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7-18叶永玲
叶永玲,林 云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叶永玲,林 云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在企业慈善责任和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对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理论、成本收益模式、成本收益曲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提升对策。期望通过CPR效益的提升,实现以盈补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成本;收益;以盈补缺
慈善是指人们敬老爱幼、扶困济贫等纵向、横向互助行为。从“经济人”视角出发,企业“取之于民、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受制于“成本-收益”利益博弈法则,难免产生“慈善惰性”。截至2013年底,中国企业总数1530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76.6%),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0万家。中国企业的慈善责任行为还是一种偶发性、暂时性的行为。
近年来,企业慈善责任支出占企业利润的比例不断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以慈善捐赠金额为例,根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08~2012年的5年间,中国慈善款物捐赠年平均收入为878.8亿元。其中,2012年中国捐赠总额约817亿元,占GDP的0.16%,人均捐款60.4元。同期美国捐赠总额占当年GDP比例一直保持2%左右,是中国的100倍左右。同期美国人均捐赠额一直保持1000美元左右,也是中国的100倍左右。[1]
一、企业慈善责任及效益
1.企业慈善责任。企业慈善责任(Corporate Philanthropy Responsibility,简称CPR)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重要内容。1979年,美国学者卡罗尔(A. B. Carroll,1979)提出了包含CSR、社会议题和社会回应三个维度的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简称CSP)模型。1991年,卡罗尔进一步提出CSR金字塔说,认为CSR中最底层是经济责任,依次为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最高层是慈善责任。1999年,卡罗尔指出慈善责任并不是按照道德感的期望来做的,即使企业提供的捐赠并没有达到社区所期望的水平,社区并不认为该企业是不道德的,慈善责任在于志愿性。因此,CPR是指企业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心员工福利,爱护环境的基础上,自愿承担提供社会服务,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支持公益慈善文化传播,推动公益慈善政策完善等公益慈善活动的责任。
2.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狭义CPR效益是指CPR经济效益,即企业承担慈善责任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企业利润)的比值,企业利润为正数时比值越小,效益越高。CPR是一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以盈补缺的正和博弈行为,除了因提升企业慈善品牌形象可能增加企业利润外,对受赠、帮扶对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带来慈善价值(包括以盈补缺的物质价值和正能量示范效应的精神价值)。因此,广义CPR效益是指CPR社会效益,即企业承担慈善责任的经济投入和社会产出(社会价值,企业利润与慈善价值之和)的比值,社会价值为正数时比值越小,效益越高。企业的营利性组织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以企业利润而不是社会价值最大化为使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CPR效益。由于CPR经济投入能够产生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即CPR经济效益与CPR社会效益之间的价值差额,要提高CPR积极性,就需要从外部对这个价值差额予以弥补。
二、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分析
1.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理论。CPR效益相关理论仁者见仁,部分理论侧重CPR经济效益。如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从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角度分析CPR效益,认为CPR效益取决于承担CPR是否带来实际功效或企业收益,即边际收益是否大于边际成本;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从书面契约(Written Contracts)和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s)角度分析CPR效益,其中书面契约与CPR经济效益相对应,心理面契约与CPR品牌效益相对应。[3]
部分理论侧重CPR社会效益,如人性假设(Assumption about Human Nature)理论从不同的人性假设角度分析CPR效益,认为“经济人”的假设与经济效益相对应,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与非经济效益相对应;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从企业多元化目标角度分析CPR效益,认为企业、顾客、员工、股东、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分别追求不同的效益目标如企业价值最大化,顾客价值最大化、员工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等,利益相关者追求多元目标的合力决定了CPR综合效益。
还有理论认为CPR根本没有经济效益,如股东资本主义(Shareholder Capitalism)理论只认同企业法人对应的营利属性,认为企业公民的非营利属性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悖,如果企业法人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会因企业法人的多元目标而损失市场效率。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以由其他类型的组织或个人完成。该理论认为对股东而言CPR为负价值,企业不用也不能参与任何慈善、公益事业。[4]
企业法人是营利组织而非慈善组织,企业法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公民则需要对利润的负外部性承担责任。只要企业投入慈善责任的成本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使得承担慈善责任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致时,企业法人与企业公民的使命就会一致,企业就会积极承担慈善责任。因此,本文采纳的是CPR功利主义和契约理论对应的经济效益的相关观点。
2.企业慈善责任的成本与收益。CPR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企业慈善捐赠的人力(如志愿服务、劳务等)、现金、物力(如产品、器材等)的市场价值;间接成本是指企业慈善行为前的决策过程(如搜集信息成本)、慈善行为执行中的管理(如把慈善钱物传递到救助对象手中的成本)、慈善行为的事后评估、慈善行为宣传等过程中的成本。CPR收益包括利润增加和风险降低。其中,利润增加是指CPR实现了“慈善品牌公关”,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加销售获得的利润增加;风险降低是指CPR实现了“慈善危机公关”, 降低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品牌的不良印象,进而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
3.企业慈善责任的成本收益模式。下面通过建立CPR“成本-收益”四分图来进行CPR成本收益分析。依据企业对慈善投入的收益与成本组合,可以分为四种成本收益模式(如图1所示),即“高慈善成本,低慈善收益”模式,“高慈善成本,高慈善收益”模式,“低慈善成本,低慈善收益”模式,“低慈善成本,高慈善收益”模式。
“高成本,低收益”模式。企业积极投资慈善,但没有思路、战略、执行的计划,投资具有盲目性,CPR效益低下;
“高成本,高收益”模式。企业对慈善投资行为持积极的态度,取得了较高的CPR效益,但应重新考虑慈善投入的相关因素,避免重复投入与浪费投入;
“低成本,低收益”模式。企业认为慈善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不愿意进行慈善规划与主动投入,仅有的慈善行为也是迫于外部环境压力,CPR效益低下;
“低成本,高收益”模式。企业把投资慈善看作是战略行为,以慈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丰富顾客价值,实现单位慈善投入的高经济产出,CPR效益较高。
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低成本,高收益”是CPR理想模式。CPR“成本-收益”四分图为提高CPR效益提供了运作依据。
4.企业慈善责任的成本收益曲线。为了得出CPR成本与收益的相关关系,下面对CPR成本收益曲线(如图2所示)进行分析。假定企业的资金要么投入生产,要么投入慈善。由于生产投入(即生产成本)和慈善投入(即慈善成本)的收益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随着企业生产边际成本的增加,生产边际收益呈现递增趋势;同理随着企业慈善边际成本的增加,慈善边际收益呈现递增趋势。这样,可以得出生产、慈善成本对应的等收益曲线(能够产生某一收益水平的生产、慈善成本组合曲线)I1、I2、I3。同时可以得出等成本线(可以用于投入生产、慈善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AB。等成本线AB与等收益曲线I2相切于E点,此时获得的收益最大,图2中的E点即企业生产与慈善成本的最佳组合点。从长期来看,随着企业生产与慈善成本的变化,还可以分析企业生产与慈善的最佳组合扩展线。CPR成本收益曲线表明,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用于慈善的成本与生产的成本的比例,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图1 企业慈善责任的成本收益四分图
图2 企业慈善责任的成本收益曲线
三、企业慈善责任的效益提升对策
根据前文CPR成本、效益相关分析,下面提出提升CPR效益的对策。
1.弥补价值差额。由于CPR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价值差额,因此,政府需要为CPR提供健康的慈善伦理引导和正义的慈善政策规范,特别是税费政策和公共资源供给方面,对CPR正外部性即企业利润和社会价值的差额予以弥补,使得CPR获得外部效益补偿。
2.降低间接成本。企业应与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如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民间草根组织等)积极合作,利用NGO分担慈善信息搜集、运作管理、事后评估等工作和成本,降低CPR间接成本,进而提升CPR效益。
3.慈善长效机制。企业需要把慈善责任与企业使命、慈善理念、品牌战略相结合,从慈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种创造慈善价值的活动的集合)角度对慈善项目选择、慈善运作制度、慈善品牌推广等慈善价值环节构建CPR长效机制,实现CPR低成本、高收益。
4.最佳的慈善投入比例。由于企业慈善与生产的边际收益呈现递增趋势,企业应动态改变慈善与生产的边际投入比例,实现企业慈善与生产的最佳投入组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结 语
市场经济存在财富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效应,正反馈和负反馈效应会造成基尼系数递增,并以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形式危及社会和谐发展。CPR有利于弱化正反馈和负反馈效应,是和谐生态伦理的重要表征,是以盈补缺的救助体系。期望通过CPR效益的提升,克服“慈善惰性”,竭力帮扶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1] Carroll 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9):38-43.
[2] Martinez F.The syncretism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business economic performance[J].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6):597-614.
[3] Paloviita A,Luoma-aho V.Recognizing definitive stakeholders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 2010(4):306-316.
[4] 段江波.浅析企业慈善伦理定位的认知差距[N].中国社会报,2014-01-27(2).
(责任编辑:胡先砚)
2014-02-0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10CGYD63YBQ)
叶永玲(1974- ),男,江西九江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林 云(1974- ),女,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F270.1
A
2095-4824(2014)04-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