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学比较研究
——以高级英语的课文为例
2014-04-08储常胜
储常胜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引 言
国内的现代语言文体学研究大概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王佐良先生是开创中国英语文体学研究的第一人,更是将文体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先驱。1985年武汉召开的文体学研究会议上,学术界探讨制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文体学》教学大纲”。此后,秦秀白的《英语文体学入门》(1986),程雨民的《英语语体学》(1989),钱瑷的《实用英语文体学》(1989)以及王守元的《英语文体学教程》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英语文体学系列论著和教材。国内许多大学逐步开设语体学、理论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等必修或选修课程。文体学的研究开始渗透并广泛影响到英语教学,对语言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文体学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过程来看,文体学首先只是作为一类课程对英语教学施加影响。然而,随着文体学的发展以及文体学与语言教学的相互借鉴,文体学开始成为英语专业教学的一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与精读、泛读、写作、文学以及翻译等课程的教学。除了传统的语法法、交际法、功能法以及综合法等教学方法,文体学法(文体分析法)也逐步成为一种英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中运用文体分析法,通过语言分析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文体分析中达到既可欣赏内容又可巩固和进一步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双重目的。[1]10
一、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学特征
政治演讲是典型的政治性语篇,通过书面和口头的双层语言形式来表达政治家的政治理念、立场,以便达到到规劝、激励、鼓动的目的。一般来说,政治演讲语篇的功能基调大都是说服性的,演讲者的交际意图在于改变听众原有信念,力劝他们采取某种行动,以实现“劝说”的意图[2]74。因此,能否激起听众的热情,赢得他们的支持成为衡量政治演讲成败的关键。为了达到迎合听众,感染情绪,引起共鸣的效果,政治演讲者往往运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关系,间接巧妙地将某种政治意图传达给听众,说服听者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正是因为政治演讲语篇基于强烈的规劝性和煽动性,所以其语言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隐含丰富的语用内涵。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美国前总统的《就职演说》以及美国人权斗士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都是极具代表性,拥有各自独特文体风格的不朽名篇。人们经常把这些成功的演讲归因于语言精确、辞藻华丽、逻辑清晰等语言修辞层面以及演讲者个人的超凡魅力与出色口才。其实,全面分析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征才能洞悉其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立场,才能参透其丰富蕴含的情绪、态度、理念、价值观等人际交流资源。
二、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比较分析
高级英语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文体学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应用文体学知识和分析方法,重视文体与修辞,增强文体分析和语篇鉴赏能力。高年级专业学生应该超越语言形式的学习以及词汇、语法以及语义的程序化语言习得,而应该参透高级英语文本的语言美,领略其内容美,感受其内涵美,以便真正实现对教材的掌握,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高级英语的教学中,运用文体学方法进行语篇分析和语言教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利奇和肖特曾提出文体分析的清单,词汇、语法、修辞以及语篇等都属于文体分析的范畴[3]75。本文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中两篇政治演讲语篇:第一册丘吉尔的《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下称丘篇)与第二册肯尼迪《就职演说》(下称肯篇)为例,根据利奇的清单对两政治语篇进行文体分析,以便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探讨语言教学的文体学模式。
韩礼德的相关性标准表明,只有被艺术动机或意义激发出来的语言特征才与文体研究有关,这样的文体分析才具有实际意义[4]92。高级英语所选两篇政治演讲语篇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其突出的语言特点,这些语言特点并非都是文体特点,只有那些体现了作者的语用意图,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点才能称为文体特点[5]122。结构上的文体特点在这两语篇中既有相似又有差异。为了整体把握两篇政治语篇的文体特征,本文利用整体照观的方式,先分析其语篇特征,后深入细节,分析句法和词汇选择以及语音象征特征。
(一)语篇连贯比较
语篇上,高级英语中丘篇和肯篇在谋篇布局上方法相似。其文本都可分为四个部分。丘篇结构可概述为“述”、“辨”、“宣”、“呼”;肯篇为“庆”、“许”、“警”、“呼”。丘篇第一部分(1-7段)客观叙述了演讲前发生的事件;第二部分(8-9)为自己从反共到扶共的政策转变进行辩护;第三个部分(10-11)宣布了英国的政策和决心;第四个部分(12-13)呼吁反法西斯人民形成统一战线。肯篇结构相似,第一部分(1-2段)庆祝自己当选美国总统,强调其意义重大;第二部分(3-19)对自己的盟友、新友、邻邦以及联合国许下了不同诺言;第三部分(11-20)警告所谓的敌对国家战争的危险并提出建议;第四部分(21-27)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并效忠国家。虽布局相似,但是语篇结构层次性和重点有所不同。丘篇呈递进式思维,先陈述德国入侵苏联的事实,事实导致自己立场的改变,改变立场就要必须澄清并坚定自己的意志,而意志的实现需要支持。所以丘篇的布局是遵循事实-改变-坚定-呼吁的上升型递进式思维模式,“述”、“辨”、“宣”、“呼”之间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现象与本质等复杂关系。而肯篇呈并列式思维,先指出当选总统和捍卫自由的重要,接着阐明对朋友的承诺,然后对敌人的警告,最后呼吁民众支持。“庆”、“许”、“警”、“呼”四个方面并行不悖,相互呼应,篇章结构遵循直线型并列式思维模式。
(二)句式句法比较
两语篇句式多变,修辞丰富,语言华丽。但是丘篇句式更复杂,句子偏长,以复杂句为主。倒装句、圆周句、强调句等掺杂之中。复杂句以主谓宾为主要结构,嵌入之中的有单词,短语,从句等,并用作定语或者状语。丘吉尔运用这种复杂的句式结构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的情况下传递了更多信息,进行了细腻的事例列举与细节描写,使得人物鲜明,场景逼真,能够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于战场。例如:在第二部分“辨”中,丘吉尔先用三个I see的平行结构描写了士兵们的英勇,母亲和妻子的祈祷,少女的笑魇以及孩子们的嬉笑,勾勒了一个充满温馨和幸福的前苏联村庄。然后他用四个I see的平行结构去描绘纳粹机器摧毁村庄,涂炭生灵的场景。趾高气昂的军官,花哨邪恶的国防军,狡猾奸诈的党卫军,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破坏和平的可憎形象跃然纸上。而肯篇句法的文体特征强调一般性的概括和总体印象,没有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以陈述句与祈使句为主。虽不乏复杂句,但是句式略显简单。这种文体特征集中体现于文章第二和第三部分“许”与“警”中。在对盟友、新朋友和邻邦的喊话中,肯尼迪用了介词to直接加对象的平行结构的陈述句,对听众进行直接的呼吁,激起他们的热情 ,具有很大的煽动性。所用句子稍长,体现演讲者对其政策深思熟虑,所言语重心长。而句式无变化,结构略显简单更是为了显现其政策稳定性,无花哨欺骗之举。但是到了“警”,对敌国喊话时,肯尼迪以祈使句为主,Let both side的祈使平行结构起到阐明利害,扩大声势的作用,凸显了两个阵营敌对的危害并将主要责任推卸到对方。
(三)词汇选择比较
词汇选择上,两篇尽显政治语篇的庄重和严肃,用华丽、精确的语言来感染听众,获得认同。为了突出其演讲的正式性,丘吉尔用了诸如“im⁃memorial”,“primordial”,“cow”等文学词汇或者古体词;而肯尼迪则套用圣经体以及诸如“rejoicing in hope,patient in tribulation”等圣经截语来显示其演讲的庄严。但是,对比两篇政治演讲,其词汇选择也略显不同。肯篇的用词选择上偏重名词和动词的表达,词汇选取比丘篇更简洁明了,但是词语的组合和搭配寓意深远。例如开头的“end”,“beginning”,“renewal”,“change”等词,表明了肯尼迪当选总统的历史性意义。突出的不仅是总统职位的变化,更是美国人民选择自己领导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从而强调了美国自由民主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肯篇不同,丘篇的词汇选择更丰富多变。对演讲背景的描述客观真实,无修辞运用,注重细节描述和个人经历来体现事态的紧急。这部分,名词化是典型的文体特征,例如:对战争的预测用了“certainty”,“conviction”,描写纳粹进攻的犀利用了“rapidity”,“violence”,这些名词表达的意义比形容词更稳定、更客观,强调形势之紧急非危言耸听,突出其演讲的必要性。但是在演讲主体部分,选词却辞藻华丽,文采飞扬,运用明喻、暗喻、拟声、对照等多种修辞格让语言生动,气势恢宏,富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战斗性。特别是描写德国纳粹的残忍时,丘吉尔用了较多的形容词直接表达情感,如“hideous”,“brutish”,“dandified”,“crafty”,“dull”,“docile”,“villainous”等。
(四)语音象征比较
两篇演讲虽书面撰写,但是是以现场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所以演讲者均采用了相应的押韵、对照、对偶、重复等方法来协调语气,增强语势,从而形成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韵律感和内容上的高潮感。肯篇的语音象征比较统一,语气坚定,铿锵有力,有振臂高呼,万众响应之气势。语音悦耳清晰,语气语调一致,贯穿全文,气氛所渲染起的热情体现对当选总统的意义阐述、对捍卫自由的承诺、对朋友的许诺、对敌国的规劝、对国民的呼吁。而丘篇的语音象征富于变化。语篇开头的事实描述客观朴实,无明显语音象征。而在描写纳粹侵略时,丘吉尔用了clanking,clicking等拟声法,让人似乎听到军靴,器械碰撞的声响,不难联想到德国士兵扑面而来,杀气腾腾之场景。而dull,drilled,docile中的[d]音,plodding,swarm,crawling中的[ɒ][ɒ:]音都带有明显的语音特征,语气激昂,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情绪,揭示了纳粹的邪恶和战争的冷酷无情。当描写前苏联村庄时,用词简单,发音容易,语气略显平和,丘吉尔甚至罕见地在庄重严肃的政治演讲中用了语气词“ah,yes”来创造鲜明的文体效果,传达前苏联人民奔赴战场的义无反顾,以及家人对士兵胜利凯旋的祈祷。
结 语
政治演讲语篇有独特的文体特征,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受众,政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征在保持其共性的基础上又突出不同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运用文体学比较分析的方法,尝试对高级英语中的政治语篇进行语言各层面的系统分析。其实,文体学在语言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文体比较分析的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更可以锻炼学生理解语言的文体特征,从而领悟语言表达背后的语用涵义,意识形态。目前,我国的文体学研究与语言教学虽有相互借鉴,但是将文体学融入英语教学,运用文体学进行语言分析,对语篇进行针对性的比较研究,乃至真正构建语言教学的文体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1]刘世生.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管淑红.政治演讲语篇的批评视角[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6):74-78.
[3]Leech,G.N.&Short,M.H.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Halliday,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A]in S.Chatman(ed.)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1971.
[5]吴素梅.《高级英语》语篇分析的文体学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3(8):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