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肥套”的复杂文化形态研究
2014-04-08韦海燕
韦海燕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肥套”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毛南族的一种傩愿活动,目的为了祈求驱鬼逐疫、人丁兴旺或五谷丰登。与其他祭祀活动不同,它一般都在家庭中举行。作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山区民族的历史记忆,“肥套”深深的打上了毛南族历史发展、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社会伦理、审美情趣、家庭生活等烙印,也是这一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服饰、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特征集合体,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
一、“肥套”仪式的复杂性
“肥套”是一种敬神的傩愿活动,而在毛南族,这种傩愿活动就有三种,即“肥套”、“肥庙”和“朝龙”[1]“朝龙”又称“安龙谢土”,是为校正被破坏的龙脉而举行的全村性的集体祭祀活动,包括写书文、封斋漱、灌水、迎龙、点龙、洒水和杀性七个环节;“肥庙”是在三界庙前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主要是椎牛仪式,即师公将牛杀死后,用牛的头、毛、血及四肢祭神。这两种傩愿活动在上世纪20年代的“革故鼎新”运动后逐步消失。
目前,毛南族的傩愿活动主要是“肥套”,其仪式颇为复杂。从内容上,“肥套”包括“红筵”和“黄筵”两种。“红筵”是为了感谢万岁娘娘送子女之恩;“黄筵”是祈求雷王保佑家人健康,财物兴旺,二者在内容上各有所侧重。过去,两种仪式是分开进行的,后来合起来还愿,先进行“红筵”,再进行“黄筵”。在时间上,整个“肥套”活动要进行三天两夜。第一天是布置神坛,包括坛前拱门及内容,坛后神像,坛上点清油灯,坛中的许愿桌、亲官桌、保筵桌、敬宗桌、洗面桌和剪花桌等六张供桌。从第一天的晚上到第二天的晚上是开坛祭祀的唱神时间,八位师公分别、说唱、持鼓、打锣,向神灵禀报主家今日还愿,并在吟诵中给神灵们引路,请其入筵领愿。第三天是活动的高潮,即跳神阶段,毛南语叫“条套”(Tiao Tao)。这一阶段一般包括15项程序:
1.接祖师。由两位师公请唐道扬、葛定应、周护正三祖师上场,既为了庇佑法事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驱灾降福。
2.三光带众神。日、月、星三光童子带领众神引入坛场,并与瑶王、土地神请众神帮助主家向万岁娘娘“求花”,众神表示愿意。
3.三元召度。通过众师公带领三元、社王、灶王、蒙官跳舞,在互相寒暄和施礼中,表达诸神各司其职。
4.仙官架桥。三位师公扮演鲁班、陆桥、瑶王,伐木、架桥,疏通人与神两极的道路,以引花童之魂能平安到主家。
5.太子六官押凶。太子六官搭救皇帝后,被派到毛南乡为官。
6.瑶王拾花踏桥。一位师公扮演瑶王观花、拾花、玩花(寓意男性做爱动作),并将花送还主人。
7.家仙贺筵。四位师公作为家族中的先人,以群舞的形式表达对子孙们的祝福。
8.三界保筵。俩位师公扮演三界与蒙官,在咒语中请家仙入场,并与众人载歌载舞,以示有家仙的保佑。
9.杜丹纳亭。一位师公扮演主家,戴杜丹面具将红布条赠给前来贺筵的客人,扎在腰间,寓意客人与主家共享洪福。
10.土地配三娘。三位师公分别扮演土地、小土地及三娘。三娘手持红蛋与土地载歌载舞,相亲相爱,小土地则在旁撮合。
11.花林仙官送银花。一位师公扮演护花送花之神花林仙官给主家送去女孩,即银花。主家人提花篮上场,花林仙官将一支公鸡放在主家人背上,在鸡冠上方往下撒些米,如公鸡吃米,表示法事成功。
12.万岁娘娘送金花。万岁娘娘与瑶王双神歌舞,将金花(男孩)送给主人,并对主家表示祝贺。
13.梁吴点榜文。一位师公扮演主管家禽牲畜的“梁吴”神,清点祭品。
14.雷兵点席,一位师公扮演掌管风雨雷电的雷兵神,查验供品是否齐全。
15.雷王坐殿。雷王持刀舞蹈,巡视坛场,最后大吼一声,跃身蹲在凳子上,寓意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个法事结束。
二、“肥套”中造型艺术的复杂性
在整个“肥套”仪式中,涉及许多的美术工艺品,包括神坛、神像画、剪纸、面具、服饰及其他法器等[2]。各种造型艺术凸显,复杂多样。
1.神坛。一般设在主人家堂屋的侧面,由大方桌拼成。坛前是用竹篾片编制而成的三道拱门,坛中央是一座用竹扎彩纸糊成的、形如宝塔的花楼,用来供万岁娘娘降临安歇。
2.神像画。主要是仪式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神灵,包括万岁娘娘、三界、花林仙官等。神像画的用纸一般是白沙纸,装裱用竹枝或小木棍为轴。每一组神像有 5-7 张,悬挂在神坛后的墙上。
3.剪纸。用不同色彩的纸剪成凤凰、梅花鹿、各种花卉、金童玉女等多种造型图案,动物与花卉的图案分别粘贴或装饰在神坛两侧拱门和神坛前方的三道拱门,金童玉女图是用来仪式中的许愿求花。
4.面具。用一种叫做“恩木”的树木雕刻而成的各种神像。面具情态有善神与凶神之分。万岁娘娘、花林仙官、三界、家仙等善神笑容可掬,慈眉善目;而雷王、太子六官等恶神眼珠凸鼓,额面突出,圆睁怒视,红面猿牙。无论凶神还是善神,雕工精熟细腻,立体感强烈,形象逼真。
5.服饰。“肥套”仪式中的傩舞服饰以大块色彩为主,造型奇特,对比强烈。一般以黑、红、蓝青色为主。黑色被毛南族人民视为“极品”,象征庄重、高贵、财富;红色是极为特殊、重要的色彩,是“万岁娘娘”等重要人物穿的服饰色彩,代表喜庆;蓝青色是植物色彩,寓意青春、生机,是青年男女穿的服饰色彩。此外,还在衣袖、衣襟等部位绣上造型简单、绣工精美、色彩多样的图案与纹样,整个服饰明亮、奔放、和谐、庄重。
6.其他法器。除了面具外,在“肥套”仪式中还有不少运用的法事器具,如球铃与摇铃,都是用于师公施法中发音用具,球玲是圆球体铜制,内放一颗小铜锤,在摇动中,铜锤撞击球壁发音;摇铃是钟体铜制,内悬小铁锤,直接手握木柄摇动发音。还有简笏、符筶和法印。简笏是师公们的护身符,为木质品,背面刻八卦符和龙凤图案;符筶用于占卜问神,形如两片弯竹笋;法印主要也是木质品,也有少数的铜质品和铁质品,是权力的象征。
三、“肥套”师公唱本的复杂性
师公是在傩戏中主持仪式的道教男巫。毛南族和苗、壮、侗、仫佬等许多民族一样,都有请师公从事求子、谢神、占卜、丧葬等宗教活动的习俗。在“肥套”仪式中,由众多师公扮演各种神仙、家仙或其他人物,戴着面具,穿着长袍,边舞边唱。师公在进行仪式活动时所诵唱的这种文本就是师公唱本。
从对象上,毛南族师公唱本包括“圣唱本”、“师唱本”、“科仪本”和“杂唱本”四大类[3]。圣唱本的对象是七十二位贤圣,唱述他们的身世和功德,如《唱盘古》、《唱唐宣》等;师唱本的对象是三十六位祖师,师公在唱述中让世人了解他们的身世、功绩与神力,如《唱三元》、《唱白马三娘》等;杂唱本的对象是一些神话传说人物,在唱说中训诫世人,如《唱表文》、《唱森如王》;科仪本没有具体的对象,用于很多师坛仪式上诵唱。
从内容上,毛南族师公唱本中的“圣唱本”、“师唱本”和“杂唱本”都是还愿唱本,包括《大供》、《劝解》、《歌本》三大类[4]。《大供》都是巫语,用于开坛前后祭品准备中和请神时唱述;《劝解》是韵语,主要是唱述诸神的身世及能量;《歌本》是民歌体,主要是告诉人们万物的起源及各种事象的起因。
此外,毛南族师公唱本在篇幅上长短不一,少则数十行,多的竟然超过两千行。体裁上以五言和七言歌体为主,在诵唱时多用德胜方言[3],不时夹着壮话和毛南语。这些唱本都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手抄本,以方块汉字为主,结合拼音,甚至自造的土字。
四、“肥套”舞蹈的复杂性
在整个“肥套”仪式中,舞蹈伴随着全过程,并在舞蹈内容、节奏、步伐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特征。
1.舞蹈内容的多样性。“肥套”仪式复杂,每一项议程中都有一个以上的舞蹈表现仪式内容,如开场的“接师祖”,由一位师公扮演师祖,跳起独舞《三元神》,展示着先祖们不远万里回主家参加还愿的高兴场景;在“三元召度”中,四位师公扮演三元、社王、灶王和家仙四位神仙,头戴象征神仙的傩面具,左手持简笏,右手拿铜铃,挑起“穿针舞”,互相问候,展现出大家赶来给主家还愿时的欢快、愉悦场面;在《土地配娘娘》中,四位师公分别扮演土地、娘娘及两位小土地,通过夸张的舞蹈,生动地表现了毛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
2.舞蹈节奏的变化性。“肥套”中的舞蹈节奏并非复杂,主要以2/4拍的平稳的节奏为主,如在《瑶王拣花踏桥》中,瑶王就是在2/4拍打击乐的伴奏下出场的。但在平稳中也包含了不少变化,如在《土地配三娘》等轻快的舞蹈中,则采用了跳跃式的3/4拍节奏,在《穿针舞》中,还采用了4/4拍节奏。有时,则是几种节奏交替使用,如在《土地配三娘》中,土地在小土地的陪同下开始向三娘示爱的那一段舞蹈就是2/4和3/4拍两种节奏交替出现。
3.步伐的丰富性。在“肥套”舞蹈中,步伐形式多样,有踮步、碎步、碎步吸腿跳,自转步、观花步、跳花步等。同时,采用多变的舞蹈队形变化。如在《穿针舞》中,神仙上身前倾、含胸,脚下不停地做着踮步和碎步按职责分工走各自位子;不时又两拍一跳、两拍一蹲,走着碎步吸腿跳的动作。在《瑶王拣花踏桥》中,瑶王先是在原地不停地自转步小跑;再上身前俯,大八字半蹲,在蹲跳中展示寓意男性求偶和男女交媾的向前顶胯动律。与这些丰富变化的步伐相随的是变化多端的舞蹈队形,仅在《穿针舞》中就包括了两人穿插、四人穿插、四人变化穿插等多样的队形,像是穿针,所以叫《穿针舞》。
五、“肥套”中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和历史记载,“肥套”蕴涵了毛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集民族精神、民族宗教、民族文学、民族审美、民族艺术等于一体,总体而言,它包含了祈求人丁兴旺和求神押凶驱邪的还愿与感恩思想,蕴涵了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也赋予了农耕文化特点。
(一)祈求人丁兴旺和求神押凶驱邪
毛南族人的还愿总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祈求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二是祈求消灾去病、人畜平安及五谷丰登。因此,“肥套”的还愿也分两种,一是“红筵”或“婆王(万岁娘娘)愿”,即还万岁娘娘送子之恩。毛南族人结婚时,都要在闺房门上“搭红桥”,向万岁娘娘许愿“求花”(即求子之意)。到了子女成家立业后就要择机还愿。二是“黄筵”,也称为“雷王愿”。“雷王”本是恶神之首,威力无边,后被三界公爷制服,成为一个是非分明、避凶行善、为民造福的神。相传,一个叫黄莲的毛南人,因揭错了朝廷征人出战的榜文,不得不出征。临行前,他祈求雷王保佑他平安归来,并写下文书画押许愿。若干年后,黄莲平安回家,忘记了当初的诺言,甚至把画了押的许愿文书当作鞋垫,雷王十分生气,就将灾病降于黄莲身上。这时,病重的黄莲才如梦清醒,并举行了隆重的还愿仪式,向“雷王”感恩,终于祛病获得健康。从此,毛南人为了福佑凡民、驱邪镇凶,都要举行向“雷王”的还愿仪式。
(二)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
整个“肥套”仪式都是围绕生育进行的,充满了生殖崇拜。在“肥套”仪式的高潮部分有15项议程,其中仙官架桥、瑶王拾花踏桥、杜丹纳亭、土地配三娘、花林仙官送银花、万岁娘娘送金花等 6项议程直接是演绎生殖内容。如《瑶王拣花踏桥》,身着有“五指印”白裤的瑶王手持象征男性性器官的道具,在吟唱中做着摆胯、抖胯、顶胯的动作,不断将道具置于两腿之间,十分大胆的做着性爱的动作。在《土地配三娘》中,三娘通过抖臀、扭胯等身体语言吸引土地的注意和喜爱;土地双脚大八字位半蹲,双手叉腰,胯部不停的做着顶前收后的动作,性的含义十分明显。其他议程也无不是祈求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可以说,整个“肥套”仪式都表现了毛南族人们把求花要子、繁衍子嗣的目的和内容。
祖先崇拜是毛南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家仙形象在整个“肥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祭祀正式开始,就是两位师公请唐道扬、葛定应、周护正三祖师上场,既为了庇佑法事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驱灾降福。在“三元召度”仪式中,有三元、社王、灶王和家仙四位神仙,其中家仙就是师祖,他与众神寒暄,十分高兴来给主家还愿。可以说,整个“肥套”仪式,都展示了先祖们不远万里,同各位神仙一道回祭祀主家参加还愿的场面。这既是毛南族人祈求祖先们保佑家人平安,也表达了对祖先们的怀念与感恩,体现了该民族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
(三)农耕文化
毛南族是山地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肥套”中也下了深深的农耕稻作文化的烙印。如肥套仪式中的“黄筵”部分,主题是向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肥套仪式中,几乎所有法事活动都与米粒有关。师公请神和祈神时要抛撒米粒,在《杜丹纳亭》中,杜丹神将米粒作为载体赐福主家。这包含了毛南族人对粮食的重视,是农耕文化的直接体现。在“仙宫架桥”仪式中,鲁班一手遮阳,仰望天空,农耕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山区行走的不变,在整个“肥套”中,大都采用起伏踮步的步伐,形成的“前俯”、“含胸”的体态和在山路崎岖路上行走时的起伏、屈膝、碎步、摆胯、掏手等动作,无不是农耕文化的印记。
不难看出,毛南族“肥套”的仪式繁多,程式冗杂,文化形态复杂。在其15项仪式中,毛南族人用多样精美的造型艺术品,在丰富的音乐与舞蹈中,表达了对祖先和诸多神祗的崇拜与感恩,既充满了神话色彩,又展示了毛南族人不畏艰难,克服恶劣的山区生产生活环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蒙国荣.毛南族傩文化概述[J].河池学院学报,2008,(3):103-107.
[2]彭家,威吕.毛南族肥套仪式中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功能阐释[J].装饰,2010,(10).
[3]陈焕兰.毛南族师公唱本研究[D].广西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