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域下的孔子“忠”德

2014-04-08刘厚琴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忠信论语职业道德

刘厚琴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研究所,山东 曲阜 273165)

德育视域下的孔子“忠”德

刘厚琴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研究所,山东 曲阜 273165)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将“忠”当成“教之本”与“行之先”,体现了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孔子“忠”的内涵甚广,包含道德教化、理智德性、个人品德、伦理实践。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孔子“忠”德能引领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德育;孔子;忠德

“忠”*关于“忠”的综合研究可主要参考牛京辉:《论忠》,载《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5期;王泽应:《忠德论》,载《河北学刊》2012 年第1期;裴传永:《忠观念的起源与早期映像研究》,载《文史哲》2009年第3期;夏忠龙:《简论忠德的历史演变》,载《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3期等论文。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不仅将“忠”看作实行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而且将“忠”当作一种普遍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虽然以往学者对孔子的“忠”德已有一些研究,如孔子“忠”的内容、内涵、主客体、相对忠君等,但孔子“忠”的深刻内涵仍值得再探讨,以期充分认识其所蕴涵的现代道德教育意义。

“忠”作为伦理道德规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其义曰:“敬也,从心,中声。”清代段玉裁注云:“尽心曰忠。”可见“从心”、“尽心”是忠之本意。这种“忠”的基本涵义虽体现在孔子的“忠”观念中,但在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忠”范畴的内涵是丰富而复杂的。对于孔子“忠”的内涵,以往学者见仁见智,诸如孔子之忠乃是一种广泛的忠[1];孔子的“忠”往往属于一种伦理范畴,所涉及的范围较广[2];孔子的“忠”具有泛伦理特征,是一切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品格[3];孔子的“忠”具有后习俗性内涵[4]。大致看来,孔子“忠”之内涵主要有几个方面。

1.道德教化之忠。“忠”是孔子私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认为,“忠”能起到教诲作用。《论语·宪问》载孔子言:“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对此,我们可从“学”与“教”的角度来理解“忠”,“忠”与“诲”并用,说明“忠”涉及教和学的范畴。可见孔子的“忠”具有道德教化的内涵。在孔子看来,“忠告”是教化者对道德典范的教化方法。《论语·颜渊》载孔子言:“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说明“忠告”具有“善导”的功能。怎样才算“善导”呢?要想“忠告”成功,既需忠告者自己的智慧,又需启迪被忠告者的智慧,使其自觉接受忠告者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教化作用。

2.理智德性之忠。孔子的“忠”教不仅是规范教导,更多的是智慧启迪。孔子将“主”加在“忠”之前面,强调“主忠信”。《论语·颜渊》记载,弟子子张问如何“崇德辨惑”,孔子答道:“崇德”即“主忠信,徙义”;而“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辨惑”指区分道德上的是与非,仅凭个人好恶,就会混淆是非,有鉴于此,要“辨惑”就必须“崇德”,即“主忠信”、“徙义”。在孔子看来,人如果“主忠信”就会明辨善恶是非,并超越二者对立所引致的困境。《论语·公冶长》载,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子张问孔子应如何评价子文,孔子肯定了令尹子文“忠矣”,但当子张问:“仁矣乎?”孔子答曰:“未知,焉得仁?”楚国令尹子文能很好地履行个人社会角色之职责体现了“忠”,但孔子认为这样的“忠”并非“仁”所要求的“忠”。在孔子看来,符合“仁”的“忠”应建立在“知”(智慧)的基础上,只有智慧的“忠”才能不使人迷惑,并成为符合“仁”的道德。由此可见孔子“忠”的智慧内涵。令人遗憾的是,孔子“忠”的智慧内涵在后来的文本诠释中被某种程度地弱化了。

3.个人修身之忠。孔子较少直接解释忠德,《礼记·聘义》载孔子言:“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他以玉比喻人的忠德。“瑕”指玉的瑕疵,“瑜”指玉的璀璨夺目部分。孔子“忠”德具有襟怀坦诚的意蕴。

孔子强调“忠”对个人修身的重要性,主张在个人的言行中应体现出“忠”的智慧。《论语·季氏》载孔子“言思忠”之说,要求由智慧规范、指引自己的言语,使语言清晰而富有逻辑。《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强调“忠”的智慧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这是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言忠信”对于立身处世的意义,也为士君子确立了忠信的道德标准和修养方向。

在孔子看来,忠是个人独立于社会的追求完善的价值认知与实践。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引入私德——公德模式来解说《论语·公冶长》所述令尹子文之“忠”,他将子文的品德解释成“公德”。他认为,忠是要人遵守由公德意指的责任。忠是严格要求个人对上司或者与自己地位平等者尽责,正如在角色倒转时,自己对处于其位的人所要求的一样。[5]倪先生只注意到“忠”是人在其社会角色中的公德要求,他却忽视了令尹子文之“喜”、“愠”并没有受其社会角色得失的影响,这就充分说明“忠”不仅仅是人们对个人的社会角色所需要的道德品质的认知和践履,也是人们对个体自我道德价值的肯定与认知。由令尹子文之“忠”这个品德来看,“忠”这个德性要求社会地位的变化不影响个人完善自我的道德价值追求。[6]

“忠”既然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个人修身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通过勤于学习,不断提高“忠”的道德素质。这正如《论语·公治长》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人际交往伦理实践之忠。从个人品德而言,“忠”体现在言行上就是诚恳坦直的言语与诚实守信的行为,正如《论语·学而》强调的“与人谋而不忠乎”。在孔子与儒家看来,与人交往时,“忠”德无非就是真诚待人,这就是《论语·子路》所强调的“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换言之,推诚于人作为处世原则,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能废弃。真诚待人的具体表现,就是同人说话、帮人做事都实实在在,不虚情假意。[7]

“忠恕之道”是孔子得意弟子曾参对孔子思想的总结,亦是孔子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一般认为,“忠道”主要表达一种极负责任、端正、虔诚、守信用的推诚待人的态度和精神。孔子师徒将“恕”的观念从“忠”中释解和突现出来,更加强化了“忠”的“尽己”之意。[8]因为对人忠必然尽己为人,必然表现为爱人,待人恭谨、诚信。这也正体现着“仁”的精神。如《论语·雍也》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5.行政伦理实践之忠。孔子提倡行政者尽己心力以奉公、任事。《礼记·表记》载孔子言:“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孔子言“近人而忠”、“忠利之教”,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9]

从行政伦理意义来说,孔子认为,“忠”的基本要求即为政尽心尽责,忠于职守,敬业无怠。《论语·颜渊》载,弟子子张请教为政之事,孔子答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是用“忠”来表明对本职事务严肃认真、善始善终的态度,这就强调了在行政过程中应当尽心尽职,要诚实绝不欺妄。对于那些为官从政者而言,履行职责而尽己之力虽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尽力而不是尽心,只尽身体之力,不尽忠心,在情况有变时,就会变心而不忠。《论语·为政》载,季康子问如何“使民敬、忠以劝”时,孔子答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孔子看来,为政者应当在为政智慧的指引下履行好个人的社会角色与道德责任,这主要指职业道德。例如子文在令尹职位上虽然三上三下,却始终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每次卸任时皆将自己以往的政策措施完全地告知新上任者。子文的这种工作态度就是尽心尽责之“忠”。

孔子“忠”之行政伦理与“事君”密切相关,其“事君以忠”具有为国、为民之意。虽然《论语·八佾》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说法,但对臣下来讲,孔子主张“事君”而非“忠君”,亦非“侍君”。“事”按《说文》之解即“职也”,指工作;“侍”按《说文》之解即“承也”,指为人役使。换言之,“事君”指办理君主规定的本职之事即履行本职,并非“服侍”君主。“臣事君以忠”即臣子办理君主规定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应尽心竭力,诚实不欺。正如《论语·卫灵公》所谓“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与此同时,孔子认为,“事君”之“忠”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君主首先“守礼”、“正身”、“修己”时,臣下才能心悦诚服,以忠“事君”。大臣之“忠”是针对“君之事”,而“君之事”在家国一体社会中很大程度上亦即国事、民事。有鉴于此,孔子的“事君以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爱国、爱民之意。对君主符合国家、民众利益的命令要听从,对君主错误的命令应大胆劝谏。如《论语·宪问》认为事君应“勿欺也,而犯之”,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忠臣”。从总体上看,孔子之“忠”主要是真心诚意,为国、为民,虽有“忠君”之意,但更多强调的是“忠于君之事”,绝非后世无条件忠于君主的愚忠。[10]孔子所谓臣对君之“忠”实际上是指“内心的敬、奉职的勤和规过的勇三者的辩证统一”[11],其中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

由上可见,孔子“忠”的内涵丰富多样,涉及面较广。在孔子那里,“忠”被当作一种基础性的伦理道德,孔子“忠”的重要性正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学而》所谓:“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忠”成为人的立身之本。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诱惑,有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内心浮躁,很容易背叛以“忠”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在当今忠德缺乏的社会背景下,大力加强忠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孔子道德教育体系大厦中,“忠”德向来得到特别重视。孔子的“忠”对于现代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1.孔子的“忠”与现代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每个社会成员忠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为其尽心尽责,即忠于职守,就是职业道德。因为现代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代人的职业流动比较频繁,我们不能因此而疏于职守,只要身在职位就要毫不懈怠。只有每个人用“忠”的态度去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才能保证社会这台大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培养广大民众忠于职守的自觉性与爱岗敬业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当人们拥有了忠于职守的自觉性与爱岗敬业的精神,就能够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亦是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12]孔子“忠”德对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孔子的“忠”德促进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论语·子路》载,子路“问政”,孔子答曰“先之劳之”,还补充曰:“无倦”。为政者在工作中要起表率作用,尽职尽责,不可懈怠,同时还要“行之以忠”,即在执行政令、处理政事等本职工作时要有忠心。这些都说明从政者要忠于职守。从政者对工作“行之以忠”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对行政人员来讲,忠于职守往往与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办事公平相联系。要求执政者以公德战胜私欲,强调其对社会、国家、民众的责任感。这就从政治道德的高度,把忠于职守等作为执政者的高尚道德追求。拥有了忠德的行政人员,才能面对各种利诱不为所动,一直忠于自己的事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做“人民公仆”。

孔子提倡“忠利”,要求行政人员要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切实为民众办实事,为民众利益服务,这也体现了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行政人员要尽心竭力为民服务就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即爱民。从政者的爱民不仅仅体现为要让广大民众安居乐业,还应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其次,孔子的“忠”对一般人的职业道德教育亦有借鉴价值。其一,孔子的“忠恕”对现代职业道德教育之借鉴意义。“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以公平、公正、公开、公道的态度对待一切与自己有工作往来的人,在工作中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能损人利己。弘扬忠恕之道,可以增进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热情和效率。其二,孔子的“忠信”对于现代职业道德教育之借鉴意义。在现代职业活动中,忠信要求我们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来对待自己的职业,重承诺守信用,童叟无欺,不搞假冒伪劣,不靠坑蒙拐骗过日子。[13]在经济、人际交往活动中,坚持诚信原则,忠实于对手与朋友,既是一切交往的规则,亦是个人事业的成功之道。

2.孔子的“忠”与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任务。“忠于家庭”是对家庭中所有成员的道德约束,尤其是对夫妻间真诚与忠贞的要求。家庭夫妻关系,既建立在爱情、亲情基础上,又需要双方的忠诚道德。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开放,人心浮躁,责任心缺失,人们的感情越来越脆弱,夫妻的忠诚度降低,婚外情司空见惯,大大影响了婚姻与家庭的正常生活。忠于爱情、忠于家庭是现代家庭道德。如果夫妻间没有真正的信任和忠诚,就没有真正的伦理可言,也没有真正的家庭幸福可言。夫妻忠诚是家庭稳定、美满与幸福的前提。“忠”作为维系夫妻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双向的,相互的,它要求夫妻相处时,要互相忠诚。借鉴孔子“忠”德加强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促进家庭和谐,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皆具有重大意义。

3.孔子的“忠”与现代社会公德教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国民公德亦是社会公德,是现代“忠”之最重要内容。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都要求社会全体公民共同遵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爱祖国、爱人民”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现代国民公德的主要内容。前述孔子的“忠”包含为国、为民之义,在当代社会的公德教育中,大力弘扬孔子的“忠”德,有益于培养广大民众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道德情感,对于促进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忠于祖国和人民,态度上要坚定不移,方法上可以多种多样。态度上的坚定不移,就是赤胆忠心,无论何时何地,决不背叛国家、人民,这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和道德素质。方法上的多种多样,就是任何人、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能够做出对国家、人民“忠”的贡献。

“与人忠”、推诚待人,是社会公德,亦是现代“忠”的主要内容。孔子的“忠”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忠”要求尽己而为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忠信诚实,满怀古道热肠,尽己之心以待人,为人效劳,解救人之困厄。“忠”是古往今来进行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准则,也是一种广泛的与人为善的处世意识。

“言思忠”,言语恰当,对现代公德教育亦有借鉴价值。与人相处,会有语言上的沟通,言语乃体现做人之道。恰当的言语令人愉快,增强人际关系;言语不当会引起误解和麻烦。为防止言语失误,出口之前需谨慎思考。当今社会,有人心有不平,话语尖酸刻薄伤害他人,有人浮躁,一言不和即刀兵相见。孔子提倡“言思忠”,由智慧规范、指引个人言语,使人言语清晰、恰当。这对沟通情愫,力避因言语而失和,增进人际关系和谐自然有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忠”作为孔子的重要道德范畴,涵盖面甚广,既有社会教化的重要内容,亦具智慧内涵;既是个人修身的品德,亦是伦理实践的准则。“忠”被孔子当作一种基始性的德性,成为人必修之德与立身之本。现代社会,道德滑坡,“忠”德缺失比较突出,“忠”德教育亟待加强。我们认真研究孔子的“忠”,阐释其深刻内涵,并从中找到与现代相通、相容、相似的结合点,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意义上更加科学地认识孔子“忠”的伦理精神实质,对加强当前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忠”将个人的事业追求、社会责任和家庭角色融为一体,通过对工作岗位的执著坚守,对社会公德的时刻遵守,对家人的忠诚关爱,把小情大爱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这就是对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生动诠释。在“忠”的指引下,我们将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将更加美好,社会将更加和谐。

[1] 罗祖基.孔子相对忠君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4):107.

[2] 李波.孔子与忠君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2002(5):51.

[3] 裴传永.孔子的忠德观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5(6):21.

[4] 周海春.《论语》“忠”的伦理内涵新探[J].哲学动态,2012(5):68.

[5] 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M].周炽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0.

[6] 周海春.论语“忠”的伦理内涵新探[J].哲学动态,2012(5):72.

[7] 裴传永.孔子的忠德观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5(6):24.

[8] 丁四新.春秋战国时期“忠”观念的演进——以儒家文献为主线,兼论忠孝、忠信与忠恕观念[M]//学鉴:第2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

[9]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79.

[10] 王成.中国古代忠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文史哲学院,2004:24.

[11] 裴传永.孔子的忠德观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5(6):24.

[12] 梁涌.社会转型期忠诚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法学院,2002:17.

[13] 白溪,范鹏.传统“忠”德与现代职业道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2):88.

(责任编辑:祝春娥)

On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us “Loyalty”

Liu Houq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Qufu,Shandong 273165, China)

“Loyalty”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onfucius moral theory. Confucius regarded“Loyalty” as “the fundamentals of teaching and behaviors”, which revealed fine character and working attitude. The connotation of Confucius “Loyalty” was very broad,including moral education,reason virtue,morals and ethical practice. In today’ s society,people’ s sense of moral goes from bad to worse and Confucius“Loyalty”may lead us to abide by social morality and occupational ethics, to promote family virtues and cultivate personal character 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moral education;confucius;loyalty

2014-02-25

刘厚琴(1965- ),女,山东高密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K203

A

2095-4824(2014)04-0023-05

猜你喜欢

忠信论语职业道德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语·为政第二》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