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体系

2014-04-08姜达洋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商业银行经营

姜达洋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134)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中国的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仍然是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到了今天,存贷款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很小的一部分,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结算业务等新的业务类型不断出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变得更加专业化与复杂化,对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出于提升经营效益,实现自身发展的考虑,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对于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日益高涨,如何能够选择到既具有银行相关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银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兼具专业性与适应性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众多国内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1 银行就业与银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

作为传统的财经类院校,经济类学科一直是天津商业大学的重要学科门类,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各大银行。仅以笔者就职的经济学院为例,在2012届所有的458名毕业生中,最终通过各大银行的层层招聘考核,进入各大银行系统的毕业生就达91名,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还有五六十名毕业生以合同制,聘用制等方式进入银行。目前的银行就业中,部分银行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除了提供部分在编的工作岗位,还会录用相当规模的在职,但不提供正式编制的就业岗位。这就是后面所说的合同制员工或者聘用制员工。甚至有些商业银行会根据毕业院校的档次,人为确定这种差异,如即使同样经过层层招聘考核,但是只会将来自“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定为在编员工,而将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确定为非在编员工,这也成为银行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表现。从总体来看,在当年经济学院的毕业生中,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最终进入商业银行就业。而在其他年份,进入银行就业的学生比重,也基本相近。事实上,银行就业,已经成为各大经济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然而,目前与银行就业占经济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比重相比,国内经济类高校却很少开设有针对性的面向银行的课程。即使在经济学院,银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主要涉及《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金融学》等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体制与目前银行就业率在全院毕业生中的比重是很不成比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知识教育与银行市场需求的脱节。

在笔者看来,尽管在现有的经济类课程体系内,大幅度增加银行相关课程或课时的设置并不现实,但是在经济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设置中,完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者定向培养等灵活的机制,根据银行就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订单式、模块式的课程设计,把专业的课程教学与银行的专业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有意向进入银行就业的学生,结合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银行入职考试等所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活动[1],以社会需求为引导,关注学生的真实就业意愿,通过灵活,机动的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在进入银行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校经济学院已经在与光大期货等金融机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的经验。由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与光大期货公司合作,每年招收一个班30名学生,由双方共同设计该班级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由经济学院教师承担,每个学期,光大期货公司会指派一些专业人士为该班级进行短期授课,讲授一些操作性或业务性的工作。光大公司承诺为该班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优先录取该班的同学。实际操作之中,由于该班的教学完全根据光大期货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最终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被光大期货公司最终录用,因此实现了用人单位,高校与大学生的三方共赢。近年来,在专业选择过程中,众多学生对于这些校企合作班级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性。

由于目前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都是通过统一的网申,统一公开考核,统一录用的模式招聘毕业生。即使是分行或支行的聘用人员,也是通过总行的统一招考流程,利用公开考核机制,完成人员的招录与聘用的。在用人的选择方面,新晋员工工作的银行分支机构并没有招聘员工的完全的自主权。这就导致,即使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银行共建专有人才培养机制,银行也不可能像其他的校企合作项目那样,保证优先录用共建班的学生,这也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于这种与银行共建的合作培养机制的认同。

事实上,以目前我校经济学院银行就业比率来看,如果能够真正根据银行的用人需求,重新设计相关学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仿效其他校企合作的模式,由合作银行的专业人员不定期给学生讲授银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保证相关学生能够被吸纳到银行分支机构实习,提升学生对于商业银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使没有商业银行能够保证优先录用这些学生,这些具有高水平的银行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的学生,进入各类银行的机会也会远高于没有接受到相关课程的其他学生。只要保证每一届学生都会有较高的进入银行的就业比率,这样的与银行的合作办学机构的成功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在合作过程中,银行只要保证为相关学生提升实习机会,并委派专业人员不定期过来授课,就可以有机会得到更具专业能力的毕业生。经济类高校也可以授予相关银行高管以硕士生导师,或者学业硕士生导师的资格,以提升其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双赢。

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由于目前银行就业已经成为国内很多经济类高校学生,特别是经济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即使没有针对性的银行课程设置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银行的相关专业课程仍然是很多经济学科学生的培养计划的核心课程。像《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课程甚至往往是经济类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现有的银行相关课程的安排,也能够基本上满足银行招聘的专业要求。然而,正如前文所述,这样的通识培养机制下的学生,往往具有的是更为广泛的专业知识,能够符合银行,企业,政府,其他金融机构的基本需求,却很难在某一特殊的专业领域,夯实专业基础,成为更具某一领域的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经济类高校针对银行,证券,期货等就业大户,采取模块化,菜单式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适应能力。

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国内经济类课程的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也会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或开展课堂提问、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2]。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可以帮助我们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但是有时却容易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更希望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要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进步,通过主动式的亲身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由学生主导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体制与课程设置的根本性的改革[3]。实现这种学生参与,甚至学生主导的教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增加经济类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专业实验教学课程设计[4]。

事实上,正是出于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考虑,近些年来,国内很多财经类高校都开始探索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专业的财经工作实践,金融交易过程,从而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5]。大力发展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经济类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与课程设置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向[6]。

而在经济类的实验课程中,《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恰恰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实验课程。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了解商业银行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关注银行招聘大学毕业生所期望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经济类高校大学毕业生在银行系统内就业的竞争力,经济类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银行的经营操作似乎很简单,都是一些熟能生巧的简单流程,根本不值受过专业知识的经济类高校本科生在学校专门学习,只要在入职以后,参加由银行组织的短期培训,就可以掌握银行的各项经营业务的操作流程了。其实,尽管银行的业务操作的确并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含量,但是这些操作往往源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通过对这些业务操作进行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银行业务内容,以及金融创新的认识[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也由此成为衔接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桥梁。对于经济专业学生,特别是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在货币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之外,通过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实现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到银行就业的竞争能力,为银行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应用性,适应型人才[8]。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的设置

对于经营类高校来说,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已经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举措[9]。然而,对于这些经济类高校来说,仍然需要根据银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的开设方式。

以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来说,目前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仅针对金融专业开设,而经济,财政和国贸等其他经济类专业并不开设该门实验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不开设该门实验课程的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银行的比率同样很高,这也导致很多非金融专业学生仍然会对该门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选择到这些本应该只针对金融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的实验室蹭课,这种场景在逃课蔚然成风的高校,反而成为奇特的一景,这也充分证明了广大大学生对于这些能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课程的热情,反过来验证了在高校开设这些实验课的必要性。

从笔者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可以充分感受到仅仅针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是远远无法满足众多有志于毕业进入银行就业的学生的上课热情的。学校完全可以尝试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纳入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

在实践中,金融专业学生需要接受更为系统的金融与银行课程的教育。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在这些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就应该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考虑将其纳入专业课,并安排在这些学生的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实验课程,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

对于金融以外的其他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尽管不需要接受过多的银行相关课程教学。但是由于银行是其主要的就业单位,可以考虑将该课程纳入其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授课,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选择银行的最为基础的对私与对公业务进行集体的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开放结算,信贷与信用证等银行应用相对较少的业务环节,由学生进行自学,或者选学。

由于国内很多银行的集中接受应届毕业生简历和进行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间都定于每年的年底。经济类高校还可以通过在开设全校选修课的方式,对于经济类专业之外,也同样有志于进行银行工作的其他学院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或者通过开放式实验的方式,由专门的实验老师指导其他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考虑将授课时间安排于这些学生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期初的9月或10月,以一周4~6节实验课的频率,进行集中授课的实验课教学,授课内容可以选择当前学生进入银行从事最多的对私业务和信贷业务。与经济专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反馈过程不同,对于这些不具有坚实经济学知识的学生,可以通过从实践到理论的逆向教学反馈过程,在进行实验课授课的同时,辅助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课的相关教学。从而帮助这些难以接受系统的银行知识培训的学生,从实践着手,有针对性地接受一定的理论教育,构建银行相关知识体系。这些学生接受完相关实验教学后,正好可以通过银行的集中招聘,展现自己在银行就业方面的优势,增强他们进入银行就业的机会。

4 结束语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选择。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专业能力,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适应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10]。近年来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也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但是从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根据学生的专业和银行的需求,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与银行的教学合作,通过订单式,模块式的课程安排,必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类高校毕业生进入银行就业的竞争力水平。

本文只是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验的开展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教学效果的评估,仍将依赖于众多银行对于接受相关课程的学生的综合评价。

[1]许崴.创建“实验银行”培养金融人才综合业务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7):416-418.

[2]马欣.金融实验教学中创新项目设计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23-127.

[3]李鹏.将模拟实验引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4):65-66.

[4]吕璞,参与式仿真技术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11):103-105.

[5]祝文峰.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112-114.

[6]毛莹,陈会荣.论新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80-81.

[7]张锦莉.《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操》课程的教学改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4):164-165.

[8]余玲,胡望斌.论综合性实验方法在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实验教学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84-187.

[9]宋晓玲,符洋.构建高校金融学科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3):139-140.

[10]郭慧文,孙琴月,郑海荣.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6-99.

猜你喜欢

毕业生商业银行经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