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基于管理学视角
2014-04-08邹欢艳
邹欢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1365)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仅懂得生产、技术、管理等技能的高职毕业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有个性、有涵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变得炙手可热。面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群体进入“95后”大军,教育对象受到信息时代的严重冲击,继续沿用传统“一刀切”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大学生,必然会面临“力不从心”的教育困境,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1]。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与管理,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研究并初步实施的教育管理模式。只有针对每个不同学生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与管理,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极大地发挥出每位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管理学作为在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应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对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发挥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挖掘管理学中与个性化教育相关的理论,为高职学生工作全面推进个性化教育作出理论贡献。
一、个性化教育与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管理作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在150年的管理历史中对各国社会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管理学作为一门在研究各种管理活动应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类别管理学的共同基本原理与规律,对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理论指导作用。
(一)个性化教育召唤管理学
管理涉及各行各业,例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公司企业管理等等,虽是不同领域的管理,但均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组织与计划的过程,其中影响最重大的莫过于教育行业。对于管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从管理的内涵出发,依然可以引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首先,管理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通过形成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而出现的产物;其次,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的目标;再次,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资源与活动得以协调;最后,管理是以人为核心要素的管理。由此可见,个性化教育的过程透露着管理的过程,个性化教育是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环境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手段,使个性化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
管理学通过一定的客观规律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同时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从而实现管理活动的预期目标,是管理活动的理论集大成者,因此是指导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的理论依据。个性化教育召唤管理学,通过研究管理学相关原理,为个性化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帮助,例如,如何让个性化教育涉及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如何协调高职院校内部成员的各种关系以求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优势;如何使高职院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再如,研究个性化教育可从管理职能中寻求突破,通过计划职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步骤,利用组织职能对高职院校内各资源进行设计和配备,再通过领导职能调动各方关系形成互动,最后运用控制职能对个性化教育执行情况进行反馈与纠错,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高职个性化教育的管理学属性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生工作层面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其时代与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已进入“95后”大军,面对信息时代的严重冲击,新时代大学生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均与以往任何时代的学生不同,要转变过去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具有一定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质量观和素质观[2]。个性化教育理念早已被引入高职院校教育方法里,但在开展过程中却不尽人意,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观念,对于个性化教育这种较难实施的教育方式望而却步。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弱,但个性鲜明、具有创新能力且动手能力强,这些个性特征如果得到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必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个性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内难以全面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重视程度不够,规章制度不完善,思政队伍素质不高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众所周知,教育的对象是人,而涉及人的活动就离不开管理,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更离不开系统的管理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管理学属性无可置疑,并能发挥出基础的理论指导意义。
由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可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与诊断,根据相关主客观条件的要求,开展量身定做的教育与辅导方案,从开发学生的潜能入手,结合其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展开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格。在整个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管理的踪迹随处可寻,例如,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目标和辅导方案定制时,需要用到管理学中的计划职能;应该组织何种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训,会涉及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配备与领导理论;对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与经验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教育贯穿于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当中;而在施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采用控制理论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使整个实施方案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从而达到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目的。由此,个性化教育主张生命潜能的发展,不是潜能的平均发展,[3]个性化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培训工程,与管理学息息相关,只有解决了个性化教育的指导理论这个首要问题,才能在高职院校内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工作。
二、高职学生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管理学理论阐释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博大精深,所包含的理论基础更是不胜枚举,其中能够作为依据指导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的理论较多,限于文章篇幅的要求,笔者拟从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等层面论述个性化教育中的管理学理论基础,通过个性化教育的主客体特征阐述管理学理论所起的指导作用,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一)个性化教育中的计划理论基础
个性化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个教育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管理的过程,管理的对象就是人。根据计划理论的精髓: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可以归纳出个性化教育的行动方案:教育学生什么,为什么要教育学生,什么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什么场地可供教育,由谁来教育,应该怎么进行个性化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教育者如何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工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在学生工作范围内对学生在智力教育外的个性内容进行有目的性地引导和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个性,进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个培养过程必须经过详尽的计划。在大的人才培养计划框架下,针对每一位学生均应制定与其密切相关的教育计划,按照计划理论,应对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执行培养计划以及检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理论提供了教育者在执行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即是制定的培养计划应该符合学生个体的智力、兴趣、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性,作为最重要的阶段——制定计划阶段,计划理论要求教育者应采用科学的预测与规划方法,制定出将来一定时期内学生应该要达到的成长高度以及实现这一高度的一系列方案。因此,管理学中的计划理论普遍存在于个性化教育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划,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应对学生制定长期与短期教育计划,对教育者制定指导性计划与人事计划,对教育过程制定战略性计划与具体性计划。如何制定出周详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可采用不同的制定计划工作的方法,例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以及标杆学习法等,完善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个性化教育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体中所拥有的创造价值能力的人口总和,是一种经济资源,以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和质量体现出来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论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使人、组织以及组织目标达到一致性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盈余。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力资源主管人员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注重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配备、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等等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个性化教育的对象是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育者,均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脱不了干系,因为个性化教育的对象是人,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涉及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渗透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可从以下理论着手考虑,例如人力资源配备理论,根据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可得,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育者必须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者,具有高素养、广阅历的特征,能够制定出针对不同学生特质的教育培训方案。对于这样的教育者,必须通过人力资源配备理论筛选出来,选择优秀的教育者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人员选拔出来之后,同样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与考评,在教育者这一关做足充分的准备。而这里所提到的教育者,就是高职院校里的辅导员、学生工作处教师、班主任等教师,因此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对辅导员等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学生同样奏效,对人员的考评与培训的工作体现出一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只有通过人员考评才能有助于高职院校作出新的培训计划,对评价结果进行多次的反馈,以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领导理论对个性化教育的指导作用
领导作为通过影响追随者或者部下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在组织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分析组织成员的需求,给予适当的激励,并且缓和成员之间的冲突与化解矛盾,同时认清外部环境的状态,及时作出调整,明确组织目标。在领导职位上的人,称之为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具备相关素质,例如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领导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才能充分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个性化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是领导理论,得出如此判断是基于领导理论对领导这个职位上的人的研究成果,换句话说,即是管理学对其研究领导的方法论可用于个性化教育实施过程当中。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的领导在相同的职位上、相同的领导在不同的职位上以及不同的领导在不同的职位上所表现出的管理境况有可能出现天壤之别。
目前,领导理论存在三种类型,分别是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以及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特质理论把立足点放在领导者个人品质上,着力点在于研究人的品质以及性格特征,该理论与个性化教育中强调学生独特个性相关,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气质、兴趣、体格、态度、潜能和生理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塑造较之完美的人格;领导行为理论则从领导者的风格和作用入手,对领导者的行为进行分类,进而得出各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从而研究哪些行为有助于领导者进行有效的领导。该种理论与个性化教育中教育者密切相关,教育者个人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对教育者实施个性化教育前可进行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使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更有成效;领导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务必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选择相应的领导方式,例如领导者个人因素、被领导者因素以及领导环境等等,该理论恰好论述了个性化教育当中的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可以这样认为,实施个性化教育不要求一种既定的教育方式,应该从考虑时间、地点或者其他内外环境条件出发选择教育方式,该理论不管教育者个人特质以及工作方式如何,只要教育者能够融入教育情境当中,就能通过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使教育活动取得积极的效果,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
(四)个性化教育中的组织理论基础
管理学上的组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组织,而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某个目标的实现而存在,一个组织同时是该组织实现目标的工具,是一个分工明确的有机整体。由于人类的劳动需要合作,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这些都是组织工作产生的结果,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设计和建立并且保持一种有活力的组织结构的过程。高职院校作为组织的其中一种存在形式,其具有组织一般性特征,即是任何活动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同时也会经历组织特有的组织变革,目的是为了使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具有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内外部战略的能力,不同的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开展不同的管理活动,从而影响到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战略重点的迁移也会导致高职院校业务重心的转移和职能的改变。
个性化教育作为“启发式”教育方法的一种,其对生存土壤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教育机构很难达到这种水平,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诸如教育机构不能很好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换,没有足够的动因使得教育机构能够进行变革。而高职院校因其具有组织的属性,能够通过组织变革来使组织机构更好地与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高职院校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组织结构设计等理论可以使高职院校随着规模的变化而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适应高职院校成长的各个时期,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发展阶段的各种模式,因此把个性化教育放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这个平台上进行,高职院校兼具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可使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更顺利,更容易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五)激励理论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激励理论认为,通过使用一定的管理手段,使被管理者的个人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从而极大地发挥被管理者的个人潜能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过程。结合个性化教育来说,教育者通过使用各种教育与管理手段对学生的内需与外部环境进行刺激,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学习与工作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从而努力地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学家在研究激励的过程中,围绕激发动机的因素、相关激励机制以及激励的方法途径等内容,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理论,包括内容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等。
具体来说,内容激励理论对个性化教育起到正面促进作用,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帮助学生发掘、形成以及发展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相关的激励因素会使个性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根据内容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通过激励因素激发学生的后两种需要,从而使得学生主动要求自我更上一层次;根据过程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教育者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期望作出激励,充分把握学生对期望的满足程度,从而使得学生对完善个性充满积极性。
高职院校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实施激励理论方法,必须遵循相关的理论要求,使用相关激励手段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地保证对每个学生进行激励的公平与合理。例如,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别性,认可学生在智力水平、社会背景、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各种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
(六)沟通理论在个性化教育中的运用
沟通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人们通过一定的媒介,以各种表现形式的载体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等的交流与传递,通过互动的方式达到相互理解对方思想情感的过程。个性化教育需要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学习的环境达成一个平衡的状态,例如学生的心态、观念、信念、技能等方面特征,沟通可以有效地达到并维持这个平衡。沟通是一种有意义的信息传递过程,不局限在把个人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要对方得到充分的理解,并且准确地把握传递方的信息含义,最终达到双方均得到信息反馈与理解的目标。
个性化教育过程中需要架起教育者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对学生开展咨询、策划、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必须介入沟通的因素,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引导、纠正与培养学生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管理学中的沟通理论广泛运用于个性化教育的整个过程,必须得到很好的把握,例如如何克服沟通存在的困境,减少信息失真的机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技巧、演讲技巧、谈判技巧等,以提高沟通的效果,在沟通方法上突破个性化教育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七)控制理论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
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与计划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完整,控制的效果就会越好,同时,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就越容易得到实施。控制在整个组织工作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职能作用,是组织得以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高职院校作为组织的复杂性要求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教育者存在主观上的缺陷,容易出现失误,控制工作必须使这种失误与偏差回到正常的轨道之上。控制在高职院校开展各项活动中的地位重要,但如果控制过度则容易对高职院校开展工作造成伤害,因此应正确把握控制的力度。
控制理论广泛运用于个性化教育的每个环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时,可能会出现与既定的教育方案相偏离的情况,根据目前高职院校“95后”学生的加入,新时期大学生个性突出、阅历丰富,有可能会对教育者提出棘手的难题。当个性化教育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偏离初始计划的情况时,必须通过控制的职能采取相关的纠偏措施,使在发生更大的偏差与失误之前及时纠正问题,进而采取相关措施纠正今后的培养方案。控制理论要求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处理个性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局面,做到防范于未然,通过培养教育者相关的教育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改进和完善个性化教育任务。
三、结语
从管理学视角研究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个性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可得,个性化教育与管理存在天然的联系,教育有着管理的属性,管理离不开教育,将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运用到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必将发挥极大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改革,面临着新时代的召唤与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但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只要对其进行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必然能够培育出经济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全面推进个性化教育,是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前提,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管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才能极大地发挥出教育的力量,培育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5.
[2] 柯 力,王 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6.
[3] 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