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禁读令”袭来: 别了,EMBA!
2014-04-08李叶
李叶
9月8日,正值秋季EMBA开班的大好时光。300多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新生聚集在贝聿铭设计的校园里,他们将在这里度过20个月、每月4天的学习时光,学费58.8万元。
不过,在一纸官员“禁读令”下,今年的开学却稍显“敏感”。
所谓“禁读令”,是指7月3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已参加的要立即退出。EMBA、后EMBA,以及各种名义的总裁培训班、高级领导人员研讨会、研修班等,均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的范围则包括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
开学第一天,学生“丢”了俩
7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EMBA秋季班举办了一场开学典礼。这个班级的学费约为50万元,与往常一样,本期的30名学员中有不少是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精英。
两个月后的9月18日,金融EMBA秋季班第一天上课,老师和学生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两名同学的缺席——缺课在EMBA班本来十分常见。
然而,了解内情的招生老师佟寒(化名)透露,两名缺席的同学都来自政府部门,他们并不是缺课,而是因为国家出台的规定,双双退学了,“幸好损失的只有报名费,还没有交学费”。
退学潮之下,中欧、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国内知名商学院都未能幸免。“最先退学的是政府官员,之后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知情人士举例说,某EMBA项目班上,原有三分之一学员具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背景,目前退学的约有15%。
9月8日,记者登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官方网站,发现EMBA“学员素描”一栏中有该院1998届学员、某直辖市市长;2005届学员、中南地区某省长;以及2007届学员、中部某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等3人的名字。而一天之后,这三人的名字已被悄然删去。
“禁读令”规定领导干部参加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培训项目,培训费用需由本人承担,不得由财政经费和单位经费报销,亦不得接受任何机构或他人资助。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反腐已深入EMBA这样的微小枝节。
随后,本刊记者采访了数家央企的相关人员,对方都表示“学习培训还有,但是会严格执行国家的经费规定标准”。
官员人人自危,就连学校也感到了怯意。“你是哪个政府单位的,负责什么事务,正职是什么?为什么要读EMBA,你的学费来源?”一位政府背景的人士透露,近日当他咨询清华大学EMBA报名事宜时,招生老师抛出了上述问题。招生老师说,问这些问题是“不想惹事儿”,“虽然学校没有明令禁止招收官员,但私下还是对招收政府官员十分谨慎。”
国内某知名商学院的招生人员则表示,自中央“八项规定”后,很多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已经收紧了“领导公费读书”的口子。“大家戏称‘EMBA的官员少了、美女少了,只剩土豪(民企老板)。”但与此同时,“因为学校与一些单位有合作关系,部分大型国有企业仍会输送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
EMBA的中国“异化”
EMBA,又称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旨在培养具有高度政治素养、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高层管理者。
EMBA最早由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于1943年首创,贝聿铭设计的中欧校园则是中国EMBA教育的起源地,1995年中欧第一期EMBA共招收42名学员,学费10.5万元。
2002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30所大学试点开办EMBA教育。按照官方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才可报名。考试、面试的题目均由办学机构自行出题。
这也导致了中国EMBA的发展相比国际上发生了“异化”。“短短12年,中国也许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EMBA学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说。在美国,EMBA是一种授予学位的在职培训,尤其适合那些职位升至中高层又没有MBA学位的管理人员。而中国学生一般是40多岁的高层管理者,EMBA项目也因此成为国内很多顶尖商学院最大的收入来源。
EMBA在国内的发展,也浓缩了经济变革发展的歷程。“中国最早一批EMBA,是应当时经济市场改革,企业制度转型以及互联网出现的新机会应运而生的。”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说,彼时很多企业家未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EMBA正好顺应了他们希望补课、获取管理学知识的需求。
刘胜军遇到一位国企老总,问起对方的EMBA学业。对方表示从没缺过一次课,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如何运用课上学到的小技巧为企业降低了千万元费用
2012年田朴珺事件后,EMBA以一种畸形而迅猛的方式走红于公众视野,并因集合了富商、政要、明星等元素屡遭舆论非议。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位老师说,在入学资格上,国外有大约70%的知名高校EMBA课程要求学员通过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内却没有相应的要求。其次,国外商学院为保持EMBA精品化的地位,每年招生人数最多不超过100人,而国内EMBA招生人数已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标准。
而最大的异化,还在于国内EMBA的学员中出现了国外鲜有的群体——行政官员。“中国的地方官员大多在经济建设上着力甚多,EMBA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经济、理解企业,而党校并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刘胜军说。
官员和准官员比例44%
因名称中带有“高级”二字,EMBA相较MBA一直更得官员青睐。而且,国家也一贯鼓励公务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学习、培训。
然而,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加之商学院之间的激烈竞争,部分高校竭尽所能地邀请一些拥有巨大资源支配权的官员入学。国内某大学EMBA项目主任透露,“在招生过程中会对这些人降低录取标准,减免学费。”
国内商学院中官员人数到底占多少?业界对此说法不一。根据《福布斯》此前的调查,中国EMBA 学员中政府官员比例约为8.3%。其中,清华的EMBA学员中官员比例約10%,长江商学院比例最高为11%。
2014年6月的《北京青年报》则披露了清华2013年EMBA秋季班学生所在单位的性质分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35%,政府和事业单位9%。也就是说,这个班的官员或准官员的比例达到惊人的44%。
据长江商学院院方介绍,长江EMBA迄今招收学生20多期、5000余位,超过76%的学员拥有副总裁及以上的核心管理职位,其中不乏省部级领导、央企及大型国企董事长。更详细的EMBA学员构成分析则显示,长江所招EMBA学生有22%来自国有企业。
根据《时代周报》梳理,时下的在任官员中,相当一部分都拥有EMBA学习经历。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读过EMBA的官员更是大有人在。而落马官员中的EMBA学员更是不少,比如内蒙古原统战部长王素毅曾就读长江商学院,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等人均拥有EMBA学历。
“官员请客、企业埋单?”
2013年,在全国排名前十的EMBA班中,学费最高的近70万元。“这还不包括活动经费,EMBA同学聚会一般都是‘高大上的活动,算下来读个EMBA可能花费近100万元。”知情人士说,而以行政官员的薪酬,显然无法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
理论上,官员就读EMBA的学费来源有自筹、任职单位承担和商学院减免三种。但今年年初民革广东省委在广东省“两会”上递交的提案指出,实际上官员自承学费的几乎没有。“有的是由政府部门出钱,用纳税人的钱去干与政府管理工作无关的事。”提案指出,部分商学院主动给官员减免学费,“这也说明官员具有其他学生不具备的特殊价值。”
北京大学“后EMBA班”招生办的一名老师就表示,如果能推荐3名企业家学员,官员的60多万元学费可得到减免。有专家指出,这种“官员请客、企业埋单”的现象不在少数,官员的学费实际上是分摊给了企业家。
外界对官员就读EMBA的诟病,并非仅是学费。据媒体报道,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网站上,一篇学生感言写道:“清华EMBA国学研修课程第四期的同学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佛学模块修习,同学们赴北京凤凰岭龙泉寺参悟佛法,500人的大殿座无虚席。”一堂“艺术品投资课程”则获得了“潮水般的掌声”。而中欧2012年举办的一场“交响曲鉴赏之道”讲座,也吸引了近300位EMBA学员。
“先不管他们的学费是哪儿来的,一个最基本的事情是,他们能不能好好上课都不好说。”中欧2005届EMBA学员李力(化名)直言不讳他对官员学生的感受。2005年,身为某民营企业副总裁的李力花了约30万元就读中欧的EMBA。“当时我是纯粹为了提升去学习,当然不乏有拓宽人脉的想法,谁不想认识点达官贵人。”
据李力回忆,他所在的班级有三名政府部门出身的学生,其余则大多来自国企、民企和外企。“几名政府官员明显心思不在这里,就是走个过场,要个证书。”
“学不学、学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一起混。”曾在2012年就读某知名商学院EMBA班的林晓(化名)说,他的一位房地产商同学就曾从一官员同学处及时得到信息和指点,从而在某项目竞标中顺利杀出重围。
“在国外,积累人脉也是企业家读EMBA的目的之一,但没有我们这样直接和赤裸。”业内人士说,这实际上是EMBA这门课程对中国现实的一种适应,也客观反映了“政商关系”在中国商业生态中所占的比重。
别慌,还有MPA等着你
事实上,中国的EMBA并不是政府官员的唯一选择。9月20日,记者联系到一家为政府部门、企业高管提供出国培训的中介机构,该机构负责人透露:“以往,加拿大几乎是政府官员出国就读EMBA的首选。”
资料显示,在加拿大读EMBA的中国学员以来自政府部门的居多,他们的平均入学年龄为38岁,96%的人取得了大学学士学位,一般具有10年及以上的管理经验,年收入约78000美元。
目前在北美,各校对EMBA课程的收费差别很大,平均每人每年学费为11000美元,著名学校可能高达25000美元。“禁读令”之后,上述中介表示:“现在也有政府和央企工作人员报名,但是总的说来,打听的人多了,实际缴费报名的人少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有专门针对中国招生的“中国项目”,学费约合人民币44万元。该项目成立于2003年,根据南洋理工大学官网上的“学员素描”:学生来自中国各地,每班约有三分之二学员来自民营企业,三分之一来自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EMBA在官场遇冷之后,MPA(公共管理硕士)也出现在官员的视野。该课程的学费比EMBA低,大部分学校的学费在5-10万元。根据全国2014 MPA招生办法,非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录取比例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20%。这就是说,MPA80%的生源来自政府。
北京师范大学的MPA的招生教师介绍,MPA的入学相对EMBA更正式,需要本科毕业满三年,参加综合科目和英语科目的全国联考,有些学校还会组织提前面试。
北师大2013年的MPA学员申冠(化名)就是一名公务员,她告诉记者:“相比在职研究生,MPA的含金量更高,毕业后拿的是学历和学位双证。想要积累人脉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是企业人脉少一些,基本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人为主。”
不过本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未发现因禁令导致MPA学生报名的大规模增长。一位石油系统的内部人士则透露:“现在出国培训,花几十万上百万的绝对不可能有了。现在出国培训、学习、考察以及外派都要经过外事局报批,然后严格按国家经费标准执行。”
从此之后读书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EMBA秋季班的招生老师佟寒,经历了两位来自政府部门的同学报名、笔试、面试以及退学的全过程。在他看来,“这两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学生,因为人大的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佟寒直言不讳,“学校是培养人才而不是限制人才的地方,规定(禁读令)过于片面了。”
9月开学季,记者咨询了国内多数顶尖商学院,院方几乎都不愿对“禁读令”予以置评。中欧负责招生的一位老师则表示:“目前我们没有接到任何单位的通知。”
“身为记者,你怎么看?”一位某省会城市政府部门官员这样反问本刊记者。他说,“学习本来是件好事,现在是学过的人担心有哪些地方做得不恰当被查,想学习的人只好胆怯作罢。”
“最近的EMBA朋友圈,少了欢笑打闹,多了肃穆沉思。”最近,一篇题为《官员自述:我读EMBA的经历》的文章在网上被广泛传播,自称“官員”的作者表示:“身在EMBA的一年,我看到政商之间的对话从抱怨、理解到探讨、建言。”
“除了非议和幸灾乐祸,是不是还应该从商学院学习一些东西?”这位作者写道,“只要资金来源合法,应该鼓励官员去学习,去EMBA、MBA以及金融、经济、法律类专业进修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官员的执政水平。而从长远看,官员了解工商管理,企业家参与公共管理,是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的必经之路。”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培训专家的认可。“对官员读EMBA可以在制度上予以规范,比如规定组织选拔、提名的程序,规避可能存在的腐败;另外可以对招生单位进行资质审核和教育质量跟踪。”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还记得,自己有一回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国企老总,无意间问起对方的EMBA学业。对方表示从没缺过一次课,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如何运用课上学到的小技巧为企业降低了千万元的财务费用。刘胜军说,“禁止行政官员就读EMBA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针对国企干部的禁读值得商榷。”
在他看来,国企领导从职责上讲不是官员,而是企业家,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当然存在到顶级商学院学习的需求。“如今,国企的管理机制越来越与国际接轨,EMBA至少为国企高管弥补国企体制天生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可以肯定的是,商学院不过是圈子的一种形式,即使商学院的政商圈子消失,仍会有其他圈子随之而起。现在,所有的关键可能是,谁出的学费?
9月16日,财经作家叶檀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希望官员只是不再公费读EMBA,而不是:从此之后不读书,隔壁阿二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