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自我精神的依托地

2014-04-08鸿

关键词:文学批评话语词语

梁 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文系, 北京 100089)

寻找自我精神的依托地

梁 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文系, 北京 100089)

作为一位职业的文学批评者,在当代,最突出的感受可能就是精神的无力感。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既具有建构新的文学价值标准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批评与文化批评,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不但很难产生社会功能,就是对时代文学和文化本身,我们也很难给出恰切的判断,同时,对自己的生活与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也充满怀疑。我们这一代学人往往被称为“学院派”和“学院批评”,但是在1990年代以来的语境中,“学院批评”并非只是一种学术自律,它也意味着批评者的精神退守。当然,我们会说,它使我们回到文学本身,回到事物自身,它有助于我们澄清问题。但问题是,这一过程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反循环的过程。我们回到了自身,却无法从自身再走出去。学院批评对事物自身的深入探查变成了自说自话,这也使得我们这一代的批评家无法找到自身精神的安置点。所以,如果要谈文学批评的精神本源的话,首先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是“自我”的问题。在生命的内部,究竟如何看待我们的“学院学术”?这一“学院学术”与自我、时代、生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能改善、改变这种关系,如何能让学术与生命、心灵,与时代发生关联?寻找自我的精神起点。这并不是简单地让文学批评重回公共空间,重新实现它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功能的问题,它是如何让学术与自我生命价值感相一致的问题,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时代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否则,我们永远是分裂的存在:写着貌似深刻的文字与思想,实则空虚无比。

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不只是学问,它还是一种参与,是社会整体结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要让自我的精神矛盾或痛苦成为思考的起点,而避免成为加强社会流行情绪和流行文化的一个元素。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思想状态非常复杂,我们会被各种观点和社会情绪所吸引并左右,会不断摇摆,且不得要领,但这是一个逐渐澄清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生的努力,是伴随一生的精神自寻。我自己特别看重这一点。

只有在对自我精神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对流行于当下批评话语和思想话语中的一些词语、文学文本、文学现象与潮流有反省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能最终达到一种真正的立场和坚持。在这样一个时代,像“个人”“社会”“身体写作”“左翼”“自由主义”“底层”等等词语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存在,越是意义比较固化的词语越需要一种反省与重新剥离。这些词语是我们在研究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或思想文化史时所必然遇到且要作出判断的名词。它们背后会涉及具体的社会现实、社会运动和社会心理基础,它影响我们对文学、文学现象与文化思潮的判断。

反过来,知识和严谨的学科态度成为一种必要,因为在全媒时代,话语过于多元,最细小的心理微尘也可能演化为历史,许多富含意义的事件是以充满谬误与误导的方式开始的。许多时候,纯粹的情感立场和简单的义愤,容易陷入某种话语的纠缠之中,毫无意义,或被利用。这时候,知识,及利用知识所进行的充分和可信服的学理分析可以帮助你更为扎实、准确地论述你的观点和立场,可以使你的批评更有力更让人信服。文学批评、学术思考不应该成为某种工具和利器,成为宣扬自己政治立场的传声筒,不应该让所谓的社会关怀与政治立场遮蔽了你的研究对象本身,但同样,也不应该让其成为自我生产与消费的内循环。知识与学问应该成为你精神的元素,是为了寻找到更为恰当的精神方式而服务。

努力使批评、知识生产与自我精神对接,从自我生命的实感出发,去理解文学,辨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困惑之处。这样,文学批评既是自我精神的依托地,也是我们建构新的社会意识和理想图式的起点。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当文学无法溢出文学本身并产生更大的意义系统的时候,它也失去了生命力。而从另一层面来讲,要想产生更为阔大的意义系统,不管这一意义系统是纯粹的诗性、个人性、还是社会性,就必须有阔大的心灵,最终决定一个作家创作的不是技巧和修辞,而是心灵的宽广度和容纳度。即使你拥有了最细腻、最具有修辞性的语言能力,如果没有对事物真切的关注与理解的渴望,同样无法产生出真正的文学。所以,当我们出发(包括坐在书桌前对无限深远的思想的探索),当我们确定自己所要书写的对象和世界时,首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一对象和世界看作自己和自己的世界,要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和体会,因为“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把自我倾注进去,其实也是在与世界进行真正的对话。

I206.7

A

1007-8444(2014)06-0801-01

2014-10-25

梁鸿(1973-),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话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找词语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