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如何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

2014-04-08

关键词:思潮辨析马克思主义

陈 静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愈演愈烈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滋生、传播和争夺的重要领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必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与眼界,而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严重误导大学生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与选择,因此,积极有效地应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理论界往往从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路径及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与应对策略等角度展开探讨,主要从客体的角度展开研究,而从主体的视角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路径研究非常欠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自身抵抗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大学生辨析各种社会思潮以及与其对话的能力则是应对社会思潮的根本。本文试图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评析社会思潮,探索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高校思政课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的重要性

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是应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侵袭的根本途径。思想观念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主体的自我选择和认同基础之上的,要有效地化解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就必须从主体的角度培养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其根本就是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以及与其对话的能力。当前,随着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的蔓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各种社会思潮提出的挑战,而应积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社会思潮,因为当前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已全面铺展开来,即使老师在课堂可以回避各种敏感的社会思潮,但学生在课外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接触和了解各种社会思潮。既然堵不住,不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积极的分析与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在平等的交流、对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与其对话的能力,使学生在理性的鉴别和比较中增强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选择与认同感。

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成不变,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必须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否则,“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时代感就没有生命力”。[1]371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传播的态势有增无减,有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误导,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根据现实不断进行调整,在教学内容、方法、理念、手段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对社会思潮的评析纳入到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的范围内,主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辨析社会思潮的原则与切入点。在教学中通过对社会思潮的评析,不仅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面对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且在对社会思潮的辨析中也培养了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意识和能力。

思政课教学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由社会思潮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所决定的。当前我国高校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不仅表面采用感性的形式和新奇的主张来满足大学生求知和好奇的心理,而且其背后还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为基础。鉴于此,要彻底地批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就不能局限在批判其个别的错误观点,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基础上加以彻底的批判。高校思政课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特别是那些对大学生产生严重干扰的错误社会思潮,通过说理的方式向学生指出错误社会思潮理论根基的荒谬之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在平等的理论对话和交锋中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增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此外,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政课与社会思潮关注的内容上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总体上来说,当代社会思潮主要论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这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有助于在教学中结合社会思潮展开深入的剖析。通过老师的比较分析与示范性的引导,锻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与其对话的能力。

二、思政课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的路径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从知识的灌输型向主体的认同型转变,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加强能力的培养转变。在高校思政课中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正是顺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以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呢?

找准高校思政课评析社会思潮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在对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准确找到思政课教学中穿插社会思潮进行评析的切合点。首先,在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在选择社会思潮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着重选择在大学传播广泛且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严重干扰的错误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其次,在评析社会思潮的内容选择上,重点分析社会思潮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对于正确的社会思潮要使学生明白其积极意义,对于错误的社会思潮要向学生阐释清楚其理论本质和现实危害。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可以穿插新自由主义进行教学,在肯定新自由主义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及其对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方面的积极贡献之外,要重点分析其错误的基本观点。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时,可以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观点批判新自由主义关于“经济人”假设的错误观点。在阐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全球化时,要着重解释新自由主义是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理论本质;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现实性品格时,要结合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批驳。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有效地回击错误的社会思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析社会思潮,就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切入点。

理论剖析社会思潮是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的关键。每一种社会思潮背后都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并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课时不能不加辨析地向学生宣布某种社会思潮是正确或错误的,这种草率不仅不能很好地说服学生,反而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知的好奇心理。理论问题需要以理论的方式来解决,要在理论的交锋中宣传和掌握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关于思想道德的课程,更是系统的理论课程,它具有思想内容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驳斥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仅会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当代价值,而且还会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如民主社会主义把抽象的自由、平等提高到历史必然性的高度,将社会主义看作是抽象的平等、自由等人类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并试图将抽象的自由、平等观念加以普遍推广和永恒化。针对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哲学观上,我们可以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来剖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及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政治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利用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来争取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否认了国家的阶级属性和阶级统治的职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本质及其职能的理论进行驳斥;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政治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以及思想观念上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错误观点,可以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来来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是假社会主义和修正主义。除此之外,要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分析社会思潮的能力。尽管各种社会思潮都打着价值中立或维护公共利益的口号,但其背后总是维护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所以在分析社会思潮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向学生揭示各种社会思潮主张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阶级属性。如在分析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来揭示这些思潮的资产阶级本质。所以,通过老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思潮的批判性分析以及老师的示范性引导是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与社会思潮相关的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815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社会思潮展开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各种社会思潮自由阐释自己观点的平台,在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与老师的指导、点拨中形成对社会思潮的正确把握。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正确与否等,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讨论,不仅能够跟踪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用所学理论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也是锻炼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一种重要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社会思潮的研究,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在期末考试中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题目,可以结合社会思潮进行命题,考察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思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以亲身的实践去体验我国现代化的成就和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和增强抵抗错误社会思潮的免疫力。

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虚拟实践是当下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重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教学内容和实践的限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社会思潮都有所涉及,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教学中对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加以关注。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校园网或班级qq群等方式,老师发布一些紧扣现实问题的相关社会思潮组织展开讨论,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对错误的观点要积极的引导,如可以结合中日钓鱼岛的冲突组织学生讨论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两种思潮及其差异。通过网络教学不仅能够拓展教学内容,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相脱离的缺陷,而且通过网络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否较好地发挥老师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思政课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固然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但更根本的目的是为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干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吃透教学内容和社会思潮的基本精神,找准教学过程中评析社会思潮的切入点。对积极的社会思潮要指出其重要意义,而对错误的社会思潮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其错误的根源及其现实危害,切不可在教学中不加评析地随意介绍社会思潮,这不仅不能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反而会使高校思政课堂成为传播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重要场所。所以,思政课教师明白教学中评析社会思潮的目的至关重要。

思政课教师要对社会思潮做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尽管当前我国高校流行着很多消极、错误的社会思潮,但也有很多正面积极的社会思潮在传播,因此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能全盘否定,要让学生明白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良莠不齐,对积极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将其积极的吸收到思想教育中来,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道德品质,而对错误的社会思潮要通过理论分析,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分析其合理性的一面和消极的、错误的方面,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切不可简单地宣布某种社会思潮是错误的,如果对社会思潮一味地进行全盘的批判,不仅使学生难以接受,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带来对教学内容的心理抵触和排斥。

结合社会思潮评析一定要联系当前我国的现实。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软肋就在于理论和现实相脱离,思政课中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一定要联系当前我国现实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只能在生活的过程中进行”。[4]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在高校迅速传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能够紧扣大学生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社会思潮时也同样要关注诸如公平、自由、腐败、就业等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切。如在对普世价值论进行评析时,要紧扣当前我国的民主发展状况,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程序民主和我国的实质民主之间进行比较区分;在评析历史虚无主义否认我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要结合我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进行分析,在现实中要使学生明白一党制具有无可推卸的担当意识,不会出现西方多党制将政党的利益凌驾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上的局面,它在集中力量解决国家重大问题方面具有的优越性。所以,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一定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否则只能是空洞的说教。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层次不齐的各种国内外社会思潮的汹涌来袭,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才是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冲击的根本之道,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一些负面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在行动上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使大学生具备自觉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和与积极社会思潮交流对话的能力。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猜你喜欢

思潮辨析马克思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