过放大了这种感受。
我觉得灰色不一定代表失望,人们往往相信象征的表意,总是在狭隘的语境里最先败下阵来。殊不知,失望总是在无边无际的空茫里将人搭救,在失望消失的尽头,人性的暖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