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士的真情怀
2014-04-08陈冬云
陈冬云
怀旧大概是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的情绪,每个人的记忆里或多或少总会有些陈年旧事,这些陈年旧事往往跟某个人、某座城市或者某个时代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这本《陈年旧事》里,叶兆言并没有想要隆重纪念谁,他只是兴致盎然地在说故事,就像跟邻里拉家常一般情绪高涨,还略带戏谑和调侃。蔡元培、傅斯年、陈立夫、胡适、徐志摩、林语堂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近五十位风云大咖的幕后台前,从他嘴里一一道来,他自己讲得过瘾,你也会看得上瘾。就如他自己所说:“写文章都盼望有人阅读,当然更因为喜欢写,技痒难熬、自以为是,结果就一而再,再而三,欲罢不能。”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官场,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叫陈立夫,身为有留美背景的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在官场如鱼得水,呼风唤雨,这当然与他的家族有关。直到1951年,失意的陈立夫去了美国,“想来想去,只能靠养鸡过活,在新泽西当陶渊明。”正当你不禁莞尔之际,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叶兆言又告诉你,陈立夫的养鸡事业并不成功,最后还是破产,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陈立夫牌”的皮蛋和辣酱,在华人圈里颇有名气。这样的人生起伏,你会不会感慨良多?
叶兆言写林语堂这段,感慨原来写书可以这么赚钱。也难怪,林语堂靠《开明英文读本》,居然拿了三十万大洋的版税,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成名后的林语堂越来越绅士,自我为中心,亲适为格调,战斗性全无,让大他十几岁的鲁迅很不高兴。叶兆言说他更欣赏林语堂的随笔,最欣赏那句“泼妇骂街,常近圣人之言”。林语堂文风恣肆,亦庄亦谐,他的语录体至今风行网络,大为流行。
现今网络流行语远不只林语堂一人,徐志摩的句子也常见于各种心灵鸡汤排行榜。叶兆言对徐志摩倒是挑刺的,但徐志摩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家伙,女生一手娟字,也最适题写徐志摩诗句,“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叶兆言对众口皆碑的《再别康桥》也不感冒,不觉得徐志摩的诗有多好,就连徐志摩难看的走路姿态,也让他觉得矫情和做作。在叶兆言眼里,徐志摩本来也是富二代,所以出国留学不算个事,学哪个专业拜哪个老师也更是随心所欲,爱哪个女人抛弃哪个女人都不足为奇。尽管这么一个多才多艺也多情的风流男子,叶兆言也终究还是要感叹:诗人毕竟是诗人,徐志摩再俗,也比今天太多诗人雅得多。
那个时代的很多大人物都出身名门,比如与梁启超、陈寅恪齐名的清华教授赵元任。但叶兆言要写的陈年旧事,全然不顾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之盛名,偏从赵元任的两颗门牙说起。赵元任少年时不慎跌落了两颗门牙,常遭人讥笑,他因此一直羞于言笑,性格不免内向。早在出国留学前,他的英文和德文已经相当不错,可是没有门牙,遇到某些发音十分困难,后来镶了假牙,不仅人变得漂亮,而且发音也更加清晰。后来罗素先生来华,赵元任担任翻译,既能将英文译成中文,还能立刻转换为各地方言。他可以讲三十多种方言,叶兆言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出色的相声演员。
如你见过叶兆言本人,便知文如其人,俗極而雅。这本《陈年旧事》,也像极他的为人处事,平静随和,素雅淡泊。如你在书店偶遇这本书,不妨带它回家,找个闲暇时光,翻翻这些人物素描和趣闻轶事,会心一笑之余,慨叹生命盛大与人生之奇妙吧。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