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质研究

2014-04-08飞,张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校兵团后备

熊 飞,张 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质研究

熊 飞1,张 芸2

为探寻兵团特殊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梳理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的历史演变,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认为:体制是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机构是体制的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在管理机构上是体育局与教育局合属办公,在实施机构上主要依附普通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这种体制的优点是职能有机统一、精简效能。缺点是职能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的行政不统一,缺乏相关规划和规范。提出巩固和完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规范;稳步推进“师市合一”师级层面的运行机制; 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打破兵团与地方制度性分割,理顺与地方体育管理部门的业务关系等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制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能,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1]。兵团特殊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有别于其它省份。从体制角度分析和研究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对加快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文献资料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书籍、报刊、年鉴等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主要有概念解析、历史回顾、经验总结等。

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概念和内涵

体制在《辞源》的意思是“体裁”,指写作风格与要求[2]。后来这一概念演变为组织管理理论的概念,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3],多用于具体组织名词(如某单位)之后,表示这名词的制度。”孙绵涛认为:构成中国“体制”术语的两个汉字有着比较确定的含义,即只包括“机构”和“规范”两个基本的要素[4];体制是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机构是体制的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体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意志的不同和社会需要的差异构成不同的规范。规范发生变化,其机构也要求有相应变化。

本文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界定为: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将体制理解为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而不要“统一体”,提示我们,对一个具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可从构成体制的机构与规范两大基本要素进行分析。从机构设置角度,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可划分为体育系统培养体制、教育系统培养体制、“体教结合”培养体制三类。体育系统的管理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育行政部门,实施机构为各类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以下简称“少体校”)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也称“专业体制”;教育系统管理机构是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机构为中小学运动队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校”);“体教结合”是目前正在不断探索的、建立在“回归教育”认识之上的一种运动员培养模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2 兵团体育体制演变历程

兵团体育体制,从总体上与国家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有自身的特点。从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将兵团体育体制分为四个时期。

2.1 军队管理时期(1949.10-1957.2)

兵团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早在1953 年22兵团在师、团就开始设立俱乐部,组织体育活动。1954 年8月兵团成立后,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在师、团、营(连)设立体育俱乐部组织。当时,各师(局)均组建了实力雄厚的男、女篮、排、乒乓球等业余队伍,连队与连队之间、团(厂)与团(厂)之间、师(局)与师(局)之间各类型比赛年年有、经常有。1955年兵团组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业水利工会首届运动会”,在这届运动会上兵团代表的获得男子篮球第3名的好成绩。

2.2 兵团工会管理时期(1957.3—1991.9)

工会管理前期(1957.3-1966.4):1957年3月,兵团工会成立,由兵团工会管理体育工作,各级工会委员会开展体育活动。工会管理中期(1966.5-1981.12):“文革”时期的体育工作和其他事业一样处于停滞和倒退状况。1975年3月至1981年12月,兵团体制撤销后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新疆自治区负责管理兵团体育工作。工会管理后期(1982.1-1999.9):兵团恢复建制之后的1983年6月,兵团体育工作复归工会管理,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也开始在兵团内部正常开展。1983年8月兵团首届中学生篮球赛(每4年举办一次)在石河子市举办。

这一时期,兵团为自治区、新疆军区、国家优秀运动队输送众多人才,其中佼佼者有曾在第11届亚动会(1990)上获得男子双打第1名、混合双打第3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陈志斌。在田径运动上,有曾打破亚洲记录(1982)、多次获得全国女子400m栏冠军的刘桂花,全国冠军赛女子跳高第1名的孔秀霞,第2届全国城市运动会(1991)男子铁饼金牌获得者万东和男子十项全能第4名的陈东,有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84)自行车赛运动员曾波,等等。

2.3 兵团体育运动委员会管理时期(1991.10-2003.7)

1991年10月成立兵团体育运动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兵团体委”),兵团体委与兵团工会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由兵团工会主席赵守礼为委员会主任,下设工会体育工作部,各师(局)均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工作实行分级多部门共同管理,即:职工体育由工会主管,老年人体育由老龄委主管,民族传统体育和伤残人体育由群工部主管,学校体育由教育部门主管,竞技体育由体委主管。形成了多部门共同办体育的局面。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兵团体委国家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权。2001年获单独组队参加全运会的资格。至此,加快提高兵团竞技体育水平,开始成为兵团体育发展的一项奋斗目标。2001年11月兵团首次组成45 人的代表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9届全运会,虽然成绩一般,但是极大的刺激了兵团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

2.4 兵团体育局管理时期(2003.7至今)

2003年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体育局,与教育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设竞技体育处、 群众体育处、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兵团体育工作开始走向有专门职能部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同时也拉开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序幕。2004年兵团向国家教育部争取到单独组团参加全国中学生、大学生运动会的资格权。在2005年第10届全运会上,获得1银、1铜,实现了兵团参加全运会成绩零的突破。在2011年全国第11届中学生运动会,获金牌1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3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

3.1 管理机构改革构建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在兵团宏观调控下展开的,从体育管理机构改革开始。虽然兵团体育机构是随国家体育机构变化而变化,当在时间、动因和设置上有特殊性。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的标志是兵团体委的成立。兵团体委成立的动因是1992年兵团首次参加了国家体委和全国总工会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和全国职工体育会议。当时国家体育事业战略分工是“省级及以上部门侧重抓竞技体育,市县及以下则侧重抓群众体育”[5]。兵团计划单列前体育工作主要内容是群众体育,没有形成与其他省份对等的竞技体育工作。因此,兵团体委成立后,主要工作增加了竞技体育。这一阶段涉及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工作有:(1)1998年9月成立“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兵团竞技体校”),学校成立的主要任务,一个是为兵团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后备人才。另一个是为组建兵团优秀运动队的前期准备工作;(2)2001年兵团向国家体育总局递交了《关于参加国家全运会的申请报告》,获批单独组团参赛;(3) 2001年兵团体委下文要求各师依附一所中学成立少体校,先后成立8所师级少体校。第2阶段的标志是2002年兵团党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兵团体育工作的决定》,提出“构建以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农八师体校、石河子市传统项目学校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兵团体育训练基地”。2003年10月兵团体委并入兵团教育局,更名为“兵团体育局”,与教育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这种合署办公机构的设置,目前在省级地方政府都是罕见的。兵团体育局成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涉及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工作:(1)以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改革为切入口,开始实施兵团竞技体校与高等院校的联合办学改革。2003年《关于调整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机构编制的批复》中提出:兵团竞技体校实行兵团体育局和石河子大学共建共管、以石河子大学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石河子大学附属独立核算单位[2]。之后,任命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院长;(2)2004年兵团向国家教育部争取到单独组团参加全国中学生、大学生运动会的资格权。为了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兵团专项体育锦标赛;(3)2007年11月兵团恢复中断近20年的兵团级传统校评定工作,先后命名了11所传统校。

3.2 依托兵团学校体育资源建立起基础业余训练网

兵团拥有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覆盖了高等教育、中学、小学、幼儿园及成人教育等各个领域。兵团学校体育开展的较好。主要表现在3方面:(1)学校体育设施好于地方学校(指自治区管辖的学校)。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6.1m2/人)远远高于地方政府学校(3.7m2/人),篮球场85%的是硬化质地,而地方政府学校中只有65.6%[6]。(2)学校体育在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小。兵团学校管理统一性较强,各师、不同地区管理模式和布局基本相同,对于出于国防需要而设置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国家和兵团都给予重点建设和保障,因此与其他学校差异小。(3)较早开展了业余训练。兵团没有专业队,对外比赛都是临时组队,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学校。如组建于1979年的农一师十团一中运动队,从1979至1988年期间,该运动队有14人(次)创自治区田径纪录;向外输送运动员115人[7]。

3.3 发挥特殊管理优势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程

兵团体育管理系统与其他省份在机构设置上基本相同,但在运行机制上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机构转换快、部门之间合作意识强、组织纪律性较强、完成任务效率高。兵团体育管理体系是兵团、师二级行政序列。行政层级少、上下贯通,任务下达能够快速组织资源适应挑战。如2003 年10月兵团机构调整体育局与教育局合并后,第2年各师级机关就完成了相应的调整。兵团提出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时,兵团只有1所市少体校,但仅用了12年时间,就成立了1所体育学院、1所兵团竞技体校、8所师级少体校。

4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没有形成独立的管理机构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按纵向设兵团体育局、师体育局。1957年兵团体育工作归兵团工会管理体育。1991年兵团体委与兵团工会合署办公(对内设工会体育工作部),各师虽然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但没有专设工作部门。2003年兵团教育局与兵团体育局合署办公,下设竞技体育处、群众体育处。各师成立了相应机构,还是没有专设体育工作部门。通过兵团体育管理机构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出,兵团一直没有设置独立的体育管理机构,兵师两级机构都属合署办公机构,没有设具体的体育工作部门,师级管理机构中普遍缺乏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这种管理的优点是职能有机统一、精简效能。缺点是职能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的行政不统一,缺乏相关规划和规范。

4.2 体育行政管理职能不全

兵团没有人民代表大会,也就没有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必要的行政职权,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不确定、行政管理职能不全面,许多行政管理权限至今尚未完全落实[8]。如:2001年兵团向原国家体委递交了《关于参加国家全运会的申请报告》得到了国家体委的批准,但自治区体育局极力反对、并给政府呈报了《关于不让兵团单独组团参加全运会的请示》此文件得到了政府的批准。之后,在多方协调之下才获批。在兵团没有“政府”一词,而是中用“党政”一词来表达,从兵团到师、从师到团,党委直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9]。兵团体育行政中的“政”只是指设有体育行政机关,受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业务上受国家和自治区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这种管理的优点是能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兵团体育目标的转换快速组织资源适应挑战。缺点是在具体的行政运行过程中只有依托党委,才能把决策贯彻落实。这种“倒逼机制”致使党委成为整个工作的领导机构,党委的决策成为唯一上下一致遵循的行为准则,各师体育实施机构之间信息不畅。

4.3 “师市合一”和“一般师”两种师级层面运行机制

兵团先后成立了5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这5个城市享有相对完整地政府职能,工作机构设置与县市政府相同,设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不过城市的领导由所在师的领导兼任。市党委、纪委、及其工作机构,市政府工作机构与师行政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发文都冠以“师市”名称。这就是所谓的―师市合一”。所谓“一般师”,是指除了“师市合一”体制以外的其他各师。一般师的师级机关是与兵团层级相对应的[10]。“师市合一”设文体局,设置相应领导机构和职位,有编制职数,与兵团体育部门和自治区体育部门都建立正常的业务联系。如兵团、自治区举办的比赛和会议石河子市文体局可以参加,自治区、兵团和石河子市对石河子文体局都有经费划拨。“一般师”设体育局,与教育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虽设领导机构和职位,却没有相应的编制职数,与兵团体育部门有业务联系,与自治区体育部门没有直接的业务联系。如“一般师”只参加兵团举办比赛和会议,经费主要来源于兵师渠道。

5 建 议

5.1 巩固和完善现有体制及规范

由于兵团教育局同时兼负体育职能,在很多程度上,兵团的体育事业是附着于教育系统。这样的体制有利于借助教育系统优势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特别是训练教学条件的改善。例如在体育局、教育局共同支持下,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训练器材条件普遍较好。但在管理制度上,决策的制定往往受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较大,需要建立必要的、法定的决策程序,完善决策辅助机构,吸引有影响、有才干的专家参加决策咨询、发挥参谋作用。此外,兵团各级复杂多样的管理体制,导致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还保留着一定的计划体制色彩,管理部门对微观领域管理仍然较多,这都需要尽快健全和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范建设。

5.2 稳步推进“师市合一”师级层面的运行机制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其机构设置一直未独立,早期依附于工会的机构,目前依附于教育机构,这种体制在兵团级层面(宏观层)的运行有利于发挥资源整合的效应。但在师级层面(中观层),由于各师与兵团属垂直领导,各师之间相对独立而缺少联系,使各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模、项目设置等方面,还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效应。例如在兵团级的中小学运动会上,虽然参赛的人数多,但水平普遍低。“师市合一”的运行体制在使各师获得较完整的体育行政职能,融入自治区体育体制,有较稳定的体育经费,发挥资源整合等方面,是一个可供选择改革措施。建议兵团借鉴农八师石河子市少体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农一师阿拉尔市、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农六师五家渠市、农十师北屯市等四所兵团管理的新建城市成立少体校,少体校在运动项目设置上,要与兵团竞技体校保持一致,并理顺竞技体校后备人才输送的渠道。

5.3 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顶层管理机构是兵团教育局,中层管理机构是各师师教体局,只有兵团教育局设有体育管理的机构并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岗位,中层管理机构的教体局则没有设置相应的体育业务管理岗位(除石河子市),有关体育业务由兼职人员负责,而且兼职人员大多都没有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的经历。这使基层管理机构(中小学体育部门)处于不规范的管理中,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人员配置、经费安排、政策制定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缺失。建议加强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教育系统分管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选择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管理队伍,设立体育与教育业务联系员,并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选择业务联系员。增加教练员队伍的数量,在教育系统设置教练员岗位。

5.4 打破与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制度分割

兵团拥有一套与地方不同的复杂的制度安排。制度差异导致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招生和输送方面呈现出一种制度性分割状态,造成了人才流动的低水平和单向性。目前,自治区和兵团都存在兵团没有必要单列参赛、没有必要设置运动学校的观念,这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以及发挥各地的优势培养后备人才的指导思想。兵团与自治区自成体系的后备人才格局,使竞争性超越了合作性,为避免在同一地理区域的业余体校重复设置情况,应加强兵团与自治区的合作,合理设置业余体校,尽快打破体育后备人才的制度性分割,逐步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流动,促进兵团和自治区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1]王拴乾.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导读[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

[2]辞 源[M].北京:北京商务出版社,1986:37~46.

[3]辞 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28.

[4]孙绵涛. 体制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1~11.

[5]熊晓正,钟秉枢. 新中国体育60年[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41.

[6]马明珠.新疆学校体育场地发展不平衡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58~60.

[7]曹声鹤. 兵团教育志[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22~36.

[8]王庆有. 论兵团行政主体资格[J]. 兵团党校学报,2009(1):32~33.

[9]谢志辉. 新疆兵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中国农垦,2010 (2):32~34.

[10]齐子鉴. 兵团行政管理体制演变与改革[J].兵团党校学报,2011(4):24~27.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Competitive Sports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XIONG Fei1, ZHANG Yun2

To explore corps speci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corps of the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condition,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combed the corps of the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research thinks that system is institutions and specific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organization is the carrier of the system, the standard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institutions includi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Corps of the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the sports bureau and the bureau of joint of offi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s mainly rely on the averag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amateur sports training. The advantage of this system is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function, reduced efficiency. Defect is not clear or incomplete functions in administrative disunity, relative lack of planning and regulating. Put forward to reinforce and perfect corps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norms, Steadily “city and humanity” heads of levels of oper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management team and coaches' professional training; Break corps and local institutional segmentation, rationalize and local spor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he business relationship and so o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thletic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System

1007―6891(2014)05―0004―04

G812.5

A

2014-04-18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79SS12072。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2.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新疆 石河子,832000。

1.Sports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Xinjiang Shihezi, 832000, China;

2. Athletic Sports School of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Xinjiang Shihezi, 832000, China.

猜你喜欢

体校兵团后备
兵团记忆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兵团记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兵团在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