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投资政治大戏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2014-04-08李天波
李天波
2011年10月,我在上海开会,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打来电话,说有这么一部戏,历史巨作,投资很大,很难拍,刘和平写的,也是我们的精品工程,你愿不愿意试试?如果愿意的话,后天来开个会。我问是《雍正王朝》那个刘和平吗?领导说是,我说好,当即就买了回北京的机票。
领导找我其实有点渊源。之前我投《飞越老人院》,也是北京市委宣传部立的项,是精品工程里的重点影片,从开拍到后期宣传,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但市场反响不好,最终赔了些钱。但当时那部片子没有涉及政治,只是市场的问题。到《北平无战事》(以下简称《北平》),它不仅有市场问题,题材也比较敏感,所以很多人也不愿意碰,整体也是部反潮流的作品,领导选我可能跟我之前的经历有关吧。
那天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开会,坐了一桌子人,我第一次见到刘和平老师,瘦瘦的,说话语速很快,20分钟介绍了自己剧本的概要。我一听就明白了,1948~1949这一年的事,从两家人的故事展开讲国民党的币制改革。这个题材以前没有,这个角度更没有,是个很新的东西,我很喜欢,就表示有投资的倾向。
开完会以后,我把刘老师请到旁边一个酒店的大厅,问了他几个问题,比如你把蒋经国写得这么好,会不会引起非议,大家会不会觉得太美化他呢,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要从两个家庭写起呢。我就怕说这个形象你给戏剧化之后,不可信,被人诟病。结果刘老师跟我说,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他说自己去了台湾、美国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一些未解密的日记,蒋经国的事完全依照历史,都是事实。
刘老师给了我一本剧本,我回家看了,喜欢得不得了,太震撼了。但我的团队当时也有顾虑,一是担心题材太敏感呢,过不了审核,二是当时预计投入1亿-1.2亿,高投入,题材那么严肃,没人喜欢看,没收视率怎么辦。
但我觉得,这种好东西我很难遇到,自己去外面找都很难找到,不投太可惜了。我当时就从两个角度衡量了一下,第一,这部剧政治上风险不大,因为刘老师给我保证了它讲的完全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它最后想表达的是国民党已经腐败到没救了,共产党得天下是民心所向的。第二,从商业上来说,这种严肃的历史巨作,可能首轮不会有太多的人喜欢,但这么好的剧本,首轮不行,我们到三轮再挣钱。从投资回报率来说,拉长时间杠杆,怎么可能赔钱。用了一周,我拍板就决定,投。我跟刘老师说,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变了。
接盘以后,刘老师挺开心,毕竟前面已经被撤资7次了,他总算松了一口气。我们开始报项筹拍,我们开始的名字叫《最后的王朝》,广电总局觉得太敏感,不好,《蒋家王朝》也不行,因为蒋家不能称得上王朝这个头衔,最后刘老师定了《北平无战事》。我和刘老师都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遗憾,因为他写过《雍正王朝》《大明王朝》,想做一个王朝系列,觉得《北平无战事》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但总算大家都相对满意了,通过了。
钱到位了,我和刘老师又非常默契,这么好的剧本,觉得接下来的拍摄应该没什么问题。结果接连请的两个一线导演团队,前后都解散了。解散原因差不多,大牌导演都觉得题材敏感,又太严肃,想要给剧本做一些改变。当时这些大导演初看到这个剧本都觉得好,但后来听到外面很多风言风语,又担心反腐这种题材在政治上有没有影射,导演们会有市场的顾虑,也担心说如果拍了播不出来,怎么办。刘老师则坚持不妥协,要按原剧本创作,最后人家就离开了。
这个事对我们还是挺有打击,七次撤资,又接着两个一线导演团队解散,谁还敢接啊。当时刘老师很受挫,他跟我说,你先撤资吧,少赔点,我先出书,书出来有影响力了再做电视剧。我说,那不行,刘老师你放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拍出来大不了我拿着一堆碟片自己看,也值了。他回我: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最早我是总制片人,大牌导演离开团队之后,我觉得这个总制片人的头衔还是应该由刘老师来接手,他对这段历史最了解,剧中涉及历史的还原,以及对敏感题材的把握。这些尺度,他都能比我更好地掌控,是最好的人选。所以,他就成了我们的总制片,拥有一票否决权,整个项目都主要听他的。
那之后,大家也都提到了很多导演,但我们坚持要用一线最好的导演。我最先想到了拍过《钢铁年代》和《生死线》的孔笙,《闯关东》的侯鸿亮,跟他们去沟通,后来广电总局也帮我们试着去问,才算敲定了。孔笙当时就说是个好剧本,但不知道能不能挣钱。他给中央电视台拍过不少戏,对于哪些戏可能有问题,对尺度的把握,跟刘老师一样,都比较有经验。
从2013年4月开机,到9月份差不多完成拍摄。为了规避审查上的一些风险,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原剧本里所有领袖人物都没有露面,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蒋经国都没有。所以,这个戏它是一个重大题材,但删除了领袖人物露面的情节,它就不需要通过重大题材办公室来审查,刘老师的创作空间相对就比较自由了。
这里面最突出的是蒋经国这个角色,非常多的戏,他一手推动的币制改革是整个故事的主线,但一直通过曾可达传达他的意见,没有露面。其实,曾可达代表的就是他,最后他自杀也代表币制改革的一个失败。
很多人跟我说这样的剧,得向官方妥协,得向市场妥协,我不太喜欢妥协这个词,我觉得是一种平衡。而且事实上,整个剧本真的没有太多妥协,如果刘老师愿意妥协,就不会出现7次撤资,也不会有我什么事呢。但你说,我没有政治上的顾虑那也是假的。2013年政府主抓贪腐,很多人说我们这个剧影射了些什么,但我要说,这是刘老师7年前写的剧本,那个时候谁会料到这样的形势,我们不可能为了影射而影射。
但当时风言风语,传得很厉害,都是一个圈子的人,审片的人也是那些人。我确实担心舆论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审核出现问题,所以我和刘老师商量,去找了北京市政府说这个事,领导说你们写的是历史客观存在,做的是个好事。他们这么一说,我们才算放心了。
对于政治问题,其实,我最喜欢刘老师说的那句:“我们在这边,历史在那边,这中间就是一面镜子”。反腐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话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没有必要去规避它。最后,片子出来后送审,广电总局给了我们15页纸的审查修改意见,但没有触及核心的改动,还是比较宽容。他们的修改意见主要是从党史和文史的角度规范了一些该规范的东西,比如城工部、地下党这些据点都是出自哪里,剧中周恩来说的这句话是否有据可查。后期从初审到复审,我们断断续续做了一年,片子从60集剪到53集,把一些节奏慢的过场戏全去掉了。
审核虽然过关了,但在发行的时候,遇到了更多的问题。负责发行的另一个投资人杨晓伟给很多卫视看过片,虽然他们都觉得这是部高品质剧,但觉得有些不够接地气,可能普通的老百姓不太能接受,不能像一些雷俗剧一样带来高收视,拒绝引进播出。后来我们跟电视台协调,他们建议说更市场化一点,片子节奏更快一点,杨晓伟就找人剪辑了另一个版本,刘老师一看,气得不行,坚决不同意。
最后大家还是按照原来的版本卖的。这对杨晓伟来说,压力很大。这些卫视不引进怎么办?事实上,《北平无战事》的发行跟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几个卫视也谈了很久,网络版权相对卖得比较容易,爱奇艺很快就决定买入。
整部剧播出近半的时候,豆瓣的评论就到了9.3,各大卫视的收视率也都冲到了前三。这比我原来预想的要好很多,首轮我们已做到不赔钱,二轮也都陆续敲定,开始盈利了。我相信是金子一定会一直发光的,在今后5-10年内,在同类型剧目中,别的剧很难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